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点亮晚年生活
陈宝林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我的书桌上,键盘的敲击声“噼里啪啦”,在我这宁静的小屋里奏响,仿佛一场盛大的狂欢。退休两年了,很多人劝我,年纪这么大,该好好歇歇,可我偏不!在我看来,写作就是最爽的享受!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打开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能穿梭回过去,也能遨游到未来。
这可不是空话!我可是一位正儿八经的农民的儿子,从小在村里长大,那些藏在心底的小心思、小秘密,就像地里的野草,疯长却没处诉说。长大后,经历的事儿越多,心里的话就越像打了结的毛线团,缠成一团乱麻。有时候站在人群中,看着大家嘻嘻哈哈,我心里却像被一把大铁锤狠狠砸了一下,那种孤独劲儿,就像大夏天里突然掉进冰窟窿,拔凉拔凉的。人潮再热闹,也冲不散我心里的焦虑。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抓起一支笔,把这些乱糟糟的思绪都“绑”在纸上,让它们乖乖听我的话。
嘿,你猜怎么着?这招还真灵!一拿起笔,那些遇见过的人、爱过的人、离开的人,还有和他们发生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唰唰”地播。记得初恋那会儿,我偷偷给喜欢的姑娘塞纸条,手都抖得跟筛子似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紧张、羞涩,全被我用文字“封印”住了。要是没写下来,这些珍贵的画面说不定早就被时间这个“大怪兽”给吞掉了!这就是写作的神奇之处,它能把记忆里的珍珠一颗颗串起来,变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永远戴在心间。
找个能听自己唠叨的人太难啦!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愿意听的,保不准哪天就走散了。与其眼巴巴等着别人听我“啰嗦”,还不如自己动手,把想说的、想听的,一股脑儿全写成文字。这就好比给自己建了个秘密基地,里面藏满了独家记忆,任凭岁月风雨来袭,只要打开文字的宝藏,那些温暖、珍贵的回忆就会扑面而来。
以前我总爱感叹岁月如梭,等反应过来,好多时光都溜走了,还忍不住想:“哎呀!我是不是白活了好些日子?”现在可不这么想了!当我不再为昨天的“小遗憾”唉声叹气,也不总为明天的未知提心吊胆,一门心思活在当下时,烦恼少了一大半。可怎么证明自己真真切切地活过呢?答案就是——文字!文字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的最好证明。
从1981年开始,四十多年,我写了多少废稿?数都数不清!有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自己写的啥玩意儿,简直是“文字灾难现场”。但即便这样,我也没停过笔。为啥?就为了以后翻一翻这些文字,能拍着大腿说:“嘿!我来过这世界,还爱得热烈、活得精彩!”这可不是自欺欺人,这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是对生命的尊重!
人呐,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得整点无限的事儿!我写的6000多篇作品发表在各个媒体上,这数字,就像一串闪闪发光的勋章,记录着我的努力。别小瞧自己,虽然咱可能在某些事儿上“无能为力”,但坚持写作,就是和这种“无力感”掰手腕!这就是我的“超能力”,我用文字打败了时间,打败了孤独,打败了生活的枯燥。
和朋友谈天说地的欢乐、和恋人的甜蜜浪漫、婚姻家庭里的鸡飞狗跳,不管是啥,都是人生的“宝藏”。把这些写成文字,等以后老得走不动了,躺在摇椅上慢慢看,就像在拆一个个惊喜盲盒,回忆里的酸甜苦辣全涌上来,多有意思!
退休后,每天坐在电脑前码字,感觉就像在和另一个自己聊天。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像涨潮一样,在心里翻涌。我特别庆幸,自己还能做喜欢的事儿。想想那些早早离开的人,他们的故事要是没留下来,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可我不一样,我要用文字给人生“刻”上印记,证明自己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这世界上,有太多像我这样的人,白天忙得脚不沾地,晚上却孤独得像座孤岛。心里有些事儿,压根儿不想让别人知道。咋办?写下来呗!一开始可能觉得难,坚持几天就想放弃,可只要咬牙挺过去,慢慢就会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就像给生活加了“快乐滤镜”,让我不再孤单,还能收获满满的精神活力。
从退休到现在正好两年了,我原创写了100多篇文章,在作家网发了70多篇,东北作家网发了40多篇散文,国家省市媒体上还有600多篇新闻稿。这些文章就像我的“小兵小将”,帮我在这写作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实现自己的价值。它们是我的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它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传递着我的声音,讲述着我的故事。
生活可不只是看风景,更要当一个“生活记录官”!把美好的东西、有趣的故事、快乐的心情,都记录下来,再分享出去。要是有人问我:“还在写作吗?”我肯定挺直腰板,大声回答:“必须的!这可是我要坚持一辈子的事儿!”这就是我的信念!
用文字记录生活,就像给灵魂找了个温暖的家。写作,真的太美妙啦!咱就这么一路写下去,活到老,写到老。一支笔、一个人、一辈子,记录你我,传播正能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还等啥呢?快拿起笔,加入这场超酷的写作之旅吧!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