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八一,忆那永不磨灭的军旅精神

罗祖文2025-07-30 11:31:57

八一,忆那永不磨灭的军旅精神

 

文/图:罗祖文(贵州)

 

八一的骄阳,恰似一把饱含深情的钥匙,缓缓拨开时光那重重叠叠的帷幕,将那段与军营紧密相连的炽热往昔,清晰地铺展在眼前。1999 年 8 月,贵州省军区授予的那本证书,于岁月长河中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其上“罗祖文同志,原任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职务,预备役中尉军衔”的字迹,清晰而庄重,仿若神秘的咒语,瞬间唤醒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往昔记忆。

1992 年春,32 岁的我,怀着满腔热血与热忱,毅然决然地暂别教育岗位,踏入五六九七一部队直属军官集训场,就此开启了工兵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篇章。初入营门,一切都散发着陌生与新奇的气息,那整齐排列的翠绿营帐,恰似梦想启航的港湾,承载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整理内务时,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如同标准的“豆腐块”,这看似简单的举动,不仅是外在的规整,更是严谨作风的生动彰显;学习条令条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镌刻般深植心底,成为行动的准则;在枪械训练场上,每一次全神贯注的精准瞄准,都在不断校准我对军人责任的深刻认知,让这份责任在心中愈发坚定。

在工兵营的日子里,苦与乐交织成一曲激昂澎湃的壮丽战歌。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汗水如雨点般肆意挥洒,然而负重奋进的脚步却从未有过片刻的迟疑与停歇。舟桥搭建时,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是智慧与协作天衣无缝的完美交融,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团队的力量;机械操作间,专注的神情在每个人脸上尽显,专业与专注在一举一动中流露,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手中的器械与既定的目标。营部的灯光柔和而坚毅,我在那温暖的光晕下专注地记录公文,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责任与使命,深深沉淀着对工作的敬畏。靶场硝烟弥漫,刺鼻的气息中,筋骨一次次被淬炼得更加坚韧,每一次的磨砺都是成长的印记。营长与教导员那悉心的指引,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在漫漫征途中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为我指引方向。在这重重磨砺中,我学会了吃苦,懂得了服从,领悟了奉献,践行着合作,也更加深切地读懂了“军人”二字所承载的沉甸甸的深刻内涵。

时光悠悠流转,我脱下了承载无数珍贵回忆的军装,告别了那片挥洒青春热血的营盘。然而,军营赋予我的坚韧与担当,犹如坚固的铠甲,始终如一地陪伴着我在全新的领域中砥砺前行,成为我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底气与力量源泉。

1999 年 1 月,我荣获一项意义非凡的荣誉——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军营培养下我全面发展的有力见证。它宛如激昂的战鼓,激励着我在不同的领域里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003 年,都匀市委高瞻远瞩,精心规划用 3 - 5 年争创省级文明城市,进而向全国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迈进,旨在打造贵州南部的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与综合竞争力。当时,市委宣传部勇挑重担,肩负起协调指导的重任,在全市发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争做文明都匀人”的倡议,并从乡镇、市直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机构。2004 年 9 月,因擅长撰写简报,在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丽娟的提议下,我从教育部门的墨冲教育辅导站被抽调,有幸成为这一伟大征程的见证者与积极参与者,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4 年,市文明办的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的信息总结与宣传工作之中。深入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执着的寻宝者,用心挖掘各创建主体的珍贵素材,精心呈现其工作亮点。无论是文明城市日新月异的崭新风貌,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整洁美观的街道环境,彰显着城市的活力与发展;还是文明单位积极向上的员工精神,他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单位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亦或是文明村镇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那传承千年的民俗风情、古朴厚重的历史遗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以及文明校园浓厚馥郁的育人氛围,琅琅的读书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育着祖国的未来;还有文明家庭感人至深的平凡事迹,尊老爱幼、相濡以沫的家庭美德,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我都用心去倾听、去记录、去传播,通过详实生动的信息,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五大创建”的重要意义与丰硕成果,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市委宣传工作期间,我亲眼见证了历届领导集体为都匀市文明城市创建付出的诸多艰辛努力。仅 2004 年至 2020 年,我接触到瓦标龙、谷华、杨艳、张文福、雷达等领导,以及市委宣传部的多位常务副部长,如王平、蔡云程、蒙胜利、王跃兵,还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高丽娟、唐裕民、伍开凤、何军、万兆军、龙磊,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乐丽丽、管瑞,市创文办负责人周祥伟,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负责人莫青,以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璇、谭绍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严卫、原婧。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携手并肩,为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共同努力,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奋斗之歌。

在市创建办及借调单位工作时,我有幸向众多领导同志学习,协同、沟通能力与思维模式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还收获了宽广的人脉关系。特别是与杨启刚、文勇、孔凡宁、陆庆斌、贺飚、王文丽、韦文昌、陈清平、潘溯、李开同、叶灿海、岑建军、蒙文书、周宸宇、蒙贞雪、林泽能、彭江龙、周少竹、吴启贵、金晨、莫青、康代熙、岳梦雅、朱蓉、吴邦剑、刘兴等多才多艺的同志接触,他们身上“肯吃苦,敢担当,以一当十”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如那句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淋漓尽致地彰显着军人般的气质与精神,激励着我在工作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工作进程中,“三进三出”成为我不断成长的重要历程。进墨冲政府后从墨冲教育辅导站转出,进市委宣传部后到市教育局机关,进州委党的群众路线办公室后又回到市委宣传部,在这期间,我得到了领导们的充分认可与信任。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与机遇,让我在不同的环境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教育部门工作时,有着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1985 年 2 月 21 日(正月初二)至 3 月 5 日(正月十四),时任墨冲区视导员吴由东带领我们一行 4 人奔赴广西,去慰问谢世通老师。那是一段充满温情的旅程,在慰问过程中,我们不仅表达了对谢老师的敬意与关怀,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1995 年 6 月 5 日,我与都匀市教育局体育教研员沈家毅、墨冲中学的黎桂红、墨阳完小的罗春香三位同志,一同前往独山县参加黔南州体育《达标》培训会。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1999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6 日,时任墨冲镇教育辅导站站长陆家毅,我和市委宣传部通讯科长郝建强、新华办事处副主任贺顺平、市化肥厂负责青年工作的孙云平、墨冲镇政府办主任骆致达等都匀市骨干通讯员,一同前往昆明,参加《人民日报》培训中心举办的“经济报道班研讨班”。在那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写作专业知识,并实地考察了云南省河口中越大桥,以及越南老街的文物史料。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还让我们对新闻报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在宣传部门工作时,同样经历丰富且精彩。2007年3月8日,在时任都匀市文明办主任唐裕民的带领下,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办一行,前往遵义仁怀市、赤水市,四川泸州市、重庆市、湖南凤凰古城等地,考察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路上,我们认真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为都匀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汲取灵感。2008 年 2 月 21 日,因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告一段落,时任市文明办主任伍开凤推荐我到都匀市教育局机关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成果。2013 年 10 月 8 日,在文明办专职副主任乐丽丽的提议下,时任都匀市文明办主任何军将我抽调到都匀市创建办,投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4 年 1 月 15 日至 11 月 21 日,我被抽调到中共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编辑简报、动态报道以及信息采用通报的撰写与发布工作。同年 11 月 3 日至 6 日,前往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参加黔南州组织系统学习延安精神的活动。在延安,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坚定信念,勇于担当。2015 年 4 月 11 日,在时任都匀市文明办主任万兆军的精心安排下,我参加文明办组织的参观活动,参观了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白沙水乡(中国十佳最美乡村)、白泥镇赵家沟新村广场“五心”文化长廊和松烟小学乡村少年宫、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和龙坑镇共青社区党群综合服务站、湄潭县湄潭实验小学。这些地方的建设成果让我深受启发,为我在宣传工作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担任都匀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与肯定,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2017 年 7 月 23 日至 29 日,时任都匀市文明办主任蒙胜利委托我,赴苏州大学参加贵州省文明办主任培训班第二期学习。在苏州大学,我接触到了前沿的文明建设理念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龙磊,我于 2020 年 12 月 30 日预备期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丰富的经历不断地培养和提升着我的工作能力,让我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

实际上,只要对工作怀揣热爱,秉持敬业精神,收获的便不只是荣誉证书,更有源自内心的满足、技能的提升、他人的认可等诸多宝贵回报。这些回报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让我感受到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收获了诸多荣誉:“黔南州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退休后,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依然不减,也得到了都匀市作家协会的高度认可,连续荣获“2020 - 2023 年年度优秀会员”(唯一获奖者)以及“2024 - 2025 年年度优秀会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 年 7 月 1 日,我被评为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这份荣誉恰似一束明亮而温暖的火炬,照亮我在教育与文字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每一份荣誉,都如同闪亮的勋章,见证着军营精神在我身上的延续,是“担当”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2021 年,我告别了忙碌的工作岗位,正式退休,但心中的创作热情丝毫不减当年。笔,成为了我新的战斗钢枪。都匀作协一次次授予的优秀会员称号,是对我创作的高度认可与褒扬。“退休不褪色,就像,军装的绿,浸进了血脉。若问笔端为何有力量,因曾是兵,永远是兵,在文字里,继续站岗。”这句誓言,不仅是我对军旅生涯的怀念,更是我对人生态度的坚守。

倘若说,在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军人以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来彰显自身价值,那么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献便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军人啊!祖国需要你,时代在呼唤你,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亿万人民的忠诚守护神。军人如巍峨大山般坚韧不拔,任凭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似浩瀚大海般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孕育希望;像展翅飞翔的雄鹰充满战斗的勇气,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如奔腾不息的猎豹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充满活力,勇往直前。军人还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诠释着男儿的壮志豪情,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更是一首温暖人心的歌,将真爱播撒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传递着和平与安宁。八一建军节,正是对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的深情致敬,他们用青春与汗水铸就了祖国的安宁与繁荣,他们的精神如永不磨灭的军魂,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畏前行。我将永远怀着对军营的深厚情感、对军魂的崇高敬意,铭记那段难以忘怀的过往,让其成为我生命中永恒闪耀的璀璨光芒。

 

2025 年 7 月 30 日于贵州都匀

 

赏析点评:这篇文章以“八一,忆那永不磨灭的军旅精神”为题,深情回顾了作者的军旅生涯与转业后的工作历程。开篇借八一骄阳与荣誉证书,引出对军营炽热往昔的怀念,细腻描绘了工兵营生活,展现军人的严谨、坚韧与团结。转业后,作者积极投身教育、宣传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实际行动延续军旅精神。文中列举诸多工作经历、荣誉及结识的人,体现了作者的成长与担当。结尾高度赞美军人在不同时代的奉献,升华主题。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丰富事例与生动修辞,将军旅精神融入人生轨迹,引发读者对军人精神的敬意与思考。堪称一篇饱含深情、展现军旅精神传承与个人奋斗历程的好文章。


获奖图片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在悠悠工作岁月里,集体荣誉宛如高悬明灯,照亮我为集体全力以赴、拼搏奋进之路。承蒙各方厚爱,我有幸收获诸多荣誉与肯定:1998 年 5 月,在都匀市教育局关怀支持下,获黔南州体育局、黔南州教育局授予的“一九九七年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 年 1 月,得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嘉奖,获评“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2004 年 7 月 1 日,蒙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垂青,获颁“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称号;2007 年 2 月,获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表彰,荣膺“2006 年度黔南州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即便 2021 年退休后,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仍获都匀市作家协会认可,连续斩获“2020 - 2023 年年度优秀会员”(唯一获奖者)及“2024 - 2025 年年度优秀会员”。在此,向每一位在我人生路上给予帮助支持的人,致以衷心感谢,是你们的鼓励陪伴,让我坚定前行。


军营留影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这里展示的每一张照片,皆拍摄于 1992 年 3 月,那段在五六九七一部队直属军官集训的日子,充满了挑战与成长,每一个瞬间都成为了我生命中珍贵的回忆。1999 年 8 月 1 日,我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授予荣誉证书,证书上庄重地记载着“罗祖文同志,原任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职务,授予预备役中尉军衔”。当时的工兵营,拥有完备的架构,下辖工兵营营部、工兵连、舟桥连、机械连与警卫连。各连队紧密协作,宛如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共同铸就了一支充满力量、肩负使命与担当的队伍。这些照片,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记录,更是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涯的永恒纪念。

 

作者简介: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彭万文,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贵州都匀人,大学专科学历。其职业生涯足迹遍布教育、行政与文化宣传领域,曾先后任职于墨阳完小、墨冲区教育办(后为墨冲镇教育辅导站)、都匀三小、都匀市创建办(现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担任过墨冲区教育办语数体教研员、墨冲镇教育工会主席、都匀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同时兼任政协都匀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都匀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都匀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贵州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调至墨冲镇人民政府“学教”办(编辑镇情、民歌荟萃)、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编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手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都匀”应知应会手册、创建文明城市纪实、精彩都匀)、都匀市教育局(编辑教育通讯、教育报和匀城烛光、教育撷翠)、中共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简报、动态报道,信息采用通报)。工作期间,他被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获评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在《中国民族教育》等纸媒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荣获都匀市作家协会“2020—2023年年度优秀会员”(唯一获奖者)、“2024—2025年年度优秀会员”。现为贵州省散文学会、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