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感受都匀作协的文学世界

罗祖文2025-06-19 07:55:31

感受都匀作协的文学世界

 

作者:罗祖文(贵州)

 

自2025年6月15日起的连日里,都匀市作家协会的创作群与茶山采风群里,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如密集的鼓点,在众人心中激荡起层层诗潮。男、女会员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同频共振间,佳作如繁星般点亮屏幕:杨胜华在“黔南头条”发表《我要回农村——城市套路深》《我的妈呀!乡村路太滑——人心也复杂》,倾诉着对乡土的眷恋;万兆军在“贵州教育报”刊登《踏浪而歌》,于《华文》月刊发表《草黄风无语》;王有龙在天诗歌平台推出端午怀亲组诗,又在“黄果树文学”发表《如梦令•雨落黄昏》;高小平的《高小平:追梦》登上“同步阅读”……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炽热的文学热忱。

这场文学狂欢中,李遂生迎来创作丰收。他的“严冬笔谈”专栏更新《会长荣褒我 诗山奋力登——诗词十首》,“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同步推出《贵州诗人李遂生诗词(五)》。其中,《鹧鸪天•父亲节我家晚辈尊老翁》细腻描绘天伦之乐,引得王有龙(岳杨书院主编)赞叹:“@李遂生 李老师真幸福。外衣内酒,收获不错!”蔡回旺以“有龙高频出诗文,信手拈来即精品”诙谐回应;万兆军将《华文》月刊对李遂生作品的选用,比作特别的“父亲节礼物”;邓雪灵主席更是盛赞“风趣幽默的杨老者(杨胜华)”及每一位创作者。群聊间诗词唱和、妙语连珠,这般诗韵流转、情感共鸣的日常,早已成为滋养文学之花的清泉。

看着这些鲜活的创作图景,仿佛能看见灵感在对话框里欢快跃动、蓬勃生长。每一次灵感的碰撞,每一场文学探讨,都在诉说:都匀作协绝非普通的创作群聊,而是一方让文学梦想破土绽放的沃土。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天地间,还藏着多少动人故事?又将孕育出怎样绮丽的文学风景?且让我们拨开文字的云雾,走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感受都匀作协背后炽热深情的文学世界。

 

诗韵悠悠  墨香传情

 

在都匀作家协会这片丰饶的文学沃土里,醇厚诗韵如潺潺清泉,悠悠润泽着每一位创作者的心灵。都匀的文学领域,活跃着一群笔耕不辍的创作者,他们共同绘就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文学画卷。

杨启刚、邓雪灵、文勇、徐紫蓉、万兆军、赵荣庄、蒙国粉、王开碧、王克楠、李晓妮、尹卫巍、高小平、杨萍、李遂生、杨胜华、戎增军等资深作家与学者,无论是“新将”还是“老将”,皆以“大师”与“讲师”的姿态,于文坛默默深耕。他们在诗词创作、散文书写等诸多领域造诣深厚,部分凭借扎实文学功底推出个人专著,且在全国性文学赛事中屡获殊荣,充分彰显非凡卓越的创作实力。

而在都匀的文学版图中,教育界崛起的新生力量同样不可忽视。罗祖儒作为贵州省小学科学乡村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巧妙地将教育理念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张秀永依托都匀市农村中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这一平台,从日常教育生活里汲取丰富的文学灵感;段重俊凭借主持《“新市民”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调适对策研究》课题,不仅展现出深厚的专业素养,还以文字记录下教育过程中的深刻感悟;蒙有才身为都匀市匀东镇教育督导办公室的督学,在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时常为各类活动提供摄影支持,以独特的视角为文学创作积累素材;退休教师莫国虹热情未减,身为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她以细腻镜头定格活动精彩瞬间,技艺精湛,尽显“老骥伏枥”的担当与风采;王有龙身兼岳杨书院主编,在推动文学传播的道路上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他们坚守在教育岗位一线,以文字为桥梁纽带,将教育情怀与生活哲思娓娓道来,成功实现了教育与文学的双向赋能,促使二者如同并蒂之花,相互滋养、共同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彩。这群文学耕耘者的创作体裁丰富多元,他们或精心雕琢诗词的韵律之美,或巧妙铺陈散文的行文之妙。他们以笔为犁,在文学的沃土上持续辛勤播种,为都匀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举办文学讲座、开展创作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了整个区域文学氛围的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敏锐的文学感知力,发挥出出色的编辑能力,精心打磨每一部作品,为文学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佳作,犹如为文学大厦添砖加瓦,有力地推动着文学事业蓬勃向前发展。

每日推送的“天天的诗”“天天文章”“又获证了”等内容,恰似熠熠繁星,将文学的夜空装点得格外迷人。它们仿若时光的使者,引领着众人悠然穿越千年的时光长河,与古人开启跨越时空的奇妙对话,让人沉醉其中,尽情领略诗词那无尽且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这里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有的勾勒出都匀灵秀的山水,将剑江河的蜿蜒曲折、斗篷山的苍翠欲滴化为灵动的诗行;有的抒发细腻的内心情感,在字里行间倾诉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生活的深刻思索;有的记录时代的精神脉动,以文字为镜映照出社会的变迁。这些诗篇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更成为镌刻城市记忆与人文温度的独特印记,承载着都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

李遂生,今年申请成为都匀作协会员。这位从江西扎根都匀的诗人,凭借深厚文学功底与谦逊品格,成为众人敬仰的榜样。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每一首都凝聚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其《鹧鸪天•父亲节我家晚辈尊老翁》尤为动人:“仲夏椿庭节日临,千家万户喜盈门。尊亲似水流南北,父爱如山贯古今。呈美味,助颐身,我家晚辈献纯真。新衣一套酬生养,美酒三杯表孝心。”上阕以景衬情,将尊亲之情比作江河奔涌,父爱喻为高山巍峨,尽显亲情的厚重绵长;下阕聚焦家庭场景,晚辈通过献美食、赠新衣、敬美酒等具体行动诠释孝道,勾勒出一幅温馨和睦的天伦图景。

李遂生不仅专注自身创作,更似明灯照亮他人文学之路。面对会员作品,他总会逐字逐句细细品读,从格律规范的严谨、意象运用的巧妙,到谋篇布局的合理、情感表达的真挚,耐心指出不足并给出切实建议。

在他的引领下,我重燃对诗词的热忱,深入探寻诗词源流脉络,潜心钻研古体诗、近体诗、词、散曲及中华新韵的精妙。他无私的分享与悉心指导,让协会文学氛围愈发浓厚,使更多人在诗词世界寻得心灵栖息之所。

李遂生真诚地说:“我的愿望,是通过诗意文字,和诗友们畅谈写诗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无疑,他的举动是一次次温暖且有力的文学创作志愿服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褒奖。”文学爱好者陆华碧,身为都匀四中的语文老师,新申请加入作协。她多次在作协群里,毫不吝惜地称赞李遂生:“李老师身正为范,厚德载物,实在是我们文学爱好者的福气,更是我们的福星啊!”此外,她还作诗颂扬:“颂李老师:笔底风云日夜驰,诗田勤种未言疲。三餐化作千钧力,墨海扬帆韵满枝。”这般言语,足见她对李遂生的敬重与钦佩。

 

互鉴交流  墨润心田

 

都匀作家协会,宛如一座温暖且包容的文学家园。无论你是初涉文海的懵懂爱好者,还是笔耕多年的资深作家,都能在此找准创作的方向。不同年龄、阅历与风格的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学生态圈。

作协的创作群,每天都是思维交锋的精彩舞台。会员们围绕诗词格律的严谨规范、文章立意的独特构思、词句雕琢的精妙法门,以及情感表达的细腻层次,展开热烈探讨。话题从古典诗词的平仄对仗,自然过渡到现代诗歌的意象创新;从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延伸至散文意境的悠远绵长,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间自由驰骋。这种毫无保留的交流,让创作不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一场凝聚集体智慧的修行。

每当有会员遭遇创作瓶颈,群里总会及时伸出援手。大家或是倾囊分享自身的创作经验,或是从不同视角给出独到见解,助力其突破思维的禁锢;当有人收获创作成果,群内瞬间化作欢庆的海洋,真挚的祝福与热烈的掌声,成为创作者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在这样的氛围里,文学素养的提升与深厚情谊的培养并驾齐驱,会员们携手共进,一同攀登文学的高峰。

“真正的盐仍然没有踪迹。盐躲在某个地方窥视着我。在任何一个偏僻之乡,学校不可不进,那里有智慧,也有良知。”作协创作群恰似这座蕴藏无尽智慧的“文学学府”,深深吸引着会员们一次次沉浸其中。大家用眼捕捉文字的璀璨光芒,用心感受情感的细腻温度,用智慧探寻文学的深邃真谛。在这里,每一次讨论都是思维的启迪,每一篇作品都是灵魂的对话。

都匀作家协会始终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为使命。通过系统学习、品鉴历代诗词佳作,会员们在“日吟一首,铭记于心”的坚持中,逐渐领略到中华诗词的深邃意境与千年传承的文脉。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妙,不仅陶冶着会员们的情操,提升着他们的文化涵养,更让他们以全新的视角感悟生活、洞察人生。

写作与交流,恰似作协发展的一双有力翅膀。会员们将生活感悟、情感波澜倾注于笔端,在创作中深化对世界的认知;又通过与他人的思想碰撞、经验分享,不断拓宽创作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二者相互促进,推动着会员们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在都匀作家协会,每一篇作品都是心灵的映照,每一次交流都是成长的阶梯。这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摇篮,更是文化传承的厚土。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会员们的文学征程,指引大家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扬帆起航,汲取知识的滋养,润泽心灵的花园,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学篇章。

 

日常切磋  活力奔涌

 

都匀剑江河宛如一部厚重的典籍,既敞开胸怀展露千年风云,又藏着无数深邃故事——战争的硝烟、岁月的变迁,都化作字句镌刻其中。站在河畔眺望,眼前蜿蜒的河谷恰似一截热气蒸腾的腊肉,朦胧间透着生活的烟火与历史的厚重。而如今,都匀作家协会也正以蓬勃姿态,在文学长河中书写新的篇章。

自2024年5月25日都匀市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于都匀市政府大楼圆满召开,邓雪灵当选主席后,协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气象。邓雪灵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热忱的文学情怀,为作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她坚持用“重要的事说三遍”的温馨提示推进工作,定期撰写图文并茂的《都匀市作协工作信息》,让每位会员都能及时了解协会动态,感受集体创作的脉搏。

在她的带领下,作协逐渐形成了温暖而积极的创作氛围。邓雪灵深知鼓励对创作者的意义,总会在群里真诚赞美会员及文学爱好者的作品,让每一份创作热情都被看见、被珍视。

点赞茶山采风:“@大家,每一位参与者都有着独特感受,会员和文学爱好者们将采风体验化作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词,充分展现了对都匀毛尖茶文化的推崇与对家乡的热爱!为大家点赞!”

致谢专辑筹备:“@谢谢有龙老师、李遂生老师!也祝贺发表处女作的文学爱好者们,以及所有作者!感谢大家热情参与,感恩遇见!”

感谢采风记录:“@谢谢祖文老师!这些文字既是对作协工作的鼓励,更是鞭策!您文中细致的描述与感悟,以及创作的文学作品,都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

祝福退休作者:“@罗祖文,时光飞逝,您的文字娓娓道来,足见真情与执着!愿您退休不退心,继续追逐文学梦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君共勉!”

学习优秀作品:“@杨胜华,感谢分享!跟随您的文字与图片,领略世间万象,倍感快乐满足!向您学习,做个有情趣、有生活品质的人!”

回应领导鼓励:“@刘书磊 @杨胜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感谢刘书记(市文联)与文友鼓励!茶山采风的诗词佳作,正是大家对家乡大爱的生动写照,再次为各位点赞!”

这些真挚的话语,不仅是对创作者的认可,更凝聚起整个作协的向心力。在邓雪灵的引领下,会员们创作热情高涨,从记录家乡的山水人文,到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思考,一篇篇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都匀作协成为文学爱好者们绽放光芒、携手成长的温暖家园。

 

活动纷呈  佳作频刊

 

2025年,在作协邓主席的统筹引领下,作协工作亮点迭出。以文化传承与创作交流为核心,系列主题鲜明的文学活动有序开展:从深入生活的采风实践到作品整理推广,各环节凝聚集体智慧,既为文艺爱好者搭建创作平台,更推动了地方文化传播。

4月19日,螺蛳壳茶山采风活动吸引70余位文艺爱好者参与,众人体验采茶之余,创作出大量都匀毛尖茶文化相关作品。

4月25日,作协组织编辑采风作品专辑,由王有龙收集整理,邓雪灵、文勇审校,李遂生担任顾问。

4月28日,作家网与“岳杨书院”公众号同步刊发罗祖文的《都匀螺蛳壳上的茶味》,以生动笔触分享茶山采风创作感悟。同日,“看见贵州”公众号推出“春满茶山 文采飞扬”专辑一“格律诗词”,精选李遂生《春暮访茶山•倾心咏毛尖》(12首),王有龙《如梦令•泡茶》(10首),杨敏瑞《茶山有感(古风)》,杨国华《都匀茶吟(古风 外一首)》,罗新耀《茶山采风(古风)》,朱庆前《都匀毛尖(古风)》,蔡回旺《今日谷雨(古风 外一首)》,李梦《七律•谷雨前茶山雅聚》,邓昌云《总阳茶山采风(古风三首)》等9位作者的佳作。

4月29日,“看见贵州”公众号接连推出“春满茶山 文采飞扬”系列专辑二、三,以多元体裁展现茶山采风创作成果。

专辑二“现代诗歌”,精选邓雪灵《春上螺蛳壳茶山》,陈凯《采茶》,孙玉明《再给春天染一遍绿》,戎增军《醉在茶乡(歌词三首)》,刘书晃《上春山》,罗新耀《茶山之约》,陆华碧《螺蛳壳茶山采风路》(组诗5首),戴先国《茶山采风》,陶沛《春茶颂》,李林《春满茶山 诗咏毛尖》,王萱《茶的记忆》,喻卫东《螺丝壳的雾》12位作者的佳作。

同日推出的专辑三“散文”,精选唐杰《都匀毛尖(散文诗)》,邓雪丽《穿越千年的茶笺》,戎增军《回甜》,文隽永《春日上茶山纪事》等4位作者的佳作。

于我而言,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下旬,深耕创作,累计完成85篇作品(诗歌、散文、游记):2024年35篇,2025年50篇,其中64篇被文学平台选用(两年各32篇)。此外,通过抖音与朋友圈分享生活记录,内容聚焦都匀人文风光、美食民俗与乡村风貌,融入个人情感,从家乡年味、民俗文化到个人记忆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忱与家乡的眷恋。

 

笔绽华彩  初心如磐

 

都匀市作家协会的蓬勃发展,仰仗党的正确引领、文联的鼎力支持,更得益于上届班子筑牢的坚实根基。对每位创作者而言,作协不仅是灵感碰撞交融的活跃平台,更是文学征程中坚定不移的可靠后盾。

自2024年换届以来,都匀作协魅力倍增,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心之所向的创作殿堂。赵荣庄、张倩、曹盛学、段重俊、陆华碧、高杜等怀揣文学梦想的创作者,纷纷踊跃递交入会申请。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才情与满腔热忱,如潺潺细流汇聚,为作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都匀市作家协会的一员,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在七一建党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秉持以笔为媒、以墨抒怀的初心,怀着对文学的赤诚热爱以及对作协的深厚情谊,精心创作了朗诵诗《都匀文学风采》(附后)。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生动描绘了会员们以笔为旗、挥墨为刃,于都匀山水间书写时代风华的动人场景,深情礼赞伟大时代,期望能用文字定格都匀文学的璀璨瞬间,留存美好篇章。

 

都匀文学风采

 

都匀文苑绽华光,作协领航启远航。

雪灵把舵清风畅,细策精谋诸事详。

笔走龙蛇传雅意,墨融锦绣记韶光。

 

前辈奠基开坦路,启刚励志若精钢。

九秋灯火编宏卷,廿载文心映夜长。

文勇挥毫凝政韵,笔凝妙意著华章。

 

文联助力明航向,众志同行雅韵彰。

书晃书磊添文趣,墨润诗心溢古香。

兆军妙笔摘星耀,黄果才情绽墨芒。

 

紫蓉佳作登党报,年味家情入丽章。

开碧慧思称小笨,多篇力作绽华光。

克楠晓妮声名远,雅作频传万户芳。

 

跃文从政文心笃,再高问好友谊长。

邢刚应武勤观网,举国倾心赋韵忙。

杨萍著述传薪火,文海同舟共举觞。

 

遂生有龙添羽翼,陈凯诗韵沐朝阳。

玉松新稿登党报,铁道西南美誉扬。

胜华泼墨书情韵,增军绘影蕴悠长。

 

第四届中彰异彩,向阳佳作获嘉奖。

重俊盛学志趣广,荣庄张倩露锋芒。

高杜妙笔惊文苑,华碧清名耀九州。

 

玉辉卫巍呈老将,频登大幕展雄章。

国粉继教出新著,文研秘府展宏量。

有才镜底凝文韵,国虹镜头映作彰

 

富春远赴巴黎展,载誉归来耀水疆。

龙驹祖儒歌韵妙,秀永育桃心系网。

唐杰祖文勤垦土,小平庆前墨韵香。

 

都匀作协同追梦,众志成城铸炜煌。

薪火相传承古韵,凝心聚力谱新章。

且看今朝挥椽笔,来日文坛更盛昌。

 

2025年6月16日于贵州都匀

 

【点评与赏析】这篇散文以细腻笔触勾勒都匀作协文学生态,亮点突出。开篇“消息提示音如鼓点”,生动具象创作群热闹场景与会员创作热情,列举万兆军等众多作者(家)作品,展现成果同时暗藏“诗潮奔涌”情感张力,让读者直观感受文学创作的炽热氛围。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以“诗韵传情—交流互鉴—日常活动—成果展现—初心坚守”为线,从个体到集体、从作品到协会发展层层递进,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如“诗韵悠悠 墨香传情”串联各部分,增添文学美感。此外,文中对李遂生作品解读、邓雪灵主席互动留言等细节,鲜活展现作协“以文会友、以情暖人”氛围,结尾借朗诵诗《都匀文学风采》融合个人创作与时代情怀,使“笔绽华彩,初心如磐”主题更具感染力,兼具纪实与抒情,是地方文学群体的生动速写。

图片1

2025年6月14日午后,天穹澄澈如碧玉雕琢。在贵州省都匀市文峰园与龙潭口遥相呼应的剑江河畔,一幅悠然画卷徐徐铺展:垂钓者沿河排坐,钓竿林立似墨笔垂天,河面碎金跃动,波光与钓影相映成趣。这里既有山水浸润的灵秀之气,又涌动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温度,一动一静间,将都匀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独特韵味诠释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贵州都匀人,大学专科学历。先后在墨阳完小、墨冲区教育办(撤区并乡后墨冲镇教育辅导站)、都匀三小、都匀市创建办(改制后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任职。曾任墨冲区教育办语数体教研员、墨冲镇教育工会主席、都匀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曾兼任政协都匀市第七届会委员会员、都匀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都匀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贵州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调至墨冲镇人民政府“学教”办(编辑镇情、民歌荟萃)、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编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手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都匀”应知应会手册、创建文明城市纪实、精彩都匀)、都匀市教育局(编辑教育通讯、教育报和匀城烛光、教育撷翠)、中共黔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简报、动态报道,信息采用通报)。曾被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获评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中国民族教育》等众多纸媒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荣获都匀市作家协会“2020—2023年年度优秀会员”称号(唯一获奖者)。现为贵州散文学会会员、都匀作协会员,现居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