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那一夜,我醉在凤凰

谢志2025-02-25 16:30:01

那一夜,我醉在凤凰

 

作者:谢志

 

去了湖南些许地方,感受了湘楚大地的风光秀美和红色韶山的人杰地灵,每次从湖南走过,都有一种异样的情愫,而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湘西风情,一直让我魂牵梦萦。

 

那晚,走进雨丝纷飞的沱城古巷,撑一把油纸伞,踩一路滴着秋水的青石板,我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铺中间来回漫步,静静地感受与古城的隔世情怀,感受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般的边城风采。走入那残垣断壁留下的厚重,我仿佛听到从亘古传来的吟唱,如烟如雾,如梦似幻;那一滴拉得很长的经墨,滴落在老铺柜面上的毛边纸,瞬间就显山露水了,浓浓淡淡,疑似白石真迹。鳞次栉比的老屋早被墨烟腐蚀得褪去了昔日的色彩,只留下一缕久远的温馨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那一夜,我醉在湘西。

 

或许,古巷不是凤凰的灵魂,但绝对是最勾人魂魄的风景。印满白菊花的蜡染花布,在木架上飞飞洒洒,就像一首首从魏汉飘落的《古风》,缠缠绵绵;从酒吧餐馆里飘出的熏肉香气,是千年湘西的独特味道,尽管我们粤西人不太钟情于它,但漂亮好客的湘妹子还是留住了我们的脚步……

 

一路前行,游人渐多,两旁商铺古韵悠扬,那是街边艺人用葫芦丝吹出的湘西小调,店铺门前招呼生意的美女也是热情有加,就差未有手拉手了;一身民族服饰装扮的妹子,手打苗鼓,和着音乐,唱着跳着“等了你三年又三年……”歌声清脆,揺人心旌,勾起人们对翠翠与傩送美好爱情的无限遐想。

 

那些散发着湘西风情的姜糖铺,都标榜着“百年N记姜糖”之类的招牌,还现做现卖,因为小时候在圩上见过做姜糖,所以观察得特别仔细。只见铺口侧边摆着一张方台,上面墙壁挂一条铁钩,钩上缠着又粗又长的用薯粉拌入黄糖做成的糖胶,师傅轻拉慢捻一阵,拉成细细一条,剪成颗粒,至此,黄澄澄的姜糖,宣告制作完成,任由品尝。捡一颗嚼了,香甜里面渗过一阵辛辣,舌根生烫,别有一番滋味,我们都帮衬了,老板还送我们一包,说拿着等阵一边听歌一边嚼。

 

来到凤凰,无非就是看一眼沱江和它两岸的吊脚楼,感受沈从文笔下淳朴的湘西风情。那一排排飞檐翘角、叠上云天的吊脚楼,掩映在烟云缥缈之中,与清澈秀丽的沱江交相辉映,秀出如诗般的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你看那立在河边的一柱柱木桩,或粗壮结实,或细脚伶仃,它顶起的不只是一间间民居、客栈和酒肆,也不只是一道道文人笔下的风景与梦幻,而是一部冗长的民俗历史。

 

一弯沱水,半城秋色。入夜后的沱江两岸,万家灯火,恍与天上灿烂星河对接,浩瀚壮观;倒影里的吊脚楼,轻轻地摇曳着,就像彩带漂浮在江面上,一直透到天边。这时,一双双情侣会来到岸边,放下点燃蜡烛的纸船,默默放送着甜蜜的祈祷……古城的夜,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然而,最让我为之心醉的还有从沱江边飘来的歌声。吊楼上,彩灯熠熠,身着华丽苗族传统服饰的阿妹,正在为游客纵情献唱,那声音,宛如天外飘来:

 

郎从那门前过哟,爱在家中坐哟,我泡碗香茶呀者喂,给郎喝哟。

娘在屋里问哟,你泡茶给哪个哟,我慌里慌张打破了碗,烫达脚哟。

 

这些原生于古朴湘西的民歌,夹带着少女情窦初开的纯真与羞怯,唱醉了山,唱醉了水,也唱醉了我这异乡人的心。

 

清晨,沱江两岸烟雾弥漫,就像盖着一层薄纱,清浅的江水温情脉脉,缓缓流淌,宽阔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而过都要侧着身子,这是当年山民出入古城的唯一通道。水边蹲着一排排浣衣女子,一个个衣着艳丽,脸颊绯红,那捣衣溅起的水花,飞来飞去,脑后那扎马尾辫在嘻笑闲话中摇来摇去,交响成古城早晨最独特的风景。她们每天清晨在这里洗呀洗,洗去了日月,洗瘦了腰肢,这道千年风景,越洗越沧桑,越让游人目不暇接,不知道离开……

 

湘西的女人其实是很内敛矜持的,记起在一个景点,我们看见几个当地女子在摆卖土特产,旁边放着几个很有湘西特色的背篓,藤制的,窄底宽口,湘西人背东西背小孩都用它。有团友提议租用一女子的背篓跟她合个影,但说什么她也不肯。旁边一个上年纪的女人笑着说:跟外人照相,她怕老公知道哟!

 

沈从文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屋内墙壁上张贴着很多老照片,从小到大到老,一律温良模样。进入大文豪曾经修身养性,读书习作的居所,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书香,那安静的小床,那沧桑唯美的座椅,洁净无尘,至今仍缭绕着瑞瑞文气,百年不散。房子虽然算不上豪门大宅,却也典雅独特,最爱就是那高高的天井,每天有清新明媚的灵感和着湘西淳朴的风情洒落,让大师受用了终生。田园诗般的《边城》,是否就在这简洁的房间里挑灯研墨铺笺著就?透过那些还整齐地摆在桌面上的黄纸书稿,我仿佛看见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的翠翠,正踏歌而来,行走在百年之后的凤凰古城,圆梦她凄美悲悯的爱情故事。

 

从沈从文故居门前小巷转一个弯,就到了熊希龄故居。这个熊希龄是凤凰地道的大人物,曾出任过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副挂在故居天井木门两边的对联,笔力雄健,字迹清晰,诠释了熊希龄忧国忧民,热心慈善的伟大抱负与业绩。毛泽东同志曾给予熊希龄很高的评价:“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小小凤凰,总能展现出它人杰地灵的一面,除了出产文学巨匠沈从文、政坛精英熊希龄以外,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也是出自凤凰;小小凤凰,荡漾着湘西边城的不朽传奇,今生有缘,定会再访凤凰。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