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古城
吴澍
秋天的洮儿河,是那么恬静。她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走去。
天空挂着云彩,遮掩住秋日里炽热的阳光,一丝丝秋风抚摸着大地,让人有些许凉意。
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洮儿河岸边那座古城把我拉回往夕时光。那是一座千年古城,承载着时光转换的风云——城四家子古城,我又来了。
秋日里的洮儿河
走在古城墙上,轻轻地抚摸着历史的脊背,是那么地深邃和遥远,尘封在历史深处的风云仿佛又呈现在眼前。
辽皇春捺钵的脚步,在这苍茫的旷野中踏下深深的足印,桩桩历史旧事又一次让我沉迷。凿冰取鱼,捕获“头鱼宴”的快乐,穿越千年時光,送来缕缕漁香。大雁在天空中飞过,洒下阵阵鸣叫,在千年前的岁月,却是辽皇手中海东青追遂的梦想,纵鹰捕获时的快愉,闪烁着刺鹅锥的光亮,“头鹅宴”总是勾出人们的涎水。辽皇今年春天来了,明年春天还会来,延延宕宕百余年,古城内“头魚宴”上的一曲舞影却把这个契丹人的大厦送进了历史!
保护起来的古城墙
历史就是这样,你唱罢来我登场。女真人抗着犁杖从按出虎水迁徙而来,这座古城换了主人,又有了一个新名号——新泰州。女真人本想在新泰州过上好日子,洮儿河里捕鱼,宽阔的草场上放牧,肥沃的田野上耕耘,繁衍生息,世世如斯。诗一样的生活让他们像仙鹤一样,迷恋着这片土地。可是他们的皇帝真是不争气,百余年的时光就丢掉了江山,在古城内又上演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惯于长夜过春时,城头变幻大王旗。女真人享受这座古城百年时光,在洮儿河融冰的时节,溯河而上的一支铁骑把旗帜插上了城头。这支铁骑远道而来,千里征尘,如風而来,又如風而去。将兵者为成吉思汗仲弟——拙赤·合撒儿。哥哥走了,弟弟又来了,古城又接纳了成吉思汗幼弟帖木格的部众,洮儿河畔、嫩江之滨飘荡着悠悠长歌,马头琴的韵律涌动在千里草原,游牧文明之光普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积淀了这里人们纯洁的心灵、健壮的体魄、勇毅的品格。
元朝皇帝在此设路置府,赋予了古城一页新意。泰宁府、泰宁路深深藏在那册发黄的史籍中,信手翻来,却发现悠悠长歌、马头琴的律动伴随着这座古城走过百年时光!
元朝在中原的终结者朱元璋却没有在短时间内把手伸向这里,而是对峙三十年,四抛橄榄枝,演绎着明朝那些事儿,把古城内“回望大元江山”的开原王纳哈出揽入怀中。避免了一场战火烽烟,生灵涂炭,彰显着朱元璋、纳哈出君臣二人的智慧和慈爱!
走了一位开原王——纳哈出,又来了一位辽王——阿札失里。在千里之外的朱元璋运筹帷幄,开始下了一盘大棋,以卫所制羁縻这里的游牧民族,泰宁卫应运而生。朱元璋颁布了一道圣旨,给辽王阿札失里一顶官帽——泰宁卫都指挥使,令“各领其部,以安畜牧”。在古城内,辽王阿札失里垒起了锅灶,挂起“泰宁卫都指挥使司”的牌子。可是,这位辽王阿札失里可不像开原王纳哈出一样的温和,他性格暴躁,蛮横而有勇力,时时把战火烧到长城脚下,强迫易货。时时又和明朝皇帝握手言和,进贡良马。在同明朝的纠结中,泰宁卫的首领们干脆把部众迁徙到长城脚下驻牧了。
城四家子古城随着泰宁卫的迁徙日渐荒芜,昔日的辉煌已不再。不知道是毁于战火,还是什么原因,昔日古城的繁华和它的故事都被尘封在历史风云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四家子城址
風从洮儿河边走过,吹散了多少传说,城四家子古城尘封着历史旧梦,时光转换千年,洮儿河冰封又冰融,草绿草又黄。有多少人为它沉迷,有多少人为它陶醉,一位同行的党校教授这样说“这里的历史是久远的,厚重的,但可以触摸到。”古城已经走进国家的视野,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为记,向人们诉说着古城的历史,碑文是这样写的:“城四家子城址为辽代的长春州,建制于圣宗太平二年(1022年),建成于兴宗重熙八年(1039年),是辽代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4代皇帝“春捺钵”的行宫。全代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将此城立为新泰州。据文献资料记载和地面遗迹分析,当时城内设有官衙解、街道、商埠、酒楼、驿馆、军队营帐、冶铁作坊……寺庙 、车船码头等。在辽金元及明初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吉林省西部乃至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城四家子城址规模较大,格局规整,面积2.05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板筑,周长5748米、现存城墙城墙长3356米,高约2-8米不等,墙基宽约15-20米不等,东、南、西、北各有1座城门。城门外均设有瓮城,城墙等距分布有马面,东南角和东北角各设1处角楼。现西城墙被洮儿河水冲毁950米,残长为488米。南城墙东段保存较好,残存613米,东城墙1430米,北城墙1430米、城址内可辨建筑址几十处。
2006年,城四家子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四家子城址为研究辽朝的捺钵制度与春捺钵文化,以及东北地区辽、金、元时期城市建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洮儿河,流向天边的河,流走的是古城历史风云,留下的是人们对古城的无限遐想和沉思……。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