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高地周刊:绛轩先生
(外二章)
【作者简介】马慧琴,笔名“心慧”。甘肃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岷州文学》编委、《岷州文学》“廉政清风”栏目主持。原岷县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纪委常委,四级调研员职务。作品刊登各大网络平台、《定西日报》《黄土地》《岷州文学》等报刊。创作的散文《成长记忆》荣获2022年北大荒文学馆、耕读书会举办的“相约耕读美文人生”最具人气散文作者全国网络大赛二等奖,被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选用刊登。
绛轩先生(外二章)
马慧琴(甘肃)
绛轩先生是我的父亲,名“马继融”,取名溯源于东汉儒学家马融,寓意继承马融传道授业衣钵,因马融授课的帷帐是绛色,所以先生为自己取字“绛轩”。
称呼父亲为“先生”,是因为父亲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且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更多承担人生导师的角色,称呼“先生”最能体现父亲知识分子的内涵和神韵,能准确表达我写此文的目的。
绛轩先生出生在商贾之家,但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读书、成才,做有学问之人。先生不负家人期望,凭着聪慧天资和努力,用14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学业,在解放前教育落后的岷县,翩翩少年读书郎,是称得为知识分子的。
先生大学毕业,就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积极参加迎接岷县解放的进步活动。解放后,先后任职岷县城乡几所小学校长、岷县二中高级教师、岷县九届人大常委等职,直至1990年离休。
绛轩先生爱读书,对书的热爱刻在骨子里,每天的任何时间段,都能看到先生书不离手的情景。我很小时候,先生教我背诵《朱子家训》《三字经》《弟子规》等,我虽不知其味,但“端坐书桌顿生欢喜安谧之感”的记忆犹新。读小学四年级时,先生为了扩大阅读量和我的知识面,订阅“人民日报”“读者文摘”“少年文史报”等。每天晚饭后,先生盘腿坐炕,看书看报圈重点做笔记;我写作业,阅读“少年文史报”,或是跟着先生朗诵古诗词、聆听讲解,是我和先生的夜生活模式。先生读书是嵌入书中的咀嚼消化,他对阅读过的每本书,每个章节,甚至于一段话,在读书笔记里都有记录和思考。先生最喜欢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先生告诉我,读书如一日三餐,是一个人成长中必须汲取的精神食粮。
先生一生尊崇的文人是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生始终秉承教学相长理念,给予学生言传身教的关怀和培养。为了引导学生能以多种思维写好作文,先生带领学生郊游,锻炼观察积累的能力;先生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名家文章叙述,篇章结构和谋篇技巧;为丰富学生想象的灵感和情感,在教学中巧妙穿插古诗词,又从诗词的意境联系到课本中的文章,从中开拓学生多读勤写、立意新颖思维的形成。先生精益求精、勤于钻研的学风;幽默风趣、独具风格的教风;春分化雨、循循善诱的师风,使个人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同教育教学完美结合。
先生国学涵养深厚,先生给我抑扬顿挫吟诵“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生告诉我,《诗经》中的作品歌唱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学习《诗经》中的诸多名句,对我们认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文化内涵等有多方面的帮助。先生创作,抄录在笔记本上的古诗词,笔力劲挺、清秀工整,当我佩服仰慕于先生的情趣雅致时,先生总是流露出自豪惬意满足的神态。
先生爱好书法,擅长小楷,先生常说,写小楷就要用心去揣摩、表达,这是书法艺术的必然要素。先生的小楷运笔巧秀,气韵生动,华美自然,清刚之气中不失婉约。先生时常对名家书画细细欣赏品味,随手记录体会和感悟,消化吸收在自己的书法里。我的家里常年挂着先生“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极具神韵的小楷条幅,这是先生对我做人处事的告诫、鞭策和勉励,每个字里镶嵌着先生的精神和神韵,我铭记于心,不忘先生教诲之根本。
先生留在书架上的《论语》《诗经》《孟子》《道德经》《资治通鉴》......本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阅读先生的读书笔记,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人生哲理,先生对于读书做学问的每一句话,处处绽放成熟睿智的思想。竹帛卷轴,先生,让我的精神世界富足安逸。
先生关注我的每一寸进步,每一段成长。先生总是用他优雅平和的语言,问我读了那些书,工作干的怎样。当我工作承受压力或遇到迷茫无法释然的琐事,先生总对我说,一个女同志,有一份能力就拿出十分的努力,但也不能太苛求自己,人的一生都在风霜雪雨中行走,努力了、尽心了就是最好的结果。
我一直用心承接先生的能量,让年轻时的浅薄一层层褪去。作为成长于教育世家的女同志,为人处世的格局虽囿于先天出身,但更多是开扩于先生的启蒙熏陶、眼界和教诲。先生虽然和我永远分离,精神时时相依,先生的人格魅力,成就了我修身、敬业、明善、笃行的品性。
写下此文的时刻,先生离世已十三载整,先生二三事,吾辈记录留存,也是传承良好家风使然。
我的良师益友
我的小孙子马悦航,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我喜欢唤他“小小马”。
我们一起看书讲故事、玩耍做游戏,或出外旅游……琐碎平淡的陪伴中,我汲取小小马单纯世界的养分,小小马成为我忘年交的小朋友,我的良师益友。
小小马有好多个为什么?春节祭祖,小小马很疑惑为啥要点蜡烛、焚香、放鞭炮?为啥照片在供桌上,不见太爷太奶呢?我解释这是怀念亲人,祭祀祖先的传统文化,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奶奶的妈妈死了,奶奶,你想你的妈妈吗?看到我湿润的眼眶,又会安慰我,奶奶,太奶奶还在家里,还和我们在一起,你要相信我说的。小人儿单纯的坚信,死亡不会把亲人真正分开。“爷爷,你和奶奶什么时候会死呢?奶奶,你死了我给你买水晶棺材哦”。小小马纯真的小心思,不由得让我沉思什么时候会“死”?认真思考能淡泊从心,智慧从容的认真老去。
“奶奶,星星为啥是亮亮的,一闪一闪呢?”“奶奶,月亮上面的嫦娥甩着她的长袖子在跳舞吗?”“奶奶,你在月亮上买个房子,我想去月亮上住,月亮上有小朋友吗?我的奥特曼能拿到月亮上送给玉兔玩吗……”我告诉他,想去月亮上玩,必须好好学习,练就航天员的本领,最重要是保护好眼睛,小小马立马说,奶奶也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就带你去月亮上玩……小小马对太空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对奶奶的美好承诺,潜移默化中督促我及时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传输给小小马准确丰富的知识点。
小小马还是个“官迷”。“奶奶,我今天当班长了,是玩沙子的班长、还是滑滑梯的班长,奶奶,今天是我自己要求当班长的……”兴致勃勃告诉我,怎么帮助老师管理小朋友的。遇到认识的人,更要炫耀,我是中(五)班的马悦航,我是我们班的班长。我说你为啥这么喜欢当班长呢?“我就喜欢当班长,就要当班长,因为我攒劲”。这是小小马单纯的价值观,只要能当班长就是攒劲,就很自信。
小小马饭量好,自理能力强。在家里常说,有些小朋友不好好吃饭还要哭,他就特生气,真想把饭端过来,他给吃掉……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表情真是可爱。有时候带小小马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小小马就会问,奶奶带我去干什么呀?我们去了会吃那些好吃的啊?我告诉他,这是和文学有关的聚会,一起吃饭的都是文学方面的老师和前辈,我们聚会不是为了吃好吃的,主旨是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小小马若有所思点点头,嗯,我就喜欢和作家爷爷一起吃饭。周末又问我,奶奶,你和作家爷爷们吃饭去吗?我给班上的小朋友说了,周末要和作家爷爷们吃饭去,小人儿脸上满是天真烂漫的骄傲、兴奋和期待……小小马虽然不懂文化交流的意义,但是能和作家爷爷一起吃饭,是小小马认为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小小马最喜欢扮演孙悟空,会命令我扮演猪八戒或是吃唐僧肉的妖精,呵斥猪八戒专心化缘保护师父,亦是一个筋斗翻来,“妖精,哪里逃?”一金箍棒将妖精打倒。家里搁置的各种物件,好多不同大小的奥特曼、怪兽、玩具刀剑等,都是我们“打仗”的武器,小小马狡黠的小心思故意分配给我一个最小的奥特曼当护身符,和他对打。小小马像小精灵似的跳跃、打滚儿、躲避、回击,咯咯的笑个不停;这时候的我,披头散发,酣畅的张扬激情,在玩乐的世界里肆意回归天真……
小小马喜欢参与到家庭生活的角角落落,帮奶奶拣菜,侍弄花草,我们一起种蒜苗、香菜,观察它们的发芽、成长。看到我切土豆,小小马自言自语,奶奶切的土豆是什么拼图呢?看到我拣洗木耳,小人儿又会问,奶奶炒菜放点木耳,是要装饰今天的菜吗?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小小马更让我懂得爱这个家的意义,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向心力”会让一个家庭向光向阳,熠熠生辉。
小小马是有趣且有鲜味的小朋友,顽劣捣蛋是自然常态。我告诉他,小孩子要乖巧听话,小小马就会说,为什么要让我和大人一样呢?我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小孩子首先要好好学习……“我才不管长大了干什么,我就要玩,吃好吃的,睡觉醒来,也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小人儿的认知,才是对人生最智慧的悦纳。
小小马让我感受单纯世界的和煦美好,回归人性最单纯的原点和本真。小小马是美好的,老马也是可爱的。想象耄耋之年的我,发别清美小花,继续参与小小马的琐碎日常,这样的意境,真好!
左起:马慧琴、主持人、包容冰
只此青绿
今年端午节,县作家协会、《岷州文学》编辑部在岷县秦许乡马烨仓遮面崖景区组织了文艺采风活动。天朗气清的和煦五月,沐浴灿烂阳光,和文学界前辈、同仁一起,观牛羊骡马,看山峰如黛,享空气的清新甜美,采撷满目青翠,追逐美景,奔赴美好时光。一天时间的交流互动,品诗乐学,滋养灵魂,收获颇多,感慨有之。
遮面崖位于岷县秦许乡马烨仓景区内,属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是非遗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原生态景区。自然风光优异独特,具备休闲游玩、文艺采风的优质条件。一群喜欢文字的志同道合者,便有了走进遮面崖、融入大自然、追求美景的雅致。在大自然纯粹的青绿中,沉淀生活的各种浮躁,让精神充盈,灵魂获得滋养。让风景住进心里,洋溢在字里行间,目的是呈现文学洞察生活和呈现真实的魅力,这是文学人的使命。
《诗经》记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这句诗的意思是指春日煦暖,惠风和畅,鸟鸣清丽婉转。我们采风正是端午日,夏至的第二天,但是因为岷县夏天凉爽独特的自然环境,我觉得用《诗经》中的这句话比喻遮面崖夏至时节的风光、气候、景象是十分贴切的。文友们雀跃的欢欣渲染着脸上春和景明的神采,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用脚步丈量夏日,好似新生命热闹开锣。蔚蓝的天空纯净澄明,我们踩着铺满阳光的青石路,听碧溪潺潺,享清幽静谧,“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大家情不自禁一起朗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行程中的灼热,都被沉淀。遮面崖深处,是幽深翠绿的树林,浓密的枝叶间不知名的颗粒样小青果挂满枝头,鸟儿在枝干之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深情款款,诉说彼此爱慕的情话,也有群鸟在葱郁的树丛聚会唱歌,气势凌人似昂扬嘹亮的合唱团;阳光细碎洒下,澄艳的格桑花绽放出特有的美妙风姿,微风拂过缕缕清香,空气中弥漫甜美迷离的意境……听蝉鸣,拂清风,话家常,文友们用诗和文字诉说端午情怀,长歌欢言,陶然共忘机。走出幽深的树林,眼前是一尘不染的蓝天,水草丰美的原始牧场,微风掠过小草轻舞的青碧草地,远山、大地、牛羊、欢欣的人儿瞬间融为一体……远离了世俗的喧嚣,文友们享受着从文字的墨香从容走向大自然的惬意,感受自然景观的钟灵毓秀,优雅从容,气定神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友们听到了屈子的呐喊,和着屈子的楚辞节拍在吟诵,情感中的火花悠然绽放……这个似春天的夏至,我们和屈子邂逅山水间。我们会把端午遇到的遮面崖美景,掬捧起来,放在掌心里,一字一句,一点一点,镶嵌在气质容颜,融入在精神血脉中,化入对山川和美的长久记忆,带进我们的岁月和生命。
漫步遮面崖,浓密苍翠的清幽纯净中,看到青绿色的小草给我翘首弄姿。我问小草,是谁把我要来的秘密告诉你的呀?哦,原来是光影斑驳,发亮簇拥的绿叶啊!但是绿叶一定没有告诉你,我的文字会怎样描述你哦……这样的意境很曼妙,心中突然就萌发晶莹的清凉,感觉到自己板结贫瘠的内心也闪烁着绿苗,好不惬意!我看到一只羊,带着它的小羊儿,含情脉脉向我走来,又熟视无睹悠闲的走开,那一刻,感觉到自己属于自然世界,感觉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感受到生命平静的律动。这样的时光和情调于我而言,是笃定,是恬淡。
风和日丽,观云的光影、树枝的摇曳,感受清风、绿色,牛羊,茶兴、茶爽,竟觉得时空会发生穿越,在幽径深处会意外遇上解甲归田的陶渊明,或者自己就成了古人,夏至之初,和风流倜傥的孟浩然相聚于此,曲径通幽,惠风和畅,把酒临风,这样的异想天开,是采风带来的精神愉悦,是借助大自然获得非现实的美好感觉,且对这种美好恋恋不舍,归根结底,是浮躁的人生缺少万般风雅使然。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样的意境很美妙,清凉又温暖。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说,“如果你来访,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多可爱的留言,多么美好的情境,又是多么美好的相遇呢。走累了,我也和石头缝儿的花儿坐一会儿。坐在大石头上,看见一簇不知名的花儿,拥立石头缝儿,虽根茎细弱花瓣如米粒儿大小,但昂首挺胸顽强的生长,顽强的绽放。我和花儿对视,我用眼神和情感和它交流,我问它为什么要努力的绽放,我听到花儿喃喃自语,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使命和意义,今天的努力或许是明天的花团锦簇和光焰万丈。目光所及之处,脚边的草丛,身后的林子里,总有那么一朵花静悄悄的开放,默默的绽放它的青春。幸运的是,我来时,你刚好怒放,我遇见的,是最美的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本该柔软温润的心因为俗事变得粗糙,轻易产生不了灵感为一朵花写一首诗,写几个文字,那就用清代袁枚的这首诗,讴歌这些不知名的小花最美的生命力,也是我送给小花儿最美的花笺。
同行的李广平先生,有着安恬清淡的气质,具备从不同视角、缜密思维客观,观察自然的理性,金黄色的阳光下,精湛的摄影技术把花儿的娇美定格,让我的笑靥灿烂如花。
既然相逢,就要珍惜,不说再见。物是、景是、人也是,都驻留心底。因为人间有情,万物才得欣欣向荣!
情怀得闲,随缘自适。邂逅美景就要用心感受,我观察遮面崖不同种类的花朵和树叶,随着季节的嬗递有着不同的颜色变化和怒放,居住在城市忙于俗事,常常忽略了率性豪迈、自由生长的花和树,更缺少农村人顺应自然的沉稳,享受平心静气生活的悠然。当时光淘洗去粗率浮躁,才明白方得用心才会理解何为万物静观皆自得。嗅一朵小花,香满衣襟;走一条小路,闲能致远;如遇清风,意可阑珊,人间情味,温润如玉。
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突然懂得,原来缓慢、悠闲才是最奢侈的生活;我们处世、恩怨、得失,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清净和淡泊。
文艺采风,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这是人和大自然的感情共融,是精神的明月清泉,是给自己的精神品质添加养分,更是精神品质的一次飞跃。
不忽视美好,不辜负只此青绿。遮面崖的山,峭然如眉,微微皱起,打着一个一个的褶;遮面崖的水,波光闪烁,清清凉凉,清澈如青春岁月的流年,泛着深情厚谊。遮面崖的山水,款款相连,平平仄仄恰到好处的押着韵。春天的清新,夏天的苍翠,秋天的婉约,冬天的沉静,以及诗人的吟哦,平仄的悠扬,都在遮面崖的山水间回荡。
置身遮面崖美景,眼前浮现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山峦重叠青绿辉映,优雅古韵大气磅礴,画卷似舒缓的慢板,逶迤往复,徐徐展开,意境悠远。画中群山层峦叠嶂,山峰陡峭俊秀,山谷深邃幽奇。江河烟波浩渺,溪流逶迤潺涣。山水之间有山树吐绿,鲜草泛青……遮面崖的山水,何尝不是这般的美轮美奂,我会收集端午的清风为遮面崖写诗,让字里行间溢满青绿。
如果说《千里江山图》诠释了“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强”的中国文化理念,那么遮面崖之美,美在底蕴,遮面崖之盛,根在生态保护。
美好的风景和优美的文字,清澈如童心,似春水初生,不染纤尘。遮面崖景区有了诗意和文字的驻留,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雅。文友们会用一辈子的诗心和文字守护一份静美。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界,对于文学人来说,这是美景给予我们的一点人生启示吧。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家时途经的各个村落,白墙、黛瓦倒映在穿村而过的清澈河水中;青山、古树、石径,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乡村蝶变,各美其美,向美而行。那一刻,我觉暖意充盈,踏实宁定。
愿我的文字能给阅读者感受行走山水间的美好。只此青绿,美好生活,我们皆是时代的答卷人。
文学高地*周刊
主 编:任 立
秘书长:任 重
投稿邮箱:
Wxgd2018@163.com
手机:15589030966(微信)
《文学高地》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贡献奖获得者、原山东省作家协会《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执行主编、著名诗人任立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著名画家侯德昌先生题写书名。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诗词家张泓先生任编委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著名作家周习女士任顾问。与团结出版社等合作,编辑出版大16开,224多个页码的综合性文学书刊。2016年12月1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文学高地》首发式暨研讨会,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几十家网站和几百个微群、公众号报道,转载。2017年3月25日,《文学高地》编辑部成功举办智圣汤泉杯·《文学高地》年度诗歌颁奖典礼暨到沂蒙山采风活动。2018年4月,《文学高地》编辑部与《青海湖》杂志社下半月刊联合举行了路美杯全国诗歌大奖赛。2019年4月在蒲松龄故居淄川圆满举行第二届《文学高地》奖颁奖典礼。现在,我们又隆重推出:文学高地*周刊公众号,公正公平公开公益性为中国文学服务,欢迎广大作家、诗人投稿,文学高地*周刊所有发表作品文责作者自负,版权受法律保护。
作者:马慧琴
来源:文学高地
https://mp.weixin.qq.com/s/OtT6SBj0uuSb8C47V_R_rw?scene=1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