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爱夏天
作者/池征遥
今日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此后世间万物都因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多而进入最为旺盛的生长期。
01 立夏有很多故事
有史记载,立夏的确立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后汉书·祭祀志》:“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
至宋时礼节更繁,除送春外还有迎夏,还要祀南岳衡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于越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
到明代始有尝新风俗。到清代,风俗内容更加丰富。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立夏,象征着夏季开始,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来了。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立夏是“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时节。老人们说:“立夏逢单,三伏穿棉;立夏逢双,热死老牛。”立夏逢单,寓意着夏天天气比较凉爽,有时候甚至凉爽到要穿棉衣的地步;立夏逢双,预示着夏天天气会比较炎热,热到地里干活的老牛都扛不住。还有人说:“立夏在月头,三伏大旱天。”这预示着立夏在月头,夏天会很炎热,有些地方甚至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立夏时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农谚道“立夏看夏”。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稻作区有“立夏好日头,秧在塘里浮”(犹言秧盛且多),以及“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之说。
此时也是茶树春梢发育最快的时候,“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稍有疏忽,茶叶就要老化。
随着立夏的到来,蚕农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四民月令》中有:“立夏后,蚕大食”——立夏过后正是蚕胃口最好、发育最快的阶段。很多地方的人会专注于蚕事,名曰“蚕禁”或“蚕关门”。清代吴江诗人郭频伽在《樗园消夏录》中说:“三吴蚕月,风景殊佳,红贴黏门,家家禁忌”,蚕农为了防止一切病毒之害,会在蚕室门上贴“育蚕”“蚕月”等红字纸,谢绝社会交往,闭门养蚕。
许多地方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譬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同时,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醉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说白了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至于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一些地方有在这一天试新茶的习俗。故民谚有云:立夏喝了立夏茶,一年健康无病忧。万物并秀,天气渐热,人体的水分易流失,易感到疲劳,“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饮茶,不仅解渴、补水茶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补充人体因出汗而产生的体力损耗。
有些地方习惯在立夏吃笋,是因为方言中“笋”与“醒”谐音,意为吃了笋,人就能变得清醒不再犯“春困”,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还有人说,“立夏”这一天吃笋,腰腿会硬,会像笋一样茁壮。
为了防止夏天厌食,江苏人会食豌豆糕,借以消夏。据《金陵岁时记》称:“立夏,使小儿骑座门槛,啖豌豆糕,谓之不疰夏”。乡俗云:“疰夏者,以夏令炎热,人多不思饮食,故先以此厌之。”
民间还有“涨夏”的习俗。立夏日午饭要吃到撑,整个夏天身体就会健康,天天好胃口。
关于乌米饭的来历,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多的就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脏兮兮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孙膑不仅靠这个方法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离囚禁。第一次兴起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立夏称体重。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怕他儿子不安全,在立夏这天,将阿斗交给孙尚香带回东吴抚养。孙尚香想自己是个后妈,再尽心也怕别人论短长,所以接过孩子先当面让人称体重,然后每年立夏都要称一次汇报给诸葛亮,让他检验阿斗身体长大的成绩。后来这项活动在百姓中沿袭成风,成了检测自己家老人、孩子体重变化的娱乐,甚至专有人在这天扛着大秤走村串户吆喝揽活儿,进门边称老幼,边说吉祥话儿,收少许费用,这也成了立夏一景。
立夏有禁忌。譬如这天是不许坐门槛的,坐门槛会导致“愁夏”,整个夏天人会萎靡不振,病恹恹的,打不起精神来。
民间传唱最多的是农事歌: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夏天从立夏开始,故事多多,难以尽数。
02 我们爱夏天有足够的理由
今之咏夏,是一场与炽热的灵魂对话。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夏日总是以最浓烈的姿态撞进生命。它不像春的含蓄、秋的疏朗、冬的冷冽,而是用滚烫的笔触,将世间万物的生命力都泼洒成绚烂的色彩,让人在汗水中、蝉鸣里,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当第一缕灼人的阳光穿透云层,蝉便迫不及待地奏响生命的乐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那此起彼伏的鸣叫,像是大自然永不疲倦的宣言,诉说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走在被阳光炙烤的街道上,脚下蒸腾的热气与耳畔喧嚣的蝉鸣,都在提醒着我们:这就是夏天,热烈得不容人忽视。它逼着我们从春日的慵懒中苏醒,直面生活的炽热,在汗流浃背中感受生命的跃动。
夏日的雨,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乌云骤聚,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下来。雨水裹挟着热气,冲刷着街道、树叶和人们燥热的心。在雨中奔跑,任雨水打湿衣衫,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能洗净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雨过天晴,天边挂起一道绚丽的彩虹,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这一刻,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慷慨,以及生活中不期而遇的惊喜。
夏天的夜晚,是最能安抚人心的时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当白日的喧嚣渐渐褪去,繁星点缀着墨色的天空,温柔的晚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人们或坐在庭院里,摇着蒲扇,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或漫步在河边,看月光洒在水面,泛起粼粼波光。此时,白天的燥热与忙碌都化作了宁静与惬意,我们得以静下心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感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夏天,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季节。校园里,毕业的学子们穿着学士服在阳光下欢笑、拥抱,为青春画上句点;海边,嬉闹的人群在浪花中追逐,留下一串串欢乐的足迹;夜市里,琳琅满目的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人们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享受着平凡生活中的烟火气。这些或美好、或难忘的瞬间,都在夏天的怀抱里悄然发生,成为我们生命中珍贵的记忆。正如汪曾祺所说:“夏天,是口福最深的时节。” 夏天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与生命的感悟。
我们爱夏天,爱它的炽热,爱它的多变,爱它给予我们的每一次感动与惊喜。它让我们在喧嚣与宁静的交替中,在汗水与欢笑的交织里,读懂了生命的真谛——生活本就该像夏天一样,热烈地绽放,勇敢地去爱,去感受,去拥抱每一个当下。
春播种希望,夏燃烧激情,秋沉淀收获,冬蕴藏新生。四季如接力的使者,春的嫩芽接过冬的残雪,夏的繁茂传递给秋的金黄。它们彼此交接,彼此成全,恰似生命的轮回,没有永远的炽热,也没有永恒的萧瑟。每个季节都在为下一个篇章埋下伏笔,而我们正是在这循环往复的更迭中,读懂了时光的深邃与生命的辽阔。
人生当如初夏,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愿所有努力终有收获,所有美好都会接踵而至,让我们告别春天与夏日共赴一场大自然的青年节!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