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12·13
作者:谢志
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梅汝璈
“奶奶啊,赶快逃离这恶魔的血腥啊……”一个瘦削的男子,背着被炸死的80岁奶奶逃难。他颤抖着双腿,一边走,一边哭喊着。
每一个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观众,都会记住这座矗立在馆前、题为《逃难》的一组雕塑,它是那场浩劫中无数受害家庭的缩影。
这是一座沉寂得让人窒息的纪念馆,它没有夫子庙的热闹繁华,也没有秦淮河的琶声灯影,只有沉重的哀怨和无声的控诉。1937年,是中国最悲情的年份。在那个没有星光、狰狞得可怕的夜晚,日本侵略者从卢沟桥那边杀过来了,史称“七七事变”。接着,日本鬼子的铁蹄踏过了平津、石家庄,没多久,半个中国被日本鬼子侵占了。是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了一个著名的宣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跟着在上海与日本人开战。
为了逼迫蒋介石放弃抵抗,日军飞机在蒋介石家乡奉化溪口狂轰滥炸。其时,蒋介石“离婚不离家”的原配夫人毛福梅(蒋经国生母)被活活炸死。蒋介石闻讯痛不欲生,写下“以血还血”的誓言,铁了心要抗战到底。“淞沪会战”那一仗,老蒋投入了80万兵力,与日本鬼子死磕了90多天,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堪称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仗,终因武器落后和指挥无能,上海最终被日军攻陷。20多天后,南京也跟着失守,国之都狼狈不堪,搬到山城重庆去了。
那一年,南京的冬天是血色的。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日军使用枪杀、活埋、刀劈、火烧、毒气,甚至“杀人竞赛 ”等灭绝人性的手段,血腥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30万人以上,有2万余妇女被日本鬼子强奸、轮奸后杀害,无数建筑物化为灰烬,无数商铺、仓库和民居被抢劫一空。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南京这座和平繁华的大都市,变成了惨不忍睹、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
那天去到纪念馆,天色阴沉,不时飘落雨丝,仿佛是那30万亡魂凄怨哀惋的泪水在天空飞扬,在向游人诉说那一段血雨腥风。排着长长队伍等待参观的游客,慢慢向前移动,几乎听不到有人说话,也没看见有人插队,好像灵魂都被净化了,大家都很自觉。
馆内,阴森冷寂,地上铺着一层鹅卵石,光秃秃一片,荒凉、颓废,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这里并不神圣,是曾经埋葬遇难者的地方,是万人坑,可见累累白骨和骇人的骷髅;这里也不是风景区,只是供给人们安静谒拜遇难者的墓地。在一个黑色而又敞亮的参观单元,可见点点荧光飘起,被焚毁的残屋,一幢接一幢地倒塌,画面惊恐让人心酸;幽暗的墙壁上,布满了死难者的照片,滴答,滴答……有节奏的滴水声在深沉地回响,12滴就是12秒,墙壁上就有一幅遗像的灯火熄灭,寓意一个生命的消逝。
人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很偶然的,可见生命之宝贵,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在日寇的残忍屠杀中瞬间陨灭,这是永远的悲痛与警醒。80多年过去了,伫立在这片萧杀阴森的地方,仿佛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的气味,我的头脑突然有点眩晕,心在流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汉·曹操《蒿里行》)我那遇难的同胞,你们为何生在中国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啊!
这是我一生中去过的最压抑的地方,那种压抑,是一种穿越历史的屈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朋友,如果你借路经过南京,不妨进去看一看,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带给人类的死亡与恐惧,感受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与痛苦究竟有多大,而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的日子。当然,看一次就够了,看多了,太伤心,会被人扶出来。
纪念馆外,忧怨的雨丝还在飘飞着,参观完的人群没有说话,静静地离去了,只剩下那一座座衣衫褴褛,表情绝望,全身湿透的雕塑还静静地伫立在馆前。朦胧中,我仿佛看见那些雕塑幻化成了慢慢移动的身影,从80多年前的南京废墟中挣扎而来,诉说着那些很少有人提及的中日往事……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天灾惨重。中国政府迅速运米6000万公斤到日本,捐助日本钱物相当于现在的4.2亿人民币。当时,江浙一带成立了数不清的赈济日灾团体,上海、南京的百姓捐款捐物最为热心。然而,大地震之后8年,日本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我东北搞了个伪“满州国”,可怜松花江畔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大地震之后14年,卢沟桥枪声响起,日本人又在南京举起了屠刀,残杀曾经救济过他们的中国百姓。如果你知道有个《农夫与蛇》的故事,就不会指望日本人知恩图报。因为,此时的日本人已变成了凶残冷酷的毒蛇,向温暖过它的农夫张开了血红的大口!
为什么会有南京大屠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同胞惨死?问苍天,苍天无言,只有垂泪。岁月可以远去,但南京不会忘记,中华门城墙上当年遗留下的弹孔和刀痕没有忘记,当局按“国际惯例”疏散了日侨,却没有人去怜悯那些将死的百姓。是时,镇守南京城的最高长官唐生智,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信誓旦旦要与首都共存亡,而在破城之际,他却置全城百姓和10万守军于不顾,用自己私藏的汽艇渡江北逃,随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在国民党的抗战史上,主动逃跑的丑闻不少,最惨痛的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人明目张胆地侵略来了,30万东北军一枪不放就逃入了关内;另一个是韩复榘,老蒋命他守山东,而他却放弃抵抗,选择逃跑,把大半个山东直接让给日本人,事后被老蒋枪毙。所有这些毫无军人血性的举动,与当年李鸿章为一己之私,将舰队调往海参崴,导致甲午战争战斗力减弱,都是同一出悲剧,只是上演的时间、地点、人物不同而已。
每年的“12·13”,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天,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笛齐鸣,人们驻足、低首,向死难者默哀。我想,这种沉痛,不会随着岁月的更替而消失。凝望着纪念馆那座巨大的吊钟,你就知道那叫警钟长鸣,它警示国人,不要以为战争离我们太远,要记住,“鬼子进村”总是在你酣睡的时候;也不要以为“我的国,厉害了”,战争就不会找上门来。纪念馆里滴答滴答的滴水声犹在耳畔回响,闪闪灭灭的灯光还在眼前浮现,那一幅幅惨痛的画面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缩影,它用鲜血与生命告诉我们,腐败落后,麻木颓废,一盆散沙就必然挨打!
纪念,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罪恶,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泪水,抺干净了,但不代表没有悲伤。80多年过去了,30多万冤魂至今仍未得到安息,日本右翼分子还在招摇,还在“拜鬼”,对他们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然不承认,不道歉,不忏悔,灭绝人性的“武士道”基因还在代代相传,妨碍和平的右翼人群还在做着“东亚新秩序”的梦想,军国主义的亡魂还在岛国上空游荡,有谁敢说,现在天下太平了?1946年审判日本战犯,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梅汝璈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日本国土面积大约是两个广东省大一点,但它岛屿众多,拥有优质的天然港口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战后吸取了教训,把大量的资产配置在海外,增强了岛内持久应变的能力;变了味的“自卫队”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提升军备,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即使在今天,日本仍然有能力与中美俄这样的大国对抗,世界一旦有风吹草动,骨子里潜伏着军国狼性的日本右翼分子耐得住寂寞吗?
当然,今天的中国不再是当年的中国,然而,现在的日本也不是战败时的日本,谁要是小看日本,就会像当年李鸿章不把日本放在眼里一样,最终还是要吃亏的。
铭记12·13,以史为鉴,警示未来。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