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归途烟火暖
作者:李冠毫
当一年的尾声在寒风中奏响,回家的念头便如潮水般在我心底翻涌。我,一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毅然踏上了长达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归乡之路,满心期许着与河南老家的亲人团聚。
车子缓缓驶离大连,沿着渤海湾沿线的城市向着家的方向启程。车窗外风景如幻灯片不断更迭,可我的思绪早已飘向魂牵梦萦的家乡。京哈高速如游子的脐带蜿蜒,紧紧连接着家乡与我。
归途中,服务区成了温暖的驿站。虽彼此陌生,但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以及充电桩旁天南地北的家乡话此起彼伏,都传递着同一种心情——回家过年。
随着夜色渐深,导航提示进入河南界,高速路上的人流渐渐稀少,我的家乡也越来越近了。
凌晨时分,我终于抵达老家。门口的灯光下,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身影——是父母和弟弟。他们一直在默默等候,旅途的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父亲在一旁抽着烟,那双常年握锄的手无意识地搓动,头上的银丝在灯光下若隐若现,眼里盛满欲言又止的关切;弟弟一边兴奋地向我挥手,一边抢在父亲身前,拎起我的行李。母亲眼睛微微泛红,眼角的皱纹在光影中愈发深邃,却笑着问:“累不累?”我深知母亲的作息习惯,平日里她总是九点休息。此刻为了等我而熬夜,这份深沉的牵挂,让我眼眶发热。
走进家门那一刻,熟悉的气息让我感受到家的独特温暖。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那是家独有的味道,是家人用默默地牵挂与无尽地关爱熬煮而成的。简单的问候过,爸妈安心地回房休息,而我,也钻进带有太阳味道的被窝里沉沉入睡。
次日清晨,灶房的炊烟似轻柔的纱巾,伴着雪花在屋檐下缭绕。母亲早已在院子里忙碌,身旁放着两只饲养了一年多的公鸡,这两只可是鸡群里最大、最活跃的。我知道这是特意等我回家准备的,平日里他们连一只都舍不得吃。她手持工具,动作温柔且娴熟,我与弟弟蹲在一旁帮忙,母亲不时提醒我们别弄脏衣服,父亲默默烧水准备熬制鸡汤。
在忙碌与欢笑中,鸡汤的香气弥漫小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喝着热气腾腾的鸡汤。母亲笑着问:“俺炖哩鸡汤中不中?”边说边往我碗里夹了个大鸡腿,接着又念叨:“可劲吃,瞅瞅你这半年搁外头,瘦哩跟啥样儿,叫人心里不得劲。”我们都竖起大拇指,纷纷笑着回应:“中!”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这顿饭,吃的不只是美味,更是亲情。虽无豪华餐桌、精致摆盘,但每一口却都满是父母的爱。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家中热闹升级。走亲访友,村里的长辈们依旧关切地询问我的近况。和儿时伙伴相聚,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而亲切,嬉笑喧闹间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嗑着瓜子,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时不时和弟弟嬉闹一番。窗外烟花绚烂,家中洋溢的温馨与欢乐更让我感到幸福。这一刻,我明白,家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天的经历。想起归途上遇到的那些陌生人、服务区里的温馨片段、家人守候的身影、母亲熬制的鸡汤,这些画面在脑海中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卷。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风景,不是沿途的山川河流,而是那盏永远为你亮着的守望灯火。
这场跨越千里的归途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走得多么遥远,家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依靠。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永远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永远有一碗热汤在等待、永远有一个声音在默默守护着我成长的方向。
家,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宿,更是你我心灵的栖息地。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