老人该有老人的样儿
郭松
现在一出门,就有小孩叫爷爷;老在别人嘴里变化着,刚退休时叫老首长、老领导;而今叫老干部、老同志,也有叫老哥、老倌的,我都习惯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就从青年、中年到了老年。皱纹多了,白发多了,眼睛花了,腿脚慢了,记忆差了……老人大都如此,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避不了。
人老了,就感觉不容易了。做个事情,得慢悠悠的;捡个东西,蹲下去,想站起来,得使点劲;眼睛模糊了,一张报纸,一本书,字在眼前晃来晃去,须放得远远的,老花,容易犯困。
有时也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安慰、勉励自己,但老了就是老了,老没有什么可怕的,万物都是从年轻到衰老,只要明白这个理,就会坦然面对变老。
人老了,就该有老的样儿。心态应调整好,不要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满意。人老了,应尊重历史,尊重别人。相信年轻人比老年人干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总比一代强。单位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不该管的就别管,别闲吃萝卜淡操心,别撩人厌烦、自己烦忧。
现在物质生活好了,医疗条件好了,文化娱乐丰富了,养老保障机制建立了。老年人应该感恩党,感恩国庆,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会感恩的人,心里充满阳光,脸上洋溢笑容。
人老了,该有淡然的心情。有人可能平步青云,仕途通达;有人可能突兀暴富,身家亿万,这些身外之物应等闲视之,不嫉妒、不羡慕。人的一生顺心事十之一二,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记人之长,忘人之短;施人勿念,受人勿忘;以一种平静、平淡、平常的心对待,就会心也自在、身也自在。
人老了,生活圈子变小了,但心态不能变老。庄子说过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心情沮丧,意志消沉,麻木不仁是莫大的悲哀。人老了,别只知打牌、喝酒,热衷于场合上的事;别只知刷视频、刷抖音,沉迷于疯扯扯的事。应交些知心朋友,互相倾诉释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张弛有度;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时看本书,写篇文,找点乐子。
人老了,更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人老了,身材不再挺拔,耳目不再聪明,面容不再光鲜,腿脚不再灵便,反应不再敏捷,都应坦然接受。常见到一些老人满头白发,却神采奕奕;腰背佝偻,但谈吐风雅;满脸沧桑,然童心未泯;移步艰难,仍衣着整洁。有的坐在轮椅上,仍感到干净利落、庄重宽厚、真诚谦和。
常听到一些对老人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老油条”“老滑头”“老没味”“老不正经”等。要是真的变成这样,就没趣味、没尊严了,讨人嫌了。老了,应活得有风度,有价值,有尊严。时光荏苒不回头,最是光阴留不住。老人走过昨天,送走今天,留不住年轻。变老的路上,要善待自己;变老的路上,不会人人都喜欢,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会累,会苛求。
老,不只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心态的变化,心态决定状态。怎样活着,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而选择的方式,无所谓对错,适合自己就好。只是,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有异于这个规律的事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一个孩子老气横秋会让人觉得诧异,一个老人肆意而为会让人觉得厌烦。人过六十,大半生已过,也曾冲动,也曾茫然,时间筛选了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留下的更多是沉稳。有的人标榜要活出自我,虽然很有个性,但怎么也不该跳出这范围。
老了,积攒成一本厚厚的书,书中酸甜苦辣百般滋味,留给自己品尝就好。老了,该像那些芬芳但微小的花朵一样,低调地开放。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一辈子不长,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剧本,错过春天的花开,也许会欣赏到秋天的静美,拥有明媚的清晨,也许会错过夕阳和黄昏。老人该是什么样儿?从我熟悉的一些老人身上,我看到一个老人该有的样儿——慈祥,友善,稳重,睿智,平和。
慈祥是老人的标志。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保持温和的态度和神色,脸上挂着暖洋洋的微笑,该成为一个老人的常态表情。《阅微草堂笔记》记:“人之一心,慈祥者为阳,惨毒者为阴。”老人退休在家,与世无争,不求功利,心无挂碍,风淡云轻。看轻鸡虫得失,恩恩怨怨,理应心底澄明,仁慈为怀,对人像温暖太阳,处世如和煦春风。在家悉心关爱妻儿,尽量不给家人添乱;在外推爱及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是,平易近人,慈祥温厚,才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老人。
友善是老人的招牌。友善是化解矛盾的钥匙,是睦邻和谐的法宝,老人见多识广,自然懂得此理,更重要的是自觉践行。老人要与人为善,和气对人,火气不能那么大,斤斤计较,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脾气不能那么爆,睚眦必报,一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居家过日子要和为贵,忍为上,对内家和万事兴,对外人善百业旺。
稳重是老人的特质。俗话说:少要轻狂,老要端庄。老人说话要慢,慢条斯理,清清楚楚,不能像年轻人说话像连珠炮,急不择言,不得要领。老人走路要稳,一步步都走扎实,免得摔跤。年轻人摔一跤,爬起来拍拍土,又活蹦乱跳。老人要是摔一跤,闹不好就会骨折,生活质量就大大下降。老人做事要妥当,瞻前顾后,考虑周到一点,不能像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人遇事不要轻易表态,随便承诺,能干的就干,不能干的,千万别勉强。
睿智是老人的财富。光阴和岁月留给老人的,除了满头白发与一脸皱纹外,还有宝贵经验和智慧。有道是老马识途,老人多智,老人在筋骨肌肉上没法和青年人相比,反应没有年轻人敏捷,但丰富的阅历,起起落落的人生沧桑,使其智慧日积月累,见识不断提高,在一些难题上出个主意,想个办法,整个点子,指点迷津,说透利害,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不服不行。
平和是老人的长项。老人经历过大风大浪,大喜大悲,不会再一触即跳,一急就闹。老人遇事应心平气和,做事应有理有节,循规蹈矩,平平稳稳,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遗憾的是,个别老人在公共场合倚老卖老,不讲公德,或加塞不排队,或损坏公物,或为争座位打打闹闹,无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甚至被网友讽刺说是“坏人变老了”,让其他老人也跟着蒙羞。
《增广贤文》说:“自重者人恒重之,自尊者人恒尊之”。只有老人像老人了,慈祥,友善,稳重,睿智,平和;儿女才会像儿女,热情,勇敢,勤奋,敏捷,坚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