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高塘
作者/池征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每当吟诵起朱熹的这千古名句,那悠悠的古韵便如同一股清泉,悄然淌入心间,唤醒少年时那些五彩斑斓的梦想。
于我而言,这方塘,并非遥不可及的意象,而是金陵的后花园——故乡门前那实实在在的金冲高塘。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懵懂,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如一首无声的歌,在记忆深处轻轻吟唱。
春来之时,高塘像被大自然温柔唤醒的仙子。四周的田野像是被打翻了颜料盘,各色野花肆意绽放,星星点点,散落在绿草之间。微风拂过,那馥郁的芳香便丝丝缕缕地飘散开来,萦绕在空气中,让人沉醉。我们这些孩子,恰似欢快的小蜜蜂,在塘埂上的菜地与花间穿梭奔忙。时而追逐着蝴蝶,时而蹲下身来,好奇地观察那些不知名的小花,鼻尖萦绕着花香,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夏秋之际,高塘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天然的宝库。满塘的荷藕与菱角,像是绿海中闪烁的珍宝。荷叶挨挨挤挤,如同一把把撑开的绿伞,荷花则在其间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盛放,粉白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少女娇羞的脸庞。我们每天早中晚都会迫不及待地跳入塘中,与耕牛一同嬉戏。那清凉的水包裹着身躯,洗去了夏日的燥热与疲惫。我们还会乘坐在大木盆上,小心翼翼地在塘中飘荡,采摘浮萍、莲荷花叶及果实。每一次伸手,都像是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触摸着生命的脉络。塘里的鱼虾也像是我们的玩伴,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时而调皮地跳出水面,引得我们阵阵欢呼。那时的高塘,是圣洁无比的存在。我们在塘边洗衣、淘米、洗菜,它用那生命之水,给我们滋养。
高塘宛如一个聚宝盆,灌溉了一方沃土,沿塘而下的田地,因它旱涝无忧,每年都传来丰收的喜讯。
塘中丰富的物产,塘边生机盎勃的景象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欢乐。茂盛的茅草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绿色的波浪。塘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是在与塘水低语。时常能看到螃蟹在塘边忙碌地打洞筑巢,它们那小小的身影,在泥土间穿梭,充满了生活的趣味。乌龟和王八也时不时地漂浮在水面,悠然自得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塘中还有“歪歪”河蚌和螺蛳,它们安静地待在水底,见证着高塘的变迁。青蛙、蜻蜓和小鸟也在这片天地中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居所。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歌唱,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小鸟则在枝头叽叽喳喳,为高塘增添了许多灵动的气息。
当寒冬来临,高塘又换上了另一番景致。薄薄的冰将枯黄了的残荷叶片包裹其中,在阳光的映照下,这些残荷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是衰败的象征,而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冰面反射着阳光,如同镜子一般,将天空中的云朵和岸边的枯树倒映其中,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美丽的画卷。此时的高塘,少了几分热闹,多了几分宁静,让人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
伫立在高塘边,望着这一亩见方的水面,不禁思索起朱熹诗中所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塘的水,常年清澈见底,滋养着周边的万物,想来也是因为有那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这看似简单的自然现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活水是高塘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于我们的生活,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接触新事物,便是那不可或缺的“活水”。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如高塘之水一般,清澈澄明,不被陈旧与腐朽所占据,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
高塘是金冲六塘之一,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当年由高家修建的,一说这里地势较高,位于村西缓冲地带,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阴阳先生称此处为风水宝地。但高塘北岸有住家是六十年前的事,我们家是首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后来章氏亲连亲,由三代八户,逐渐繁衍到了五代十六户之多。在高塘陪伴下,我和哥哥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姐姐则带着她的儿女在那里奉献了青春年华。
物华天宝,高塘的馈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与塘共生,我们早已融为一体。它不仅给予我们物质上的满足,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
少小离家老大回,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故乡的模样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人和我一样,从岁月中一次次走出金冲又一次次回到金冲,而那高塘依然是记忆中的高塘,是心中的念想。总会驱使你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看望它,就像拜访一位久违的老友,它会一直在说“我滴个孩来”。它的声音与那清澈的水,岸边的花草树木,还有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都在我们心中留下永恒美好的印象。
高塘,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是一方净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都将在我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终身难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