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书读南山

王飞2014-01-17 21:35:27
      住在南山边的城市真好。时间久了一大片心事慢慢淡去,涨生一潭恬静的心境。书案放着我喜爱读的书,读困倦了,起身看看窗外的南山,山峰隐约浮现着积雪,脚下那条名字叫渭河的河流默默向东流去。这样的景状让我恍惚了许久,竟辨不清自己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中。
      看来,我是把自己入书了。读书是很美好的事情,可以提神醒脑,摒弃混沌,增长智慧,掌握更多的道理,丰富人的思想,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但世界上的书籍浩繁如海,书里的道理和智慧往往隐匿得不显山露水,不峥嵘争奇,读者不用心是揣摩不出的。而世间充斥我们眼球,摆出一幅“道德真经”架势,口号式的经典比比皆是,它们不是我们所要收获的真谛。“老僧常说家常话”。智慧显现在平常之中。
      玄奥艰涩的书我一般不会去读,那里面似乎布置着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的连环洞。从这个洞口进去,发现风景迥异,觉得好玩再走下去,路是曲曲折折,越走越吃力。曲径虽然通幽,但曲折多了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不是我缺乏探索的求知精神,而是追索“洞”里奥秘的过程过于伤神,缺失了追索的乐趣,反倒成为心理的负担。学习和读书的过程应该有开悟的喜悦,而不是穷追不得解的苦恼。此类书不读也罢。
      《四时读书乐》有云:“绿满窗前草不除”。古代文人读书定要读出脱俗的品味来,他们认为读书是很高雅的事情:窗前的绿草疯长的快要爬上窗台了,我可以不去锄刈 ——因为我正在屋里读书,况且读书人要得就是这种闲逸的环境。如此的清高雅趣对今人来说可望不可即,假若真有这么一个环境,恐怕屋子里的人不会是读书人吧。“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就读吧,偏要月明星朗、风清云淡、雨雪霏霏,好像没有这样的风雅就读不出成效,人们都喜欢对月亮寄予莫大的厚望,遥遥冰轮承载着亿万人的梦想和希望,月亮实在是太累了。我倒欣赏让月亮体现出实用价值的读书人。清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书生江泌家中贫困,夜晚读书点不起油灯,坐在院子里借着月光发愤苦读,月升天中,光影西移,江泌“随月光握卷升屋。”在屋顶就着月光读书的江泌那有心情欣赏当空皓月,他无时不在担心天边倏忽会飘来一团云朵遮了月亮,使他失去宝贵的光亮。
      在读书、工作的遐余去看南山,是我再方便普通不过的事情。南山永恒地存在着,我对待它就跟对待自家的大门一样,打开是家,关了还是家。我手头现在读的书也和南山有关——清代毛凤枝的《南山谷口考》。毛凤枝是寓居西安的扬州人,不仅痴迷关中金石文字,而且更热衷研究关中军事地理。同治元年太平天国西征军陈得才等部出奇兵,越秦岭大峪口击败清军,致使长安失陷。毛凤枝对此忿忿不平,深感南山诸谷口的得失直接关系到西安的安危,便萌发研究南山诸谷口军事价值的念头。毛凤枝说“潼关以西,渭水以南,山之大者,皆曰南山”。他着重介绍了潼关至宝鸡一带山脉的150处谷道。毛凤枝素性正直,做了一辈子塾师和幕宾,为著此书遍访南山谷道口,三易其稿,耗尽精力。一介书生能站在国防战略的高度,用军事的眼光去打量发现南山谷口,实在难得。文字清峻简美,结构严丝密合,是一部难得的古代地理散文著作。书里也偏颇之处,毛凤枝过分强调“关中之患,恒在南山”,却忽视了东西北等方面军事势力对关中、长安威胁更为严重的事实。再者,他在记述军事重要谷口的分布,有重东轻西之嫌。
      不管怎么说,毛凤枝做了一件秦人没有做的事,《南山谷口考》有着一定的军事、文学、地理的价值。令毛凤枝没有想到的是,他苦心孤诣的研究成果,在今天没能成为防御敌人的军事要地,每一条有清泉流出的南山谷口几乎都已成了现代人寻幽游玩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