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映照下的里孜晨光
作者:平措朗杰
拉萨河畔的晨光,似一匹轻柔的素缎,被时光悄然染上淡淡藏红,宛如天边遗落的霞彩,缱绻地铺洒在大地上。微凉的河风,仿若灵动的仙子,迈着轻盈的舞步,从布达拉宫巍峨的宫墙上袅袅掠过。它轻轻拨弄着那古老的铜铃,清脆的铃声如珠落玉盘,在岁月的长河中悠悠回荡,化作一首首温柔缱绻的岁月诗篇,诉说着藏地千年的悠悠往事。
家中书房的落地窗,此刻宛如一面澄澈的明镜,将明亮的灯光温柔地折射而出。那光芒恰似母亲书架上那排《藏族文学史》烫金的书脊,在静谧的空气中闪烁着智慧与文化的熠熠光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文字背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我,此刻正身处里孜口岸那略显简陋却充满温情的宿舍里,指尖轻轻摩挲着她寄来的藏文短篇小说集。藏红花墨迹在洁白的纸页间缓缓洇开,恰似一朵朵娇艳欲滴的格桑花,在时光的宣纸上肆意绽放。恍惚间,时光的齿轮悄然倒转,我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充满童趣的午后,她紧紧握着我的手,用那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引领我写下人生第一个文字,那不经意间溅落的墨迹,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我记忆的天空中熠熠生辉,晕染出无尽的温暖与眷恋。
那些年,我恰似一匹挣脱缰绳的野马,在青春的旷野上肆意奔腾,叛逆的火焰在心底熊熊燃烧,将理智与规矩远远抛在身后。而她,却宛如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以无尽的包容与深沉的爱意,默默地守护着我,从不曾扬起手中的缰绳,试图将我驯服。
年少时,母亲的书房于我而言,是一座充满奇幻色彩的宝藏迷宫。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她总会为了完成第二天的教学任务,静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备课,批改作业。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那认真的模样宛如一座静谧的雕像,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魅力。而我,却像个调皮捣蛋的小精灵,时常在她精心批改的学生作业本、备课本上肆意涂鸦,用稚嫩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我还会在书架间穿梭嬉戏,仿佛化身为格萨尔王的英勇骑士,放飞着“格萨尔王的战马”,让书房里充满了我的欢声笑语和杂乱无章的脚步声,宛如一场热闹非凡的狂欢派对。
那时的母亲,总会笑着追着我跑,拖鞋在地板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那声音清脆而急切,如同罗布林卡的铜铃被强风猛然吹动,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仿佛是一首欢快的童谣。她追到窗前,突然停住脚步,眼中闪烁着温柔而狡黠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宠溺的笑容:“宝贝,如果你能把唐诗背对,我就准许你玩游戏机。”那一刻,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从那天起,她的书房,成了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探索知识海洋的港湾。她用藏红花墨水,在洁白的纸张上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那文字宛如灵动的音符,在时光的五线谱上跳跃,奏响了一曲曲生活的赞歌。她将我轻轻抱在怀里,那温暖的怀抱如同春日里的暖阳,让我感到无比安心。她用温柔如水的语调,带我一一诵读唐诗、宋词、现代诗,那声音宛如山涧的清泉,潺潺流淌,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她带我背诵徐志摩《沙扬娜拉》时的片段:“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那温柔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心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让它在岁月的滋养下生根发芽。那是的我时常在书页的空白处用铅笔肆意涂鸦,她却把我的“杰作”一一保留,如同珍藏着一件件稀世珍宝,笑着说:“这是宝贝的初稿,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大作家呢。”原来,幼年记忆中的母亲,也曾是个喜爱徐志摩、怀揣文学梦的美丽姑娘,她用自己的文学梦,为孩子搭建了一个温暖而充满书香的巢穴,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上初中那年,她送我去成都求学。机场的候机厅里,人来人往,喧嚣嘈杂,仿佛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小世界。她将我的行囊塞得满满当当,每一件物品都饱含着她的牵挂与爱意,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装我的行囊。她说:“行李里面有我给你准备的几本书,别忘了看哟,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故意调皮地把那些书籍塞进行李箱的最底层,仿佛想要暂时逃离那被书香包围的感觉,去追寻外面世界的精彩。然而,在中学的第一个冬天,当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当繁重的学业如巨石般压在心头,那些被我遗忘在角落的书籍,却如同温暖的炉火,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慰藉。我翻开书,一张纸条悄然滑落,上面写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读书,知识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那熟悉的字迹,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心灵,让我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进入大学后,警校的各种高强度训练,如同一场场严峻的考验,让我时常感到疲惫不堪,心中的迷茫与孤独也如潮水般涌来。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躺在床上,思念着家中那温馨的港湾,思念着母亲那温暖的笑容。而她的信件,总是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穿透黑暗,照亮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我重新振奋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她在信里,总是能精准地击中我的软肋,用那朴实而又深情的话语,给予我鼓励与支持:“在我的心里你永远是让我骄傲的儿子,要努力学习保持开心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毕业那年,我带着沉甸甸的毕业证回到家中,她看向我的眼神里,喜悦和骄傲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房间。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这么多年,我给她带来了多少忐忑与担忧,而她却始终默默地站在我身后,为我遮风挡雨,为我加油鼓劲。那小小的毕业证,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映照着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如同山间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母亲节的里孜口岸,还飘着五月的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如同洁白的羽毛,从天空轻盈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盛装。整个世界变得洁白无瑕,宛如一个梦幻般的童话王国。我翻看着她新发表的评论,其中一篇《中尼边境线上的诗性守望》诗评,字里行间满是对我作品的欣赏与肯定,那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文字,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而这首组诗的作者,正是我。我迫不及待地跟她视频通话,镜头里,她的身后是成都家中的书房,熟悉的书架整齐排列,温暖的灯光洒在书页上,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仿佛时间从未流逝。母亲兴奋地说:“你知道么,你的组诗得到了编辑老师们的肯定,他们都说作品很有感染力呢。”手机外放传来成都小街道的喧嚣声,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雨滴声在背景里轻轻晃动,仿佛是时光的脚步,在不经意间留下了痕迹,也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我突然想起短篇小说获奖那年,母亲拉着我的手,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仿佛我就是她心中最耀眼的明星。她指着书架上她精心收藏的刊登过我作品的杂志,深情地说:“将来你要继续用你的文字,来书写边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边防战士的艰辛与伟大。”如今,那些杂志依然静静地摆在她书房的最显眼处,如同珍贵的宝藏,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进步,也承载着母亲对我的殷切期望。对着手机屏幕,她又轻声说着:“好好工作好好写作,有你的文字在,就像你从未离我远去。无论你走多远,我的心都永远和你在一起。”那温柔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我在遥远的边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今晨的里孜的山上依旧下着皑皑白雪,母亲又在伏案阅读写作。我隔着汉藏两地的时差给她发去信息:“扎西德勒,母亲节快乐!我在里孜的雪里看见成都的小雨了。”她回复的语音里带着成都的潮气:“家里的灯光也从来不曾熄灭,就像你巡边时的警灯,保重身体,在家等你。”
此刻,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雪中泛着冷光,我听见藏红花墨水在纸页上滴落的声音,像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像母亲永远托举着我跋涉的背影。里孜口岸的家书从未送达,因为每座雪山都是她对孩子的思念,而我用坚毅脚步回应着,这片土地最伟大的母爱。
作者简介:平措朗杰,西藏日喀则人。1991年生,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2013年入伍,现任里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队副队长;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小说陆续在《边防警察报》《西藏日报》《西藏文学》《中国小说网》《藏人文化网》《小说月刊》《土岗文学》等刊物、平台发表,发表散文《里孜戍边情》《在边关里孜,为共和国庆生》《废墟之上,爱与希望同在》;诗歌《里孜组诗》;短篇小说:《桑曲之恋》《雪山鹰笛》《消失的高原红》《扎念琴》《仲巴牧歌》;2021年短篇小说《消失的高原红》获西藏“新世纪”文学奖。
本文由史映红推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