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春游迎宾公园

管懋晴2025-04-08 11:37:42

春游迎宾公园

 

管懋晴

 

近期,在盐城小住数月。每天茶余饭后,串场河畔的迎宾公园成了我的打卡地,或观赏美景,或散步健身,或打牌玩乐。

“草木知时节,万物生光辉。”走进迎宾公园,处处生机勃勃,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沉寂一个冬天的花草,在春风、春雨的鼓舞下,精神抖擞,跃跃欲试。小草贪婪地吸吮着泥土中的养分,脱去了枯黄,换上了新的绿色衣裳。吐了芽的柳枝,好似舞者灵动的水袖,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摇摆着。那春天的苏醒,万物萌发的生机,已势不可挡。公园的各种花草树木,正以崭新的面孔迎接八方游客。

清晨,人们早早来到公园,进行健身锻炼。有的结伴在步道上跑步,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舞刀弄剑。迎宾桥的桥洞被巧妙设计成绝佳健身场所,在音乐的带动下,近百人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乒乓球台前,“选手们”对擂正酣。健身广场上,人们利用各种运动器械进行锻炼。送孩子上学的爷爷、奶奶们,在完成“任务”后,便来到公园择地玩起了扑克、象棋,尽管春寒料峭,人们全然不顾,全身心地投入博弈。

草坪上,几位高手全神贯注地扯起了空竹,通过手腕的快速转动和手中绳子的牵引力,使空竹在空中高速旋转,发出“嗡嗡嗡”的清脆声音。星期假日,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兴致勃勃地放起了风筝。天空中的风筝,有红,有黄,有紫,色彩斑斓,形状各异,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它们追逐着,漂亮极了。有人自带音响设备,自娱自乐,唱起了喜爱的歌曲,有的还开通了直播,路人可以点歌,随时加入歌唱者的行列。

位于迎宾桥东侧的怡宾亭,可是一个热闹的地方。每逢周六,这里是婚介场所,聚集着数十人,多为大龄单身青年的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婚介主持人拿着名册,逐个念着征婚人的职业、年龄、身材等基本信息,凡有合适者可以登记,由婚介所安排相亲。婚介活动结束后,这里又变成了家政服务的介绍场所,月嫂、保姆、钟点工等,行当齐全。

踏过九曲桥,通过蜿蜒曲折、石块铺成的小道,登上串场河分流处的“小岛”,抬头即可见公园最高建筑——杨楼。杨楼,即古时盐城南门的城楼,原位于陆公(陆秀夫)祠南面,明永乐十六年,为防备倭寇侵扰,盐城改建砖城,周长七里,开东西北三门。明万历七年,杨瑞云任盐城知县时,增开南门并建楼,广五丈,高三层二丈五尺许。在四座城门中唯有南门有楼,人们喜爱游南门登楼观景,借景抒情。古盐城在盐场环抱之中,四周河道纵横,沿河遍植杨柳,绿影迷离。杨楼翠霭,为盐城古八景之一。现在的杨楼,建于2000元。登临杨楼,极目远眺,沿河绿树成荫,烟霭浮动,更有一种“江上层楼翠霭见”的感觉。

小岛上有一条诗词大道“古道遗风”,两旁立有古人雕像,“香径徘徊”的石板路上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在盐城留下的诗篇。宋朝吕夷简的《西溪手植牡丹一本》: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元朝卞元亨的《题牡丹》: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明朝李东阳的《吊陆丞相》: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唯着宋冠裳。浮海南奔拥六飞,孤臣血泪洒朝衣。明朝杨瑞云的《盐渎感事》:绕城惟见水,临海故无山。从此看盐渎,辉光映紫垣。清朝吴嘉纪的《范公堤》:范公劳苦筑长堤,洋洋潮汐不复西。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清代名剧《桃花扇》作者、大文学家孔尚任在盐城治水,写下了《泊盐城》:晓雾漫帆秋波润,早潮平岸夜船移。“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亦有遗作《过水月庵诗》:自是高僧多净业,却余古貌似深山。

盐城,是黄海之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公园的西北角,是一片让人心生敬仰的地方——盐城历史文化名人长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盐阜大地涌现出了灿若星辰的众多名士英才。他们有的顺应时代,建树政坛;有的抗敌御侮,彪炳千秋;有的才艺超群,名作传世;有的学有专精,独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的思想和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是新时期、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光前裕后、永垂风范,中共盐城市委、盐城市政府于2000年12月建起了这个长廊。在长廊中,共展出了孙坚、陈琳、范仲淹、陆秀夫、施耐庵、张士诚、戈公振、顾正红、胡乔木、乔冠华等21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并立有他们的石刻头像。

春游迎宾公园,仿佛人在画中行。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景色旖旎的风光带,川流不息的人流与车流,从空中掠过、在南洋国际机场起降的飞机,河面上游弋的高效无人清洁艇……构成了一幅现代都市图。春天里的迎宾公园,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行走在精雕细刻、绿意盎然的美景中,来一次深呼吸,春天的味道竟如此沁人心脾!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