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米珍县长小记

陈希平2025-05-05 12:00:04

米珍县长小记

 

陈希平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理县米珍县长出巡四土,遏制地方势力,加强国民政府管控的真实事迹。

关键词:米珍县长视察四土。

 

最早认识米珍是在《汶川县文史资料选辑》的小册子,后来是一本王曙生编著的《理番县长米珍禁烟录》(以下简称《禁烟录》)里,有描述米珍县长的这一段:

 

一九四二年九月,威州师范学校,第一期师范班(中师)结业,中间有节课程叫军事训练,末尾要举行实弹射击,冯克书校长早就发出通知邀请汶川县县长康冻、理番县县长米珍亲临指挥。是日康早到,一身朴素军人装束的汶川县长康冻和冯克书校长伫立于校门口,等候米县长的到来。良久,见杂谷脑河边来了两队穿黑军装的警察兵,一前一后簇拥着一乘天蓝色的滑杆,最前面是杏黄黑边火焰三角旗,上书斗大一个“米”字,霎时冲过索桥,威州街上如临大敌,至校门口米始下滑杆。米珍是上校军衔,浑身淡绿色高级马裤呢的军装,头戴大圆盘帽,中镶一颗嘉禾青天白日帽徽,手戴白手套,腰围武装带,身佩短剑,足穿革履。与康寒暄后,校长定要米前导,米谦让再三,康风趣地说:“是米贵还是糠贵?”结底还是米珍走在前头……

 

米珍可谓派头十足,原因一方面是大学正规毕业,更主要的或许是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时总裁亲自培训出来的地方行政骨干,米在受训期间加入国民党,积极拥护蒋总统推行“新县制”,是首批被省民政厅直接推荐的亲蒋地方干部,又有县区工作经验和真才实学,故也。

米珍,字庆云,1911年生于罗江县德安乡龙行村,国民党员,193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42年至1945年任理番县长,《理县志》为1944年,与《禁烟录》稍有出入,1936年全省普通文官考试第四名。大学毕业(1931)任家乡罗江县党务指导委员兼县中教务主任,1932年因反对军阀强征“剿共”军费而参与组织数百群众捣毁罗江县征收局,继而被军阀田颂尧逮捕,后由张澜营救出狱,担任国民党陆军131师师部中校秘书,之后由张介绍任绵阳专员公署科长,绵阳第四区区长,1940年8月全省县长甄审考试第三名而就任靖化县长,积极推行禁烟,受到省政府嘉奖记大功一次,1942年2月调任理番县长兼特委会主任,特委会是当时反对共产党地下特务活动的组织,由国民党县党部书记任特委会副主任。米珍1945年离开理县后,先后任成都商业、族昌银行总经理,解放后两次被捕两次“问题”不实而获释,担任成都西城区政协委员、常委、专职学委等。1978年为成都市政协6至8届委员,1987年市人民政府参事,文史资料编审,2001年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米珍的“四土”出巡日记,时任理番县长,一直收藏于汶川县博物馆。据《理番县长米珍禁烟录》一书载,米珍为这次出巡做了许多准备,四次派员催促省府结清历年理番账目,领取本年县级公粮,言县府人员变动大,已两月未领一粒粮食,待哺情急,并专电省主席张群“钧座恳予给假三周”到省一行,亲自办理各种事项,解决警卫、枪弹和出巡经费等。

米珍县长此次出巡的目的是为扩大政府影响,遏制黑水苏永和势力扩张,削弱苏永和在“四土”即来苏马塘色尔米松岗包括索观瀛(儿媳为苏永和原配之女但初)的卓克基的巨大势力,率重兵宣传政令。之前米珍曾派贾开允到松岗当区长,受到当地头人苏希圣(苏永和亲侄)强力抵制,贾开允是很有胆识的文化人,更有政府撑腰而无所畏惧,故而苏希圣不敢轻举妄动,贾也明白此非久留之地,经人说和,苏永和让苏希圣拜贾为干爹,贾则将区长让与苏希圣,返回理番县城,米珍只得默许。而来苏沟也几乎是苏永和之子苏家邦(三耳甲波)所实际控制,此番出巡就是想见识苏永和的势力,为政府宣德扬威,增强政府公信驾驭能力。除准备粮草、枪弹、经费外,舆论宣传上,米珍看中演讲训导,饬令各乡严禁偷种鸦片,不论烟苗是种生复生还是野生,均主张武力铲绝,隐匿不报严惩不贷,军警利用查禁而滥权牟利也将受到严惩。外地汉人进入理番境内,需持有效证件方可放行,以防外人唆使夷区人民种烟。出巡期间带有一个营的保安大队和两个警察中队,以防不测。

米珍县长的日记,由3月18日出发前一天记至4月30日。“极具画面感,我们不仅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川西边地当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还能领略理番所辖‘三番’‘四土’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环境、人文状态。可以看到在当时在巡视过程中,民族地区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与人际关系,土司与地方豪强势力对待禁烟的政治态度及其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够解读抗战时期边远地区社会的畸形状态,客观反映了当年四川理番县禁烟的艰难程度,记录了鸦片对民族地区的国内危害或严重影响,同时也了解民国政府的治边政策,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土”为区,设置区署暨编设保甲,救汉夷百姓出水火,免除永为土司头人做奴隶等县政方略。(王曙生语)。”

日记前有一段话:

 

余到理番已及三载,以夷区远隔,语言不同,政令不能贯彻,更持山川之险,连年偷种烟苗,一再派员前往宣导均无成效。本年据报夷区复有普种烟苗之说,乃请省府、专署以本县夷区种烟委员宣导无效,愿亲身率队前往夷区出巡,宣导查铲烟苗,当奉令准饬速前往。复因旅费无着,部队粮食购运尤艰,经两旬之筹划,始于省县各处罗掘款项,将粮食分批购运前往县,始能成行。复以县境过大,为了争取时效计,乃将宣导铲烟工作分为二组,第一组出巡四土,由余担任;第二组出巡三番、芦花、黑水,由县党部书记长曾学秦担任。虽连年夷势嚣张,禁烟而无充分武力,实难收效。然余当以枭大之势力和决心勉尽余之责任,成败利钝不敢顾也。

 

此可算为序,讲述出巡因由与准备及分组原因。

我的感觉,米珍这册日记的真实性记载是毫无疑义的,还特别反映了作为政府县长所表现出的正派、正统、正直的很有识见的民国官员形象,这在当时实在是太稀缺难得;也或许作者在表述上稍微难免要为自己形象“贴金”,或者有所掩饰,但也掩不住民国官员的正面正能量的感觉。

出巡期间,每到一地,只要条件许都举行升旗仪式,这在我们当时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实在是极为稀罕的,这实在是有十分的国家意义。我记得我父亲曾在旧式山寨小学偶尔读书,即桃坪乡增头寨保国民小学,大约每周一都要升旗,他这一辈子都能够通畅地背诵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出巡到某一地,均早上六点升旗,自然是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且看1944年春在马塘:

 

三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夜来急降大雪,晨起屋上雪压四尺余,立雪中行,深呼吸30分,仍集众升旗。今日讲述题目为禁烟。余着述鸦片为外国人所运入,所以灭我种族者,如不禁烟,抗日胜利复仍有亡国亡种之忧。次言英美人民富有,但均非种烟所致,因为科学普及所致。今政府亦欲人民发财,但复以教育科学为方法,非教人民以种烟致富。未谓政府对边民从未征粮,从未派款,从未征兵;而边地地方一切事业,如交通、教育之经费,且均为省府所补助,政府对边民所求者为禁烟一事而已。禁烟非仅以谋整个国家民族之富强,且亦系直接谋边民自身之免于衰贫绝灭之等语。全讲话约一点三十分,众人虽僵立大雪中,不觉其苦,反以马塘绅士之早起于大雪中升旗乃破天荒之事。自彼等均以听讲为有益无怨悔者。

余以胃火上冲,昨日午后渴极,多饮,此时讲话过久,唇焦喉噪尤甚,服熊胆少许,并于刘医官(与余同行赴松岗之省府边医第三队医师)处取轻泻剂六粒分两次服毕,午后泻两次。夜复泻一次,喉舌已不干燥,鼻涕又至,不知何时又感冒矣。

马塘地势过高(海拔一万一千公尺,空气稀薄,上坡散步便觉气喘。同行员警病者十余人,多为火结症,体温有高达40度零者,大便不通,头目晕痛,颇以为忧。

午间,马塘熊乡长宴余及随行官长,饭后收得省主席及汪县长电报一通,烛下复电三通,信二封,补日记两日,早寢。

 

马塘在今马尔康市最北部,现属梭磨乡,与红原县刷金寺接壤,米珍一行大多来自川西坝子,气候不适应是自然的事,但县长带病率众起早于风雪中升旗,这在马塘乃至当时所有藏区的确破天荒第一次,尤其是居于马塘的汉族完全能听懂米县长的讲话,感觉甚好。1936年“川政统一”结束四川军阀割据,客观上相对减轻民众负担,随着抗战民族运动兴起,老蒋的民国政府对边远少数民族政策有了些许的改观,只是时间很短。马塘绅士及所有参加仪式的人员对县长讲话难免总会有几分激动的,不同的民族平等的子民共同的国家正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国政府的巨大进步。米珍正是这种有水平有见识的官员,非以前的清代县官所能相比的。

在马塘一周时间编列保甲工作开展顺利,汉族回族亦不少,临别,回民五人合送牛半只,犒劳县长及士兵,米县长坚辞不受,相互推拒数十次不得已受之,警佐两队长领分,遂向赠者致谢,可知米珍此行非轻易受礼。且沿途还有适当政府适当奖励,给学校经费,奖赏听从政府号的人员以烟酒等礼品,是此次出巡四土表现之一,是该日记反映出来的,且非故作正经,确实还符合实情。

先期经过来苏也很值得一说,其日记云:“来苏沟有三股势力:二道坪至邱地一带为县府所委汉人乡长吴乐三所控制;猛古、甲壁、八角碉一带为三耳甲波(苏家邦)所控制,上来苏四沟为苍旺勒尔乌控制。吴乐三代表政府之直接范围,三耳甲波代表黑水势力,苍旺勒尔乌则依偎于政府与黑水之间,明则服从政府,暗则支援黑水。”“三耳甲波之地位,政府始终未与承认,惟以顾忌甚多。如用兵驱逐,则将激成黑水之叛乱;委之以其地,则又增益黑水实力,种植来苏隐患,故讫至目前为止,县府、专署均系以和平方针劝其离去,而彼则藉词延赖至今不去。”

吴乐三之前的乡长(大约辖今古尔沟镇)为孙根尔甲,他本来为一介平民,头人死绝,来苏改编保甲被民众推举为甲长,之后逐渐升任团总、乡长,得到政府认可,是当地藏民中较有作为之人,也是特别与政府保持一致,却遭苏氏势力的妒忌,并支使上来苏人将其阻击毙命,米珍一行抵达邱地,就住在孙根尔甲家,虽故人已去(米珍任靖化县长时数过其地宿于他家),但其子泽郎尚能支撑门户,支宾待客。可知米珍县长对三耳甲波是极不感冒的。在邱地来苏乡公所,“十一时抵邱地,吴乐三率副乡长王庆馀,保长任大吉、沙拉、罗占云及夷民百余人来迎,”3月23日午餐后,吴乡长召集各保甲人民到乡公所屋顶开会,由本地人副乡长王庆馀翻译,米县长训话,讲禁烟与办学,“夷民于办学事尚不了解,余反复开喻甚久,乃服,时已废半矣。”讲完并奖酒十瓶。县长为讲解办学校的好处花费很多口舌,打了很多比方,百姓们才明白信服。最后县长给大家奖赏了十瓶酒。

次日米珍到夹壁,三尔甲波心里敌对,但表面应酬也还有一套,亲率保长沈扎太、苍旺等来迎,并亲献哈达一幅,县长夸其知礼节,要他率众到小夹壁小店前听县长训话,三尔甲波唯诺答应。县长与王区长各坐一小凳,三尔甲波等坐于对面地下,王庆馀翻译。县长讲完三尔甲波答:县长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并说曾经他给米县长送了麝香、贝母、熊皮等托桑梓侯乡长转送,不知收到否?并把县长护送到渺罗(米亚罗),请米珍在米亚罗留住两日,他还有很多事报告。米县长说我素来没有收到礼物,如有请你收回,我在渺罗可听你的报告。

三尔甲波的礼物显然打的是诳语,在米亚罗规矩接受县长训导后,唆使保长们向米珍进言,请求县长委任三尔甲波为下来苏乡长,米珍未与答应。下五沟保甲代表苦苦哀求纠缠,时天降大雪,苍旺头人三尔甲波及藏民武装涌入米珍住室,米珍坚持己见并请沈扎太(下五沟保长)转告大家返回休息,未尽之意明日再议。此时,三尔甲波已动了武装胁迫的心思,并一直没有放弃用各种人士替他“说项”;该夜间尚有士绅王雨之,袁维义等力劝,以免生出祸端,或者就给什么禁烟委员虚衔亦可,米珍想此例一开,实乃未别此行初衷,更是纵欲恢复了土司头人制度,汉团保甲十余年白费功夫,“使夷民永为奴隶,来苏尽为黑水控制,政府将更难经营了”。米珍认为断不可屈服于苏家邦,故而禁烟委员也不能给予其满足,当夜与好心人士争论很久。米珍看中政府尊严与形象。到了马塘,来苏乡保国民小学校长罗化群亦私告米珍:三尔甲波准备硬银十万九千两,香狐皮,鹿茸若干,米珍坚拒,罗羞惭而退,但木秋也以不愿意担任梭磨副乡长为条件要米珍三尔甲波当来苏乡长,沿线藏汉头领均畏惧三尔甲波势力,王雨之、罗化群再三苦口婆心劝县长网开一面,归途安全大家都安全,米珍最后剩下愤怒。

在渺罗(今老米亚罗村)一张大田上,齐集三尔甲波等及全体上来苏众民,米珍与王区长坐一较高之地训话,米珍讲话为六个方面:一是此此出巡看慰百姓生活情形,解决纠纷,二是春耕不可有烟苗下种,禁烟是为边民着想。三是此地乃四土草地及成都唯一交通要道,须禁止抢劫逼过客估拿;四是读书能使愚者聪明,现全国一家人民平等要亲如一家,头人百姓上下来苏九沟不可自相残杀,要觉悟就送子弟读书;五是不准烧山保护好土壤林草;六是抗战即将结束,边民要服从政府,断不可生事端。会后有大小头人百姓报告数事,县长一一处理,并赏赐头人苍旺勒尔乌(副乡长)真牙骨筷一双、江西瓷碗一个、面巾两张、肥皂一块,苍旺谢领。苍旺回送米珍麝胎一、鹿筋一副、血猪一只,干鱼一只,蘑菇若干,米珍均未受,苍旺及其保长百姓跪地苦求,说你堂堂县长大人一点儿不受,定是不喜欢我们了,米珍不得已只收其干鱼一支。日记如此记载,应为可信。

县长一行百十号人马,米珍注重自身公众形象殊可理解。沿途拒绝向地方派款纳粮,只派有百姓运输,三耳甲波要求县长委任不成而阻止老百姓运粮,在大部分区域集结多地武装人员,半道上的米珍只好托唐普洲携转信函给索观瀛土司函,并附生洋一百元,票洋叁万元,请索代买军粮运马塘。每到一地,乡长保甲携百姓均列队欢迎,宴请县长一行,聆听县长训话。下边是对卓克基本土一千余家汉人百姓(多银匠)讲话内容:汉人在家中须用汉话,不会者要学习,便于与大小各级政府沟通;立即办学校,推定有声望汉绅八人及索土司为校务协助委员,由灌县中学毕业来此之黄文良(其父居桌第二代)为校长,薪津由县政府担承,其口食由汉民较富者供给;组织汉人团体,成立自卫队,由县长加委,所有汉人受其指挥,也受制索土司;汉人要率先不种烟、不吸烟、不运烟、不售烟。

紧接着米珍对土司索观瀛及卓克基大小头人计18人讲话,赞扬他们队伍较为纯洁而有条理,少有持枪为匪现象,强调要绝对服从索长官和县政府,永不种烟,全体土司头人等均表示接受。米珍之前送海寰(索观瀛)礼物十一包:国旗、理番县地图、海寰名片、信封200、瓷酒杯10个、纸烟二条、信笺400、《国文遗教》4本、《总裁言论集》一本,牙骨筷二双、锦旗一幅(勉励努力禁烟者)。索观瀛自小在成都灌县读书,汉语文程度深,与米珍共同语言颇多,那么索土司回赠与米珍的礼物,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另外还赏赐大头人二头人瓷碗一个,肥皂一个,小头人面巾一张。叶子卷烟各二十把。

在松岗,亦沿途有乡长大小头人迎接,每日警队及街坊民众升旗训话,众多感愤。大小头人复合送县长牛肉30斤、猪肉3斤、麦500斤,白马一匹,生银二百三十五元,是对县长出巡该土之贡献,米珍“坚决不受”,绝不破例。众请自前清设土司以来都是这样,双方亦僵持推拒良久,头人们说因礼物大家凑集无法退还,且百姓素未纳粮上款,礼品少而情义重古规不可废弃,乡长区也长再三解释,最终县长收下牛肉猪肉面粉,其实三中队晚餐已断由此而冲补,米珍将白马捐与松岗新立国民学校,银币235元呈缴省府转作为县府公款收入。“余私人绝不侵占一文,如此处置,皆大欢喜。”这种廉洁奉公,也应可信。

米珍在卓克基创办了边民干部训练班,于索土司官寨天井里行开班典礼,其日记里有索氏父子、大小头人、寨首、百姓共189人。县长首堂课讲孙先生《民族主义》国父生平,三民主义伟大功绩,中华民族过去与将来;中央治边政策:民族扶持,兴修铁路公路,普办学校医院。第二日上午讲《民权主义》,下午讲民生主义:种烟、抢劫非发财之道,惟接受现代教育,制造机器,学英美各国之富,“大家发财”,实现总理实业计划,此次翻译为卓克基汉人自卫队长路梓常,海寰父子坐听,讲完,米珍抽问大小头人,看过汽车飞机及织布机器否?,叫王道南区长率领各头人参观无线电机,打开收音机听音乐戏剧,“众皆啧啧称赞”!

日记写坐中以德尔巴大头人最老,鬓发皆白,面目慈祥,手持佛珠,时时默数,左耳坠一大耳环,之上再嵌一大珊瑚,此老耳力不弱,听得仔细。

可知日记写人是很到位的,记索观瀛笔墨稍多,记来苏苍旺头人说他从未进过县城,因听说县长杀人而远避或枪不离人,以前米珍过境胆敢,他率众持枪伏地瞄准,见到县长“面赤发抖”,此次见面米珍对他微笑友好而使苍旺破涕为笑,正是民族人率真性格;率众“呼啸甚欢,余亦引以为乐”。

日记写罗化群也是真实感人的:

 

罗华群今昨两日皆趁夜奔驰,忘饥忘寝殊可感念。彼奉余派,出来上四沟均作校长,取得苍旺头人之信任后记作苍旺之师爷。苍旺复以百姓之女妻之,信任有加,然彼之生活艰苦,除其妻自耕娘家之地谋生外,化群每月由头人送面粉过活,所穿长衫犹系在县府做事务员时所缝,今已数年未换,破洞甚多,状极可怜。余允讲送彼衣料一件,返县时当践言也。

 

罗化群以前为县政府搞抄写工作低级职员,此次为县长鞍前马后奔波可以理解,为三耳甲波说情也是为县长安全起见,深得米珍同情,米珍派他到来苏上四沟教书用心良苦。生活艰辛,米珍说返回县城一定送他衣料一件,“当践言也”,意即说到做到。当时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苦可见一斑。可知米珍颇有垂悯之心。

卓克基相别,索土司送县长大黑马一匹,豹皮一张,狐皮六张,银币75元,蘑菇2盘。米珍将其全部算作赔修校舍之用。土司送官长警员每人8元生洋不等,县长嘱一律不收,全数退去,独一盘春芽、米数升、豆油一瓶,肉二斤,为归途所用而“谢受之”。米珍一行与索观瀛关系最厚,临别,索土司专门派精良三十人枪为前导搜山,梭磨转去时,米珍奖生洋十元慰其土兵远送之劳。

归途充满险情,因为三耳甲波派人已将夹壁副乡长王庆馀杀害,地点在卓克基大水沟,“百姓剥食其尸,肠胃被滥,面目淋漓,惨不忍睹。”只因王拥护政府。三耳甲波一心做来苏乡长,巩固他头人地位,三次龙坝调兵,准备封山锁道“不准余归”。所以沿途有枪兵布控,米珍只得“改易服装杂警士中步行”,归途塞尔米、马塘等地汉夷寨民均搬逃一空。好在此次米珍有重兵护卫,也致电县府引兵接应。故而,三尔甲波对米珍到底不敢轻易冒犯,最终虽发生战事损兵折将却也安全返回,双方各有伤亡而和谈协商解决,王庆馀等人得到省衙抚恤。

总之,米珍四土之行,征途险恶而不改政府宗旨,立威宣德,清廉勤政,倡导办学,严禁烟毒,宣扬三民主义,国家共和,各民族共同发家进步。

米珍出巡结束,理番县第三区区长徐绍光针锋相对控告米珍此次出行之种种弊端,直呈省长张群,即《三十三年米县长出巡经过报告书》,但最后多以“查无实据”而告终,之后米珍也离开理县到了成都。


 2022.5.中旬

 

 (此篇材料依据理县政协文史资料第六辑王曙生编著《理番县长米珍禁烟录》所编写。)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