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响彻神州大地的乡村振兴曲

王开天2025-08-07 12:43:35

响彻神州大地的乡村振兴曲

——致敬宋向辉社长与他的《沽河潮涌——莱西会议三十五载风云录》启示

 

作者:王开天

 

2025年7月25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头版头条刊登了报告文学《沽河潮涌——莱西会议三十五载风云录》。这部作品犹如大沽河的汹涌浪潮,裹挟着历史的厚重韵律,奏响了一曲撼动神州大地、触动十亿农民心灵的乡村振兴壮歌。莱西,这片浸润红色基因的土地,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活力之际,勇破基层组织涣散的梗阻,以"破茧成蝶"的魄力确立三大基石: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政治配套建设、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服务配套建设。由此孕育的"莱西经验",不仅被写入中央文件成为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范本,更在三十五年间升华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神火炬。

 

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调研组曾深入莱西乡村,亲眼见证了基层党组织"支部强则产业兴,人心齐方能泰山移"的生动实践。1990年全国农村基层工作会议在此召开,莱西成为全国首个村民自治试点县;1995年、1998年连续荣获"村民自治模范市"称号,那份印着"中共中央文件"的红头文件,让莱西经验如星火燎原般传遍华夏。

 

生在莱西、长在莱西、奉献在莱西的宋向辉老师,以亲历者的赤诚与书写者的匠心,在这部兼具人文价值与乡村科考价值的报告文学中,倾注了对故土的深情。全文以少胜多却气势磅礴,笔下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宣传部副部长周明金那本写满惊心数据的笔记本,记录着洞察民情的敏思;李高芝带着支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的韧劲,于乐美丧夫之后雪夜上任的铿锵,史忠宝十年公益路上的执着——这些鲜活群像,恰似大沽河畔的点点星火,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纵览全文,宋向辉老师的报告文学有三大亮点熠熠生辉:

 

一、旗帜高扬处,示范映初心

 

作为全国农村基层示范市,莱西从未将"党群同心"停留在口号。从田间地头的民情恳谈,到生产线上的党员带头,每一个行动瞬间都在诠释着"其利断金"的深刻内涵。这种示范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行动自觉。

 

二、党建红引领,三原色绘新图

 

"党建红"正引领着"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生动实践。姜山湿地万亩湖面波光粼粼,既涵养了水源,又带动生态旅游与有机农业双翼齐飞,让村民收入实现翻番;姜山镇李家屯通过"头雁领航"工程,在荒坡上建起200亩光伏产业园,村集体年收入突破80万元;崔格庄党支部书记于乐美更带领七个自然村架起"连心桥""共福桥""兴隆桥",不仅结束了雨天绕路的历史,更打通了产业协同的"黄金通道"。如今的崔格庄,西巨村苹果直供商超,东巨村葡萄园引来电商主播,兴隆村樱桃园成了"网红打卡地",昔日薄弱村集体年收入已突破百万元。正如村民所言:"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咱老百姓就富在产业链上。"

 

三、公益常态化,温情暖人心

 

青岛宝冠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忠宝的故事,最是动人。他发起创建的"与你同行"公益服务中心,在党建引领下建立起"党员带头干、志愿者跟着上"的机制。十年来开展活动400余次,帮扶弱势群体6000人次;投资20余万元建起"慧童之家",为孤独症儿童打造康复空间;将公司会议室改造成春泥诗社文化阵地,举办国学讲座、诗歌朗诵60余场。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投入时,这位企业家真诚坦言:"是党的好政策让企业发展,我们理应用文化反哺社会。"

 

读罢这部作品,我深为莱西的巨变所震撼,欣然加入青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青岛春泥诗社国学院。在春泥诗社的公众号里,在国学院的讲堂上,我目睹着宋向辉老师带领老中青诗友走田间、进学校、联企业,三年间开展公益活动近二百次。他们撰写的《无常之美》《人文与科学共舞》等数百篇社科论文,恰是"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生动注脚。

 

当"千年论语童声起"的琅琅书声回荡在月湖之畔,当"一城仁礼"的文明新风浸润着大沽河岸,莱西正以文化为脉、以公益为桥,书写着新时代的"善孝篇章"。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经济样本,更是精神文明的齐鲁标杆。愿莱西经验如大沽河的春潮,携着千年中华魂的慈悲大爱,在神州大地奏响更加磅礴的时代强音!

 

二〇二五年七月二十九日写于陕西铜川市王益区

 

作者简介:王开天,60后,山东济南人,现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安徽诗风诗社会员,青岛莱西春泥诗社社员、顾问;作品见《内蒙古诗词》《山东诗歌》《诗词》《世界诗坛》《华夏诗歌新天地》《莱西文艺》等文刊及网络文学头条;百首诗词入选《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精选集》《当代诗词精选》等出版社版本,部分作品曾获全国诗词类大赛一等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2025年3月出版诗词《莲花集》一部。诗观:抒情言志咏苍生!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