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令人心驰神往的丹青赤水

何世灿2025-06-26 11:18:59

令人心驰神往的丹青赤水

 

作者:何世灿

 

赤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川碧水,泛彩浮烟;两岸千瀑,流金泻玉;丹霞如染,赤壁辉生;林海涛声,烟波翠绿;桫椤梦幻,穿越古今;红色记忆,普世长存。

 

赤水,地处贵州西北部(东经105°36′—106°14′,北纬28°15′—28°45′。东西轴线长61.85千

米,南北轴线长55.35千米),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坡麓地带,东、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南、北、西、西北分别与四川的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全市幅员面积1852平方千米,总人口近32万人,城区面积约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14万人。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始建仁怀治所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建置历史。历史上隶属巴蜀,清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划归贵州,民国三年改设赤水县。

 

古城因地制宜,象天法地,天地合一,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自明万历二十九年,新建治所遂创修城垣,这里“山为龙辇,水似玉带。如藏宝之肚兜,若璀璨之佩玉。天台山为屏,鼓楼山是案,笔架山置右搁笔,安居坝于左当砚。天府小丘伏跪朝拜,蜀土山峦众星拱月,地輿风水之上乘也。城垣与合江地隔河相望,赤水河通长江而达大海,接地气,纳先风,此乃贵州之前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林丰物茂,山川蕴宝。日后定会人才辈出,发祥绵远”。经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三次修缮加固,城垣严实,城楼耸立,史称“城郭楼台雄伟壮丽,为一方之冠”。城内建有“九宫十八庙”,大致可分为敬仰先贤、行业帮会、移民家庙、民间习俗等类。它象征着当时商贸兴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风淳朴。

 

赤水城被水三面萦绕,以风水“水法”而论,形成“大聚结”,呈“千水成垣”和“山水环抱之势”,似美丽富庶之蓬岛仙洲,是黔北川南的一块“风水宝地”。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是一座空气质量优等和环境优美的城市。一水如带,人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人在城中,城在水滨。赤水河俨如血液流淌于富有青春活力的躯体中,洋溢着无限的张力。生活在这座山水环抱的城市——赤水,就同它的名字一样,水清伴月色,人俊耀丹心。因此,赤水自古以来就成为宗教活动频繁和人文氛围浓厚的胜地。

 

赤水河,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蜿蜒曲折,故有“之溪”、“之江”之称。“赤水”因河而名,位居赤水河下游。古代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首—仁岸,故称其“盐运之利,舟楫之便,通江达海,商贾云集”。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制胜而名扬中外。1988年4月,经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赤水县综合改革试验区”。1990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赤水县建立赤水市。1998年6月,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市委、市政府紧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审时度势,紧密结合实际,先后提出了“两业一城一市”(竹业、旅游业,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贵州经济强市)“三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一城一地一区”(打造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和赤水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赤水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域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继被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命名并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部最受公众喜爱的景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侏罗纪公园”“赤水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竹都”“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华环境奖”“全国法治先进县(市)”“全国文明单位”和“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基地”“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等殊荣;被欧中合作论坛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区”,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中国赤水丹霞”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等60多张国家级、世界级名片。

 

赤水河在下游60千米处汇入长江,是贵州通往四川、重庆、武汉、上海的重要门户,是贵州最大的内河港口。蓉遵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赤水实现了与遵义、贵阳、成都、重庆4小时内通达,并与泸州机场、遵义机场、重庆机场高速连接。泸州至遵义高铁、渝赤叙高速公路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此外,四川泸州和贵州遵义将在赤水市区修建赤水二桥,赤水二桥的建设,标志着赤水国际休闲旅游城市路网形成。

 

赤水地貌奇特,地形切割强烈,海拔落差1514米(216米—1730.1米),年均气温18.1℃,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日照时数1193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3%,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51%,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9.80%,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52000个/cm3,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含量达36000个/cm3,被称为“中国天然氧吧”。

 

城外山川大势颇具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韵,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境内遍布大小形态各异的瀑布和名称别具意味的湖泊,有赤水大瀑布及中洞、四洞沟、狮子岩等瀑布群和以各自独特的形状或内容冠名的月亮湖、竹海湖、香溪湖、九曲湖、天岛湖、天鹅堡及凤凰湿地公园、严家河湿地公园。燕子岩森林公园集翠、秀、幽、奇、绝为一体;丹霞赤壁拔地而起,奇山怪石仪态万千,巨大的岩廊洞穴和耀眼夺目的丹霞谷堪称独特。

 

以城市防洪堤为基础的三十里河滨廊道,已成为市民最喜欢、最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点缀其中的楠竹、撑绿竹、罗汉竹、绵慈竹、大佛肚竹、花吊丝竹、黄金间碧玉竹、凤尾竹和各种树木花草,绿荫如伞盖,铺展似锦绣,随风摇曳,婀娜多姿。从晨间到深夜,这里聚集着对生活充满热切期望的赤水人。清爽的早晨,他们分别在门类齐全的健身器材上锻炼;或在空旷地域气定神闲地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或成群结队地打腰鼓、练扇舞;或在沿河岸的绿色通道上慢跑,闲庭信步……春季,风和日丽,孩子们将各式各样的风筝放飞于蓝天白云间。在草坪上初恋的情侣另辟幽境细诉情长,在依依垂柳下,二三知己,往往停下脚步,谈古论今。在茶亭、茶棚、茶室喝茶的人兴致盎然地品味着清香。饲养画眉的闲雅之士,把鸟笼挂在树枝或棚架上,聆听婉转啁啾。更有趣的是鸟友们相邀并笼“斗鸟”,围观者其乐融融。还有悠闲的垂钓人在东、西门外河边,屏气凝神地等待鱼儿上钩。

 

赤水东门外的石沓沓古街,可以追溯到汉元鼎二年。明万历年间与留元坝新建的仁怀县城相连接,是古称“双城”最早街市,成为赤水河上最大的城池,也是老仁怀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游人踏上老街石板路,喝碗大碗茶、勾个寡单碗、听一段评书、看一折川剧,记得住乡愁,唤得回记忆。

 

城市中心独一无二的丘陵上,生长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人们习惯称之为“香樟林”。林内有碑记、亭榭,与文化广场周围的“奇兵”雕塑、“长歌行”、“红军长征在赤水”浮雕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载歌载舞的“城中之肺”!

 

重建的一座规模宏伟、气宇轩昂的宗教寺庙“圆通寺”。每日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到寺庙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中国赤水桫椤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展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博物馆。馆内通过“繁盛的中生代”、“桫椤王国”、“原始天然植物馆”、“侏罗纪公园”、“珍禽奇兽”、“水陆共生”、“芸芸众生”、“历史重任”、“亲近赤水”等主题展示,让您认识桫椤的古老神奇,领略桫椤宜生环境的雄险秀幽,伴生植物的丰富多样,野生动物世界的珍贵奇妙。从而,进一步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铭记我们所肩负的保护自然、厚植生态的历史重任。

 

“中国竹都·竹文华博物馆”,是“中国竹都”赤水--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这里是竹子的宝地,不仅可以了解竹子文化,而且还能体验非遗技艺,亲身感受竹子的魅力!它以艺术家创新思维与独特的审美为园区赋予独特的艺术氛围;以独具匠心的竹构艺术装置,彰显竹子本身的自然美,更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它集竹文化博物馆、竹产品交易中心、竹产业研究院、竹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以及丰富的竹非遗体验项目为一体,将为你探索竹文化增添更多的精彩和收获。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整体建筑依山取势,环境优美,古树参天,气势宏伟,庄严肃穆。集会悼念区,钢枪铁索式“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大门为主体。配以仿古建筑的纪念馆内史料翔实,图文并茂。纪念塔区,用红色花岗石和汉白玉装饰的纪念塔镶刻“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塔基四幅汉白玉浮雕,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斗情景。烈士墓区,108座红军烈士墓呈扇型排列,墓群底部雕刻有“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墓碑记”和“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略经过示意图”。陵园背景长城式屏风墙上镌刻毛泽东手迹《长征诗》,堪称诗词碑一绝,蔚为壮观。

 

溯流而上,在赤水河支流大同河汇入处有一孤岛,因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在翠绿的竹林中,故人们称它为“千鹤岛”。这里生态环境良好,规模庞大的白鹤群体常年在河面飞翔游弋,在竹梢上翩跹起舞。有时鸳鸯、野鸭、秃鹫、竹鸡等各种鸟类也纷至沓来,把这景点视为他们的天堂。

 

“赤水游客接待中心”是赤水市“国际休闲旅游度假新城”的主建筑,也是通往赤水各景区的必经之路。中心占地200亩,主楼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广场面积32333平方米,停车场面积60000平方米,具有21000人/天的进、出集散能力。设置有接待大厅、票务中心、投诉咨询中心、客运中心、邮政中心、餐饮茶坊、影视中心、医务中心、购物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多功能展示厅旅游法庭等,并配置了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设备。

 

城区下游昔日的小码头、小渔村的马村,已发展为金华街道办事处。先后建成国有大中型企业赤天化集团公司、贵州省华一造纸厂、贵州省轮船公司、贵州最大的鲢鱼溪货运码头和市属的竹产企业。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落户于此。整洁的金华大道楼群错落有致,休闲娱乐广场、体育运动场和绿草如茵、花香馥郁的生活小区分布社区间。

 

清晨,一缕缕阳光从天台山古刹刺破青天,惊动了沉睡大地,射向苏醒的赤水古城和静静的赤水河。瞬间,万物生辉,霞光灿烂。若站在佛教胜地天台山峰颠,俯瞰美丽的城市,你会深情地呼唤:赤水!您山川旖旎,地貌独特,森林广被,物种繁多,沟壑纵横,百川流碧,空气清新,这一切,多么让人陶醉,多么让人心旷神怡啊!

 

夕阳燃尽最后一缕光线,夜幕徐徐降临。在华灯初放的时刻,歌舞厅流光溢彩,舞步伴和优美旋律,歌声荡漾浪漫星空。横跨川黔两省的“赤水大桥”,桥栏上两条晶莹璀璨的追光线,把赤水河映照成串串珍珠项链。两岸高楼大厦倒影嵌入水中,光影沉浮,有如天宫仙阙。桥面上“的士”穿梭如织,好一派繁华的都市夜景。

 

赤水丰富独特的风景名胜和优越美妙的生态环境,已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贵州日报》,中国网、新浪网、凤凰网、华人频道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到赤水洗肺去!”“到贵州最美丽的地方去!”,感受神秘中带来的无数神奇。每年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赤水文化积淀丰厚,气息浓郁,独领风骚。这与它的地理位置、资源蕴藏等自然人文因素密切相关。古城赤水在古今都颇有名气,两千多年前西汉武帝遣中郎将唐蒙经赤水通夜郎古国统一黔地,就给赤水带来了中原先进文化。

 

为着力打造品牌效应,提高赤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开国元帅聂荣臻题:“四渡赤水精神诲育千秋”;原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张震题:“四渡赤水功彪千秋,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题:“桫椤王国”;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 “四洞仙境”;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中国侏罗纪公园”;全国著名画坛大师刘海粟先生题:“空谷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慧碧题:“黔北明珠”;原国家环保局局长、专家曲格平题:“物华天宝”;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中将题:“红色圣地,弘扬传统,做红文章,再展宏图”。

 

为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扩大赤水的影响力、吸引力,联合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外宣办、遵义电视台拍摄的《生态梦幻之旅》《神秘赤水》电视风光片。配合影视界拍摄电视片《中国侏罗纪公园》《又见赤水河》,电视剧《青山绿水红日子》,电影《青春的力量》。印制精美大型画册《神秘赤水》《丹青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赤水国家地质公园》和《赤水留真》《赤水影像》影集。组织举办“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图片展”、“赤水建市二十周年大型图片展”、“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党旗红·祖国好—纪念建党90周年‘丹青赤水’书画摄影作品展”。成功主办“两节一会一庆”(神秘赤水河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川滇黔第十届赤水河之声音乐节、庆祝建市十周年)、“三会一节”(第六届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国际竹材工业化利用研讨会、贵州遵义名特优产品展销会、贵州·赤水旅游观光节)和中国·赤水首届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全国著名音乐家徐沛东、阎肃一行组成“西部春暖—神秘赤水河”采风团莅赤,创作了《赤水情》《桫椤姑娘》等十余首流行歌曲;著名音乐家罗念一担任艺术总指导的“名河颂”音乐会、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好日子”明星演唱会在赤亮相。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暨建市二十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之际,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协办,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组织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文艺演出盛况空前。中央电视台“中国音像方志—赤水篇”播放将再现赤水历史变迁及发展状况。“中法国际民俗文化狂欢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革命老区旅游与脱贫研讨会”“全国摄影记者聚焦赤水大型采风活动”和“北京百家旅行社助推赤水旅游扶贫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相继开展。此外,先后编辑出版了《红军长征在赤水》《中国竹子之乡赤水》《川盐入黔仁岸赤水》《赤水民间文学选集》《丹青赤水》《赤水旅游》《赤水情韵》《红色赤水》《赤水晒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赤水》等对外宣传书籍。创办了《赤水情》《赤水河》《竹都文苑》《赤水诗词》《赤水风光》等文艺刊物及文艺专栏,展示了赤水丰厚的文化底蕴。

 

赤水,美丽的家乡!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您的神秘,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您的神奇。有名人赋诗赞云:“丹霞映日浑天成,绿海竹波通幽径,桫椤摇曳风添翠,飞瀑流泉玉乾坤。”被权威专家誉为:“丹霞之冠”“竹子之乡”“千瀑之市”“桫椤王国”“长征遗址”。

 

“丹霞之冠”——2005年,赤水丹霞地貌曾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七名。2006年5月,“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称号的黄进教授,专程到赤水考察后确认: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之程度,当属全国第一。赤水丹霞冠华夏。

 

2010年我国唯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丹霞”在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而贵州赤水代表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青年早期,成为6个捆绑申报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遗产是世界级顶级桂冠,具有无以伦比的国际影响和无可估量的品牌价值。赤水丹霞获得世界自然遗产殊誉,被全世界所关注。赤水丹霞总面积72.178公顷,其中核心区27.364公顷,缓冲区44.814公顷,是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赤水丹霞景观的奇峰、赤壁、岩廊、岩洞、巨石、窄脊、石堡、石墙、石柱、天生桥等造型奇异、逼真。赤水丹霞地貌以鲜红艳丽、气势壮观的丹霞赤壁,天造地设;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鬼斧神工;巨大的蜂窝状的岩廊溶洞和幽静的丹霞峡谷与葱郁的丛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竹子之乡”——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之首。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拥有楠竹林面积51.5万亩。“赤水百竹园”全园面积50多亩,先后从外地引进竹种20多属200多种,加上采集境内乡土竹种共350多种。是集竹类植物科研、生产、示范、推广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赤水人的衣食住行与竹子结缘,赤水的商店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就是竹器,各种规格的竹纸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有色无色,有字无字,形形色色,大可扛肩,小则盈寸;更有竹拖鞋、竹凉席、竹筷、竹编、竹垫、竹椅、竹画、竹雕等,品种繁多,花色齐全,无所不备。令你感受到竹乡的疏影和清韵以及竹文化的丰厚。

 

赤水竹综合开发已初步形成建材、造纸、工艺品、生活用品和竹笋加工5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全市现有竹类加工企业300多家。产品以竹浆造纸、竹地板、竹胶合板、竹家具、竹菜板、竹工艺品、竹笋、竹筷等为主,已成为赤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经三次国务院总理办公会研究,总投资32亿元的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落户赤水。它的建成投产,对于调整我国造纸工业结构,提高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减少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和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带动几十万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千瀑之市”——赤水境内海拔高度216米至1730.1米,沟壑纵横,在352条河流山溪之上,悬挂着3000多个瀑布,有可与黄果树瀑布媲美,气势磅礴的“神州又一瀑布奇观”的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1米)被誉为“空谷佳人”;有秀美多姿的四洞沟瀑布被誉为“小家碧玉”。清代诗人黄三之诗赞其中第四洞瀑布奇景:“悬空四洞廿余高,瀑布飞风草木摇。一味清凉幽且雅,潮声若断好吹箫。”有与庐山瀑布争妍的燕子岩瀑布群,有婷婷玉立的神女瀑布,还有最密集的狮子岩瀑布群。这些瀑布形状千姿百态,有的雄浑奔放,有的温婉多情,有的内柔外刚,有的既瑰丽无比又绝尘三世……众多的瀑布为赤水赢得了“千瀑之市”美誉,有朝一日你来到赤水,“千瀑之市”绝非徒有虚名。

 

“桫椤王国”——世界唯一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33平方千米,有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尚存着两亿多年前恐龙的最好食物——桫椤。在深谷幽涧里集中了4万多株“恐龙的伙伴”,它见证地球的沧桑巨变。

 

赤水的桫椤生长良好且群落密集,不但数量多,而且植株高大,一般在4米左右,高者达8米以上,苍劲挺拔、玉树临风,状如华盖,形若巨伞。树形各异,双头、双株、三头、四头等奇异植株比比皆是。从桫椤的身影里,它依稀镌刻着远古时的记忆。

 

景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列入IUCN红色名录有85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58种,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为人们研究远古时代地理圈、生物圈、气候圈等的“活化石”。

 

“长征遗址”——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黔北大地,召开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分三路由遵义北上,向赤水河疾进,欲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红一军团一师在离赤水县城12千米的黄陂洞与川军激战不克,撤回旺隆。红二师在离县城10千米的复兴场受川军阻击不利,连夜撤回丙安。红九军团在箭滩与川军特遣部队遭遇,为保存实力,退守官渡,傍晚向葫市转移,与红一军团汇合。

 

1月28日,中央红军主力在土城青杠坡与敌军决战,红军面临背水作战的严峻局面,形势非常不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29日凌晨,中革军委下达了《渡赤水河行动部署》的命令,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之战的序幕。谱写了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和中国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红色老区赤水载入史册。

 

1935年春,于1929年成立的贵州省早期地下党组织——赤合特支,为配合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战略,组织“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队”,发动了著名的“石鼎山武装暴动”,为配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略意图,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一枪。

 

红军长征在赤水一渡赤水时的元厚渡口、黄陂洞战斗遗址、复兴场战斗遗址、箭滩战斗遗址以及留下的标语、歌谣和遗物等成为了赤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丙安古镇“红一军团团部、红二师师部”和天台镇“黄陂洞战斗遗址”,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红色旅游景区。“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和“赤水红军长征纪念馆”被遵义地区行署命名为“遵义地区重点保护单位”;被共青团贵州省委命名为“贵州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共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确定为“教学教育基地”。因此赤水承载中国人的红色记忆,赤水是这条红飘带上最耀眼的那一缎。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这片曾经鉴证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红色热土上,近32万赤水儿女一直在传承和弘扬诲育千秋的长征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齐心协力推动赤水大发展。近年来,赤水市始终坚持“全景赤水,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力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扎实推进工旅、城旅、农旅、文旅、康旅、体旅等深度融合,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贵州山地旅游的一面旗帜。

 

赤水大力发展金钗石斛、商品竹林、乌骨鸡、高山冷水鱼、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2016年,全面小康达到贵州省创建标准且通过省级验收。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名列其中,成为全国首批、及贵州、乌蒙山区首个脱贫出列县。

 

4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赤水山山水水,构建新发展理念,培育了赤水人的时代精神。70多年齐心协力,70多年艰苦奋斗,而今生态环保自然和谐,风景名胜特色独具,五大古镇汇聚人气,民风民俗世代传承,文化艺术发展繁荣,教育体育蓬勃生机,医疗卫生健康为民,公益事业方兴未艾,工业园区富集开发,轻工百业再创辉煌,竹制产品技艺超群,行业领军声名远扬,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明星乡镇引领致富,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交通纵横四通八达,邮电通讯活力增强,金融经贸助推经济,美食争奇酒店林立,土特产品名扬四方,“三大战略”唱响主题,“四场硬战”谱写新篇。

 

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地域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内外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赤水将会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发展过程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和国家康养旅游目的地和赤水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赤水建成新型的生态经济强市再创辉煌。

 

赤水最红,红在厚重的革命历史,鬼斧神工的自然。红得星汉灿烂,山水燃情。四渡赤水,出奇制胜,写成得意之笔,谱就军事史诗。丹霞遗产,艳压群芳,红透泱泱中华,红动大千世界。

 

赤水最绿,碧波万顷莽莽林海,沧海遗珠珍稀植物,绿得日月染醉,春秋留墨,正可谓长江上游绿色屏障,农民致富绿色银行,生态旅游绿色画廊。

 

赤水最美,美仑美奂,天下卓绝。丹霞之冠,竹子之乡,千瀑之市,桫椤王国,长征遗址,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正走出深闺,艳仪天下。


赤水最善,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纳百川积厚德。至人如赤,赤胆征虺水,丹心照汗青!


赤水,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百花丛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赤水,令人心驰神往,是您一生中不得不去的中国最美地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