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心之所向,成就所往(外一篇)

胡全良2025-09-02 20:56:10

心之所向,成就所往

(外一篇)

 

作者:胡全良

 

常闻人言:“心用在哪里,成就在哪里。”此语虽质朴无华,却道尽人世成就的根本奥秘。它不关天资高下,亦不论机遇优劣,直指人心专注之力。那无形无相,却能移山填海的念力,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

 

人生如田地,心念便是种子。将心力灌注于一处,犹如择沃土而深耕,勤加灌溉,常除莠草,必有茁壮禾苗,累累果实。过去常听说有工匠心无旁骛,用数十年光阴雕琢一器物,终成传世之作;有学者直到年老白头,还在孜孜不倦读书学习,终于找到学术真谛;有农民观天察地,精心钻研种植技术,终能实现仓廪丰实。凡此种种,皆是心念凝聚,才在特定领域里登堂入室,达到娴熟精湛程度。也就是说,心念所到之处,才是智慧生长之地,亦为成就显现之所。

 

反之,若心神涣散,东奔西驰,朝三暮四,则如同遍地撒下种子而无一处深耕,最终只能土地荒芜,难有收获。如果像古代寓言中所说那个掘井人,每掘数尺不见水便弃之而去,终其一生未能得饮甘泉。掘井人的所作所为,正是“心无定向,事无所成”的生动写照。如今世象纷繁,信息庞杂,诱惑颇多,更容易使人心力分散。一些人看似终日忙碌,实则成效甚微。试想,当心灵光辉被割成碎片,又怎能照亮前路,铸就非凡?

 

“心用在哪里,成就在哪里”更深一层的意味,在于启示人们,成就的高低、境界的远近,取决于心灵投入的深度与纯度。表面敷衍,成就必流于浅薄;全心投入,成果自然厚重。当年王羲之练字墨染池水,达到心手合一程度,岂是朝三暮四者所能企及?因此说,心力的分量,直接决定成就的质量。

 

“心用在哪里,成就在哪里”这句话,对浮躁之人更加有用。它提醒我们,欲要有所成,先问心何在。是沉溺于虚拟世界的浮光掠影,还是专注于现实生活的切实创造?是追逐转瞬即逝的热闹,还是耕耘自己真正的志业?心念的选择,实为人生道路的选择。

 

“心用在哪里,成就在哪里”,这朴素之言,道出一条亘古不变的成功法则。愿你我都能寻得值得托付心灵的事业,全情投入、孜孜不倦,在那用心至深的地方,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成果。当千万心灵各专其业,各尽其心,不仅个人取得成功,社会也将因此而进步,文明也将因此而辉煌。

 

心力所注,金石为开;志之所向,无事不成。此中真意,值得每个人细细体味,躬身实践。

 

活出自己的最美风景

 

晨光初露,便透过窗帘,塞进卧室缕缕微明光。清醒睁目之际,便有了属于自己的世间风景。其实,类似的风景人人都有,只不过因为眼界高低、思路曲直之别,有不同的认知、用不同的方法去享用风景罢了。

 

人们所说的“风景”,大抵指山水花木、云霞星月之类。然而人生路上,何尝不是处处风景?只是这风景并非肉眼可见,实乃心灵所感。有人行于通达,只见尘土飞扬;有人踱步小径,却闻花香鸟语。同一世界,映在各人眼中,竟成为两般天地,这并非眼界的功过,而是认知的不同而已?

 

读书一事,向来被奉为开阔眼界的良方。书中自有一方天地,字里行间藏着人间悲欢离合、智慧愚昧。我常想,读书未必使人立即聪明,却至少教人晓得自己的蒙昧。一卷在手,便如同与古今智者对谈,眼界不知不觉间便开阔了。那些曾经视为绝境的,原来前人早已趟过;那些以为独享的欢欣,其实早有共鸣。在信手翻动书页的同时,眼前的迷雾也逐渐散尽,心里也变得亮堂开朗起来。

 

善于思考就像将所见所闻进行仔细打磨。如果只读书不思考,便如饕餮之徒只顾吞咽未品其味。不少人读书不少,思想仍然偏执狭獈。何以如此?缺乏思考。思考如同内省的光芒,能够照见思维的角落,使潜藏的偏见和固执的观念无处遁形。经常思考问题,便心如明镜,能照见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

 

至于阅历,实在是一部无字书。人行世间,所经历的风雨阴晴,都是营养成分。少年时,曾以为某些风景绝美,必得追寻;某些境遇极恶,务必回避。而今逐渐知晓,美恶之间本无定界,全凭心境转换。顺境未必可喜,逆境未必可悲,皆看人如何自处。譬如登山,陡峭处虽然难以攀爬,但一旦登顶,便眼界开阔,这般风景岂是平地上能够想像出来?

 

人们都说要活出最美风景。我却觉得,每个人原本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风景。只不过有的被尘埃遮蔽,有的因自卑而晦暗。若能自信自律,便如日日拂拭明镜,不使染尘;自强自爱,则似时时修整园圃,不令荒芜。心怀善良,便是这风景中最温暖的色调;用心生活,则是让风景流动起来的生机。

 

如此活着,不必刻意求人欣赏,自然会有知音感应。就像花开不必招蝶,蝶自会闻香而来。人生的好风景,不在远处,不在别处,就在自己修持的心地中渐渐显现。

 

晨露未晞之时,暮色四合之际,皆可见好风景。风景之好,原不在目遇,而在神会。

 

作者简介:胡全良,男,军人,大校军衔。先后在团、师、集团军、军区宣传部门工作过,陆军政治工作部报社主编,高级职称,先后有千万文字见诸媒体,著有图书两部,其中《较量》一书被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确定为全军政治工作研究重要参考书目,并在军事博物馆展览。现在退休在北京市朝阳区某休干所。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