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故居参观记
柳邦坤
夏日的一天,我到四川北路附近的黄渡路,参观了革命烈士李白的故居。
之前只知道李白在上海为我党秘密通过无线电波传递情报,是以家庭为掩护的,但不知道他的故居在上海哪个区那条街,不知道他的故居已经修缮开放,也不知道与鲁迅公园近在咫尺。
在黑龙江黑河最北部林区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共有近40人,我有与他们在大森林里相识。他们有时会相约游览,这一次地点就在鲁迅公园。活动召集人马丽萍大姐在见面前几天跟我说,她还有许多知青的父母家,原来都在这一带居住,因此对鲁迅故居、内山书店等文化地标建筑自小就熟悉。马姐还告诉我李白烈士故居就在她父母家的对面,是在同一个弄堂里,有时间带我去参观。这让我非常期待,她说聚会当天,让我早一点过来,她陪我去参观李白故居,因为是在弄堂里,担心我找不到。
聚会日的上午九点半,我乘地铁8号线从1号口出来,马姐也很快到了。顶着濛濛细雨,我们开始了探访烈士故居之旅。马姐自小在这里生活,这一带她熟门熟路,很快就到了她家老宅所在的弄堂,她告诉我哪一户就是她父母家,说她弟弟还在这老宅里居住。另外一位我认识的上海知青陈光炜与爱人徐秀兰家,与她弟弟家相临。她指给我与她家两楼相对、中间隔一条通道的李白烈士生前居住过的楼,并指给我看李白烈士故居后面的窗户。这条路比一般弄堂里的路要宽敞一些,但也只能通过一辆轿车。参观李白烈士故居,要走出弄堂,转到黄渡路上,门是开在黄渡路那边。
这是一幢普通的旧式楼房,楼不是很高,门口右边挂着一块铜牌,上面书写: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烈士故居,是1985年11月13日由上海市政府发布的;铜牌下端是李白烈士的平面塑像。左侧悬挂的一块铜牌,上书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下端是一块水泥牌,书有李白烈士故居——党的地下电台,1945——1948。门是对开,酱红色油漆。马姐问询了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说,我们很幸运,纪念馆近日才修缮、布展完成,刚刚开馆不久。
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包括三层住宅,从窄窄的木楼梯上楼,我们依次参观每一间房。每一层房间的面积都不是很大,作为纪念馆,除复原了一些原来李白工作与生活的场景外,也展陈了相关的一些内容。馆内有李白塑像,李白事迹的文字介绍,李白与家人的合影照片,李白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物品,也有可供参观者进行发报体验的收发报机……馆内有李白穿过的长衫,用过的皮箱;照片中有一张就是李白穿这件长衫的。纪念馆里李白的全身塑像,就是根据这张照片创作的,雕塑为白色材质,李白一袭长衫,拎着皮箱,戴着眼镜,一副从容不迫的神情。
提起李白,没有人会觉得陌生,马上会联想到唐代大诗人。但说到李白烈士,也许会觉得陌生,但说到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主人公李侠,年纪稍长一些的人,就几乎无人不晓。《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根据李白烈士的事迹拍成的电影,李白就是李侠的原型。
李白,原名李华初,是湖南浏阳人,他早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秋收起义。1931年组织安排他到红军总部学习无线电报务,毕业后担任红五军团13军无线电队政委。1934年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调任红四军电台台长。1937年,组织派遣他到敌人的心脏工作,开始书写他在秘密战线的传奇人生。他化名李霞来到上海,负责通过秘密电台向延安传递日本入侵者的军政情报,保证上海地下党与党中央的联系。李白呕心沥血,英勇无畏。他先后两次被日本宪兵和国民党特务逮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但他始终信念坚定,坚贞不屈,共产党员的铁骨豪情,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经党组织全力营救,他脱离虎口,出狱后继续在敌人的心脏战斗。1948年12月30日凌晨再次被国民党逮捕,在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大义凛然,1949年5月7日深夜,上海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浦东戚家庙,年仅39岁。
就是在参观李白故居的一个多月前,我到浦东世纪公园游览,意外发现李白烈士牺牲地。猜想今天的世纪公园所在地,就是当年的戚家庙,就是李白牺牲的地方。在一处低矮的山坡中段,有一处翠绿的草坪,草坪的尽头,有松林环绕,鲜花映衬。在松树和鲜花的衬托下,矗立一尊李白的半身塑像。李白的塑像安放在高高的大理石基座上,因此,李白的形象很高大。基座的正面上书“李白烈士”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基座的后面,刻有与他一同就义的另外10人的名字,还缺一位烈士的名字,可能那位烈士是无名烈士,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其实,李白等12位烈士是被秘密杀害的,因此他们的殉难地是一个谜,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部门费尽周折,经过艰苦搜寻,才找到他们英勇就义的地方。这里的文字介绍称李白等12位烈士就义的地方为浦东严桥地区,与李白故居的介绍略有出入,也许戚家庙就包括在严桥地区范围内吧。塑像的基座旁,摆放着两个花篮,是某单位开展党日活动时敬献的。李白遇害的同日,另有11位烈士被刽子手害,因此李白塑像旁,还立有一块纪念碑,上面书写:李白等12烈士就义纪念地。李白烈士墓在龙华烈士陵园,那里有许多烈士长眠,我春天去龙华烈士陵园凭吊,也瞻仰了李白烈士墓。
我是无意中走到了李白烈士牺牲地的,此前并不知道这里是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我怀着无限崇敬之情,凭吊了李白烈士雕像,意外受到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育。当时正值白绣球花盛开,那洁白素雅的花团是开绽给先烈们的,我捡拾坠落在地面上的花瓣儿,撒在塑像的基座旁,表达对李白等烈士的缅怀之情。
李白故居纪念馆内陈列着几张李白与爱人的合影,还有一家三口的照片,这些老照片弥足珍贵,这应该是烈士的爱人保存下来的。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文革”前拍的,上映的时候我还不记事儿,我是在“文革”结束后老电影解禁才看到的,对孙道临饰演的李侠、袁霞饰演的何兰芬印象深刻,特别是表演艺术精湛的孙道临,把李侠这一共产党员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年轻的共产党员、纺织女工何兰芬,是他的革命战友,后来成为忠贞伴侣。组织安排她与李侠假扮夫妻,协助李侠工作,后来产生感情,经组织批准,结为正式夫妻,二人同为情报工作者,同样革命意志坚定。前些年播出的电视剧《潜伏》,孙红雷与姚晨饰演的角色余则成和翠萍,也是先假扮夫妻,后来产生感情成为真正的革命伴侣。电影是根据李白的事迹改编,二人真实的经历与电影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李白的革命伴侣名叫裘慧英,12岁就成为包身工,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绸厂里的革命者。她与李白假扮夫妻、经组织批准成为夫妻后,始终信仰坚定,为抗日不畏生死,夫妻携手架起上海与延安之间的秘密通讯网。丈夫牺牲后,她强忍巨大悲痛,继续忘我为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海邮电系统兢兢业业工作,离休后,义务作报告上千次,听讲人数过百万人。
无数像李白一样的共产党员为抗击外侮、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用赤诚抒写了人生的华美篇章。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评选“双百”,其中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李白当选。
对千千万万个和李白一样的英烈们,我怀有深深的敬意。陪我参观的马姐,其父亲就是一位新四军抗日英雄,也是一位革命烈士。可以告慰先烈们的是: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走出李白烈士故居,来到门前的黄渡路,这时雨已经停歇,街道和两旁的建筑都焕然一新,已经看不出岁月的沧桑,李白用以掩护身份而开店当员工的良友糖果店,也修饰一新。我再次凝望李白烈士故居这座普通的小楼,从深色的墙体和从前的房屋格局看,还是能发现一种年代感。我把视线移到李白烈士故居三楼的窗户上,仿佛看到李白从容、镇定发报的身影,那“嗒嗒嗒”的无线电发报声犹在耳畔回荡。
无线电波永不消逝,烈士精神永难忘怀。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