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游子吟

张鲁平2025-05-16 12:40:13

游子吟

 

作者:张鲁平

 

人世间,最感到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的永远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永远是母亲站在老村口遥望的身影。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

故乡,是一根无形的红线,不管游子走到哪里,走了多远,游子终究离不开它的牵绊,躲不掉它的牵引。当雁字回时,当月上柳梢头时,当风起、雨落、雪纷飞时,游子的心,总是一次次向故乡的方向飞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当缆绳轻解,独上兰舟时,游子身后留下的又何尝不是一串串涟漪?当汽笛长鸣,车轮滚动时,游子身后留下的又何尝不是一声声故乡的呼唤?或许,当游子的强颜欢笑在转身后化成热泪暗涌时,思念便已成殇。

 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故乡的鸡啼、犬吠、蛙声、蝉鸣都是一首优美的歌,故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一生难忘的情。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不管故乡是高楼林立,还是一马平川,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线。哪怕全世界把自己抛弃,故乡母亲依然会敞开温暖的怀抱迎接游子的归来。

记忆中的童谣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飘散,而朝着故乡的方向总有一个声音在深情地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走南闯北,一路风尘,故乡,很远,也很近。春、夏、秋、冬,无论哪一季,只要游子撷一缕故乡晚风的轻柔,牵一缕故乡月亮的清辉,便能守得心中乡音的迂回,调动幸福的节奏,让心灵温暖次第。也许,故乡没有山珍海味,但永远有热饭、热汤、热菜,不管游子是衣锦还乡,还是行囊空空。

人生千灯万盏,不如故乡青灯一盏。故乡,是游子幸福的原动力,是游子生命的百脉泉,是游子灵魂的栖息地。只要有故乡切切的关爱和等待,再冷的冬天游子漂泊的心也会找到温暖和慰藉。几多风雨,几多沧桑,无论游子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故乡永远都是游子心中最眷恋的地方。

烟雨濛濛,诉不完的是乡思,斩不断的是乡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种情思深苦的游子心境,只有倾诉给故乡母亲听!听,一支清幽的竹笛在风中响起,有个声音在深情地对你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1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七日于泰山天烛峰南麓

 

作者简介:张鲁平,山东邹城市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风雨·往事·故人》一部,回忆录《岁月如歌》一部,论文集《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一部。其作品散见于北京《作家报》《齐鲁晚报》《泰山文艺》等报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