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旗帜
——老红军郭保财的革命故事
文/郭军平
作者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弘扬老一辈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与精神,发扬一不怕死二不怕累的延安精神,本文特记述澄城一位老红军郭保财的故事,以飨读者。
郭保财,生于1915年正月15日——卒于1980年正月26日,中共党员,澄城县冯原镇长宁村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西北抗日义勇军、红15军团78师234团一营三连,作战勇敢,表现出色,历任班长、排长等职。1937年国共合作,因伤转入地方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抄家。澄城解放后,历任韦家社乡乡长、冯原区游击队队长、冯原武装部部长、冯原第五乡乡长、长惠渠管委会主任、壶梯山林场场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15年正月15日,郭保财出生在冯原镇西仁卓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贫苦农民,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为了生计,父母让10岁的他给本村银娃干活,挣一些微薄的收入,以补充家用。
1927年8月,保财正式过继给冯原镇长宁村郭家顶门。一晃4年过去了,保财恰好16岁了。然而,没想到一个清晨打水的时候,同村一位恶少却不断地欺负他。保财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转身抄起扁担向恶少脑袋砸去。只听恶少大叫一声“啊!”便栽倒在地。保财一看,惹下烂子了,转身就跑,连水桶不要了。保财不敢回家,只得撒开双腿向陕北跑去。
1931年秋,保财经杨茂堂介绍加入了国民党高双城部。杨茂堂当时担任某团一营四连高养奇排第五班的班长。在这里,保财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
1932年7月的一天,天热得瘆人,连长刘正乾克扣军饷,严重引起了士兵不满。几个班班长前去理论,还被刘指使手下打了一顿。班长们就搁不下了,要跟着红军干!是夜,大家就从军营里逃了出去。保财作战机智勇敢,常常在危险时刻冲锋在前。他们边战边行,在山沟沟里绕了三十多天,才与黄龙山郭宝珊部(当时与谢子长联络)取得联系。郭遂将他们19人编为一个连,张新发任连长,杨茂堂和寇双娃分别任排长。
1934年10月,在庆阳县城,黄龙山收编部队根本没想到国民党邓宝珊、马鸿逵部突然包围了庆阳县城。是夜,到处是枪炮声,喊杀声,惨叫声,保财意识到情况非常危急,抱了一把轻机枪和连长、排长向城外突围。在冲出城门的过程中,好多士兵被打死,仅有极少数侥幸冲了出去。后来,在杨茂堂的带领下,他们终于找到了郭宝珊。10月20日,在庆阳县城东30里的新堡,郭宝珊正式宣布起义。郭宝珊宣布起义后,受到了陕甘红军的热烈欢迎。
1934年11月10日,在荔园堡,“西北抗日义勇军”授旗仪式正式举行,刘、习首长正式宣布与任命。归红26军编制,郭宝珊任司令员,任浪花任政委,于振学任参谋长。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围剿。陕甘边特委、军委决定,红26军转入外线作战,扩大战略回旋余地,打破敌人对南梁的包围与蚕食。攻打元城的时候,虽是隆冬,但战士们没有人说冷的话。保财和战士们身着边区政府配发的红军冬装,第一次感受到了边区军民是一家的温暖。“同志们,这是我们加入红26军来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出我们义勇军的威风。”郭宝珊给部队下达命令道。在凛冽的寒风中,郭宝珊的话低沉而雄浑,充满了力量。“司令,爆破组由我们大队担任。”杨茂堂抢先说道。“好!”郭宝珊应道。“第一分队,班长杨德利!”杨茂堂吩咐道。“你负责带领小队前去爆破!”“是!”杨德利沉稳地答道。原来第一小队有元城士兵5人,他们非常熟悉当地城池情况,保财正好在第一小队。他为他们小队的神圣任务而感到自豪。出发前,他们把手榴弹捆在一起,背了一个炸药包。每个人配备了一把手枪,然后悄悄下山了。其余部队跟在后面掩护行进。在快到山底时,浓厚的夜色里突然传来一阵阵凶猛的狗吠声。原来保安团的狼犬发现了他们。立刻,城墙上的机关枪就向他们开火了。看到敌人发现了他们,郭宝珊立刻命令部队向敌人开火,掩护爆破组。爆破组迅速前进,没想到,在快到城门口时,突然一个冷枪打了过来。班长杨德利应声倒下,看到班长倒下了,保财赶紧上前扶起受伤的班长。班长艰难地说道:“快!快!带领战士们冲上前去,炸开城门,为大部队开路!”说完,便闭上了眼睛。“是!”保财忍着痛苦抱起班长的炸药包,飞快地向城门冲去。保财跑得相当得快,只听到耳边嗖嗖的子弹飞过。他什么也顾不上了,只想很快完成这次任务。很快,就冲到了城门口,保财急忙将炸药包放在城门口,随手拉响手榴弹向炸药包扔去。当保财迅速躲避的那一刻,手榴弹和炸药包同时炸响。巨大的威力将城门轰然炸倒,爆炸带来的气浪也将保财掀翻在地。在一阵昏沉中,保财听到身后战士们“冲啊!冲啊”的阵阵呐喊声。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就结束,元城顺利地被义勇军拿了下来。经过这一仗,保财立了头功,事后,他升任了班长。11月28日,红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元城周边的曲子镇发起了进攻。红军缴获了骡、马百余匹,步枪200余支,极大地充实了部队所需,扩大了红军部队。
1935年3月中旬,红四十二师师长杨森率红三团、骑兵团、西北抗日义勇军攻打六寸塬。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突然,一颗炮弹落地,保财来不及躲避,被炸倒在地。战士们要将他抬下战场。他却嚷嚷地还要冲锋,但剧烈的疼痛却提醒他左腿已经负伤。这次作战,保财因作战顽强被任命为义勇军第三大队排长。六寸塬战斗失利后,部队迅速向后方转移修整。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保财的腿伤已经痊愈,在他的训练和指导下,补充的新战士们已经能熟练地打枪和投掷手榴弹了。
1935年5月1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和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赤源县(即安定县,后改为子长县)白庙岔胜利会师。当天举行了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在大会上,保财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刘志丹主席。当他走上主席台时,只见刘主席始终微笑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看着他,充满了智慧和鼓舞人的力量。保财接过刘主席颁发给他的军功章,看到刘主席宽宽的额头清廋的脸庞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保财内心莫名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郑重地接过军功章,感激地向刘主席敬了一个军礼。转过身,面向主席台下黑压压的全体联欢军民。保财耳朵里只感到一阵轰鸣,下面的掌声像雷声一样滚过。保财的内心仿佛燃起了一股烈焰,他感受到了从未经历的那一种荣光。
5月7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决定首战安定县吴家寨子。战斗从黄昏打响,红26军先从南面发起猛烈进攻。第一波迫击炮后,保财率领敢死队勇猛冲杀。那些把守在寨子城外的残敌纷纷跳出战壕,向保财和战士们冲去。很快,敌我混战在一起,保财抡起大刀像切瓜砍菜一样,几个冲锋在前的敌人便倒在脚下。看到红军如此勇猛玩命,敌排长急忙逃跑,但被保财一枪毙命。其余战士架起梯子就要攻城,这时,城上敌人急忙组织阻击。凶猛的火力压制住了战士们的冲锋。正当战士们向后撤退时,殊不知,敌人的后面竟然响起了猛烈的炮声。一时间,杀声四起。原来红27军从北面发起进攻,看到红军南北夹击,敌守军感觉大势已去,急忙举起白旗投降。这一仗,西北红军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560多人,俘敌45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500余支。5月9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在马家坪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第五〇〇团三营及团直属机炮连,大获全胜。吴家寨子和马家坪两战两捷,使高桂滋部受到沉重打击。
作为一线指挥员,保财先后还参加了解放靖边、定仙墕、劳山、榆林桥、直罗镇战斗。在这些战斗中,保财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指出:“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兄弟般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本节资料来源
1、郭保财档案;
2、杨茂堂《回忆西北抗日义勇军》;
3、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作者简介:郭军平,系渭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研究生,高级教师,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指导教师,获民进陕西省委会“教育突出贡献奖”。出版散文集《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游牧心灵><谈文论艺>》上\中\下三部;散文集《怀念河流》《书香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教育专著《名家名师指点:高考阅读教学》。长篇小说《黄河英雄儿女传》2022年5月出版,2025年1月成功入选黄河流域公共图书馆智库联盟主办的阅读征文活动,走红文坛,耿华阳“读《黄河英雄儿女传》有感”获得沿黄九省图书馆征文一等奖,入选全国文化长征组委会等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0本经典,得到《文艺报》2025年8月8日头版《立足人民主题,讲好三秦大地上的抗战故事》充分肯定,节选入广东、湖北、山东、山西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期末测试题。所出7本著作全部被国家图书馆收藏。获得杜鹏程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受邀于校内外讲学30多场,散文《游司马祠》被编入201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三十多篇文章被编入初、高中语文阅读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