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贵州邦水栗木寨:提前过六月六聚出团结情

罗祖文2025-07-01 04:57:35

 图片1

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聚居着罗、彭、刘、陆等“十大姓氏”140多户人家。凤凰在此流连,乡愁在此可寻。2024年3月2日,都匀市作家协会携全体人员及特邀嘉宾31人,于栗木寨启幕助力乡村振兴采风活动,以文章、诗歌赞美与宣传栗木寨,提炼出特产之寨、文化之寨、故事之寨、礼仪之寨、布依之寨、山歌之寨、教师之寨、艺术之寨“8个之寨”。

寨中十三组组长罗祖鹏创办“邦水栗木寨传统木甑酒厂”,传承古法酿造技艺。罗黄香、罗祖文两位老师在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同时,更斩获国家级(国家部级)表彰。一个寨子孕育2位部级表彰获得者,堪称当地文化界的稀世之宝。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名人雅士辈出,让文明担当可见,让历史娓娓道来。

 

贵州邦水栗木寨:提前过六月六聚出团结情

 

文/图  罗祖文(贵州)

 

2025年6月28日,我在高原桥城贵州都匀,目睹着故乡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的独特风情。这座寨子静卧于邦水河畔,河水清澈蜿蜒,上游承接四方滩景区的灵秀,下游注入绿茵湖水库的浩渺。对岸,洞口田(寨)、胡家寨错落有致,崭新的高铁架桥如银龙凌空飞架,横跨碧波与栗木寨相望;极目远眺,海拔高耸的螺蛳壳景区云雾缭绕,昔日“战备路”化作碗沿山岭上的大道,直通毛尖镇;金钟山巍峨矗立,毛粟寨、巴毛冲、朗里寨点缀其间,塘埂寨、罗伍寨、阁边等村落如珍珠散落,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绝美画卷。

“六月六”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习俗丰富多彩。作为布依族聚居地,栗木寨的“六月六”尤为独特:它不仅是布依族的“小年”(又称“六月场”),承载着杀猪宰牛祭祖、青年对歌传情的浪漫传统,更延续着用植物染料制作花糯米饭、祈愿五谷丰登的古老仪式。这些习俗扎根农耕文明,既是对丰收的期盼,也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传承。

在栗木寨,六月六的传统宴席堪称一场美食盛宴。寨民们用黄焖、清炖、白切等烹饪手法,将本地食材的鲜香发挥到极致。而让这些美味别具一格的秘诀,离不开当地名为“狗肉香”的圆留兰香——这种兼具去腥与理气功效的草本植物,经德高望重的大厨罗龙全精心调配,为每一道菜肴赋予独特风味,成为寨民舌尖上的乡愁记忆。

6月28日前,建房能人罗祖本夫妇便开始热情邀约亲友、家族成员及栗木寨十二、十三组组长。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精湛手艺,罗祖本承包了周边众多房屋建设,为人厚道,人缘极佳。夫妻俩或是电话相邀,或是微信叮嘱:“28号一定来家里!咱们提前热闹过六月六,上午逛螺蛳壳,下午备了好菜,大伙好好聚聚!”

6月28日9点,几辆沾着露水与泥点的车子缓缓驶入栗木寨。罗祖本夫妇早早守在路口,笑着帮忙卸行李、抱孩子,递上温热清茶。稍作休整后,众人沿蜿蜒山路向螺蛳壳进发。行至山腰,视野豁然开朗:都匀市全景尽收眼底,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成片的都匀毛尖茶园如绿浪起伏,清新茶香随风飘散。带队人指着云雾缭绕的山巅笑道:“运气好能看到云海翻涌!”脚步声、谈笑声与松涛鸟鸣交织,惊起山雀掠过野花丛。

临近晌午,游玩尽兴的人们循着香气回到寨子。罗龙全带着帮手们在大铁锅前忙得热火朝天,柴火噼里啪啦作响,锅里的美食咕嘟冒泡,混合着“狗肉香”的浓郁气息飘散开来。“都别见外,快坐!”罗祖本夫妇热情招呼,倒满一碗碗红薯酒,小辈们也跟着穿梭席间斟酒、敬酒。宾客们围坐塑料小凳,夹一口鲜嫩菜肴,抿一口醇厚米酒,爽朗的谈笑声、清脆的碰杯声,瞬间让小院成了欢乐的海洋。

黑山羊养殖专业户罗祖宁(栗木寨人)与罗龙全、方兴春、罗祖豪、罗祖礼、罗宇荣等“大厨”围坐在一桌,大快朵颐。酒过三巡,热气腾腾的美食暖胃更暖心。想着平日里合作伙伴们的支持,罗祖宁当即转账600元:“龙全叔,下次宴席还请您掌勺!食材我备齐,叫上大伙接着聚!”罗龙全拍着胸脯应下:“放心!保准让大伙吃得满意,热热闹闹聚一场!”

这场没有盛大仪式的提前聚会,却像磁石般紧紧吸附着寨民们的心。在邦水河畔,在栗木寨中,团结与温情如同那永不熄灭的柴火,越烧越旺,越久越暖。它见证着寨民们的守望相助,传承着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也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走得多远,一想起这场烟火小聚,便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025年6月28日晚上于贵州都匀

 

[赏析点评]  文章以生动笔触描绘贵州都匀栗木寨“六月六”提前聚会的盛景,既保留布依族“小年”祭祀祈福、青年对歌等文化内核,又通过“狗肉香”圆留兰香去腥增味、罗龙全精心调配调料等细节,展现独特饮食智慧。从罗祖本夫妇热情邀约亲友,到众人共赏螺蛳壳云海、围坐品尝特色菜肴,作者以“柴火灶的咕嘟声”“红薯酒的醇香”等烟火气息浓郁的场景,将山水风光、民俗传统与邻里温情融为一体。席间,黑山羊养殖专业户罗祖宁深受感染,自掏腰包600元委托罗龙全筹备下一场宴席,一句“叫上大伙接着聚”,不仅延续了此刻的热闹,更将这份邻里间的热络与团结推向高潮。全文以小见大,于平凡烟火中见文化传承,于乡野温情中显精神纽带,堪称一篇书写民族风情与乡村温度的上乘佳作。


图片2

2025年6月29日上午,天空倾洒下柔和暖阳,作者于自家住宅楼的后花园内留影

 

作者简介: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彭万文,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贵州都匀人,大学专科学历。其职业生涯足迹遍布教育、行政与文化宣传领域,曾先后任职于墨阳完小、墨冲区教育办(后为墨冲镇教育辅导站)、都匀三小、都匀市创建办(现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担任过墨冲区教育办语数体教研员、墨冲镇教育工会主席、都匀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同时兼任政协都匀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都匀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都匀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贵州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调至墨冲镇人民政府“学教”办(编辑镇情、民歌荟萃)、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编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手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都匀”应知应会手册、创建文明城市纪实、精彩都匀)、都匀市教育局(编辑教育通讯、教育报和匀城烛光、教育撷翠)、中共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简报、动态报道,信息采用通报)。工作期间,他被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获评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在《中国民族教育》等纸媒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荣获都匀市作家协会“2020—2023年年度优秀会员”(唯一获奖者),现为贵州省散文学会、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