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观瞻昭通龙氏家祠

郭松2025-02-13 11:17:30

观瞻昭通龙氏家祠

 

作者:郭松

 

那是2016年3月12日,云南省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在昭通成立,会后在时任昭通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宋兵、云南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胡性能的陪同下,我们观瞻了龙氏家祠。

走进油漆斑驳的大门,无声的门窗和廊柱在风起云涌、日出月落间低语着百年前的往事;拂去岁月尘埃,民国时期发生在云南的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仿佛在眼前一幕幕再现。

龙氏家祠是“云南王”龙云的家祠,位于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簸箕湾,占地约30亩,始建于1928年,历时近14年。家祠由正殿、观礼台、两侧厢房、前穿堂、侧殿、正殿、照壁、炮楼、粮仓和公馆等组成。

一进院西大门,门头有石横匾,书有“源远”“流长”字样,门上装有狮头门环,檐口雕有龙凤,串架榫卯紧扣。高大的照壁,讲究的是不露风水,保家族“福禄吉祥”,寓意财气和福气不外泄,隐喻龙氏对外不显山露水,财源不外流。照壁中央嵌有三块大理石屏,照壁四角翘有兽吻,脊上石镏宝顶用瓷碎片贴饰,檐上的“天菩萨”笑容可掬。

二进院内左右两边厢房紧挨过厅,院中楼台轩坊榭,庭院紧凑精巧。天井内走廊相连,见方青石铺地,有衙署的格局。正面殿堂悬挂陈荣昌书写的“龙氏家祠”大匾,门窗上雕龙刻凤,做工细腻,彩绘山水、花鸟栩栩如生。过厅前雕有“五龙捧圣”石刻,工艺极为精湛。

三进院是正殿,单檐歇山式、琉璃瓦屋顶,正脊瓷镶嵌“双龙戏珠”造型,内顶雕井口天花,多为云龙翻腾图案,色彩鲜艳华丽。木雕、石雕多为高浮雕、透雕和镂空雕,或为龙凤呈祥,或为人物故事,或为瑞兽芝草。殿前石砌月台,饰栏板望柱,有名人题写匾额楹联。

正殿和宅院构成“龙”首,前面的小路为“龙须”,后面的大路是“龙身”;殿内各处有各种“龙”在翻腾,仿佛团团紫气升腾。家祠建筑为中轴对称结构,两侧排列整齐,各建筑间有天井相隔,既有汉族特点又兼具民族元素。主体建筑为砖、石、木结构,廊顶为抬梁穿斗式,装木卷顶棚,清水墙勾白。

穿枋雕龙刻凤,琴棋书画、福禄寿禧、花鸟鱼虫图案。有“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鹤称百羽之宗,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御阶台前“五龙”石雕,龙头气宇轩昂,吞云吐雾,灵动身躯潜伏波涛中蓄势待发,四只龙爪彰显搏击长空的力量。

正殿悬挂“封鲊丸熊”牌匾,“封鲊”取意《列女传》中的典故,“丸熊”取意《新唐书·柳仲郢传》中的典故。“封鲊丸熊”意为母亲是教子有方的典范。“遗德孔长”由胡汉民题写,赞许龙太夫人善德,希望世代传承。“锡类垂型”由袁嘉谷书写,语出《诗经》,意为龙太夫人的品德惠及桑梓。“燕天昌后”由陈荣昌题写,意为安和慈祥的龙太夫人,后辈已昌盛发达。祠内种有松柏和槐树,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

在高大宽阔的正殿,歇山顶式的屋脊上,除有“二龙戏珠”外,还有八仙云聚,腾云驾雾,过厅的檐板上绘有佛教罗汉,佛祖达摩静观世态。正殿左边供奉龙云父母亲牌位,右边供奉彝族祖先牌位;既有汉族文化,亦有彝族情结。

1924年,任滇军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的龙云,在返乡为母治丧期间,萌生修建家祠的意愿。回到昆明后,他礼请风水先生周兴斋到昭通勘察,为停厝待葬的母亲选择“万年吉地”。周兴斋带着几位助手,到昭通跑了几个月,选址城南郊的簸箕湾。龙云认可了这个选择,嘱胞妹龙志桢按规划征用农地,又捐资修浚“龙公河”,建“龙公桥”,整治簸箕湾周边环境;聘请人才做祖茔和宗祠的设计。不料云南政坛陡生变故,龙云卷入风暴中,一度处境艰危,修建家祠一事被迫搁置。

1927年2月6日,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等滇军将领共谋,对“任用宵小”,搞“家天下”的唐继尧实行“兵谏”。唐继尧下台后,在龙、胡、张、李等巨头操纵下,成立被人讥刺为“佛头着粪”的省务委员会,龙、胡、张、李轮流掌权。不过几个月,因争权夺利,胡、张、李联手,于6月14日对龙云发动突袭。龙云成了胡若愚的俘虏,被用“站笼”囚禁于狱中,后得夫人李培莲奔走斡旋,表弟卢汉收罗残部反攻,龙云方得走出囚笼。此后祸及三迤的军阀混战,血雨腥风,打了近两年,龙云终于获胜,登上云南省主席的宝座。

1928年夏,龙氏家祠开工修建,由龙志桢督工监修。1931年,家祠正殿竣工;1933年,配属的3个院落成。龙志桢正筹划续修城垣、庭院园林、别院工程时,却不幸罹患重病,辗转床榻几月后,于1935年9月2日病逝。龙云没有兄弟,成年的长子绳武、次子绳祖、三子绳曾当时不在昭通,没有可以托付之人。到1939年,龙云次子绳祖以旅长身份率部驻防昭通,有了可托付之人,续修工程重新启动。龙绳祖总理其事,团务督练处处长陈纯初负责施工管理,历时三年,工程告竣。龙绳祖、陈纯初请摄影师,为家祠拍照,照片送呈龙云,龙云看后满意。陈纯初得龙云赏识,加官晋爵,官至中将。

龙氏家祠落成后,蒋介石亲笔题写“封鲊丸熊”匾额相赠,胡汉民、何应钦、于右任等军政大员以及袁嘉谷、陈荣昌等文化名人,或题赠匾额,或题书楹联,内容不外乎称赞龙氏家族的祖荫厚德,龙云尊崇宗庙之礼的正心诚意。

说起民国时期的“云南王”龙云,有人曾如此评价:乱世翻腾,终究有功,乃真豪杰真英雄!

1884年11月19日,龙云出生在云南昭通松乐村一户土司家,祖上是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祖父曾担任部落酋长,父亲的汉名叫龙清泉,龙云除了汉名,也有个彝族名字,叫“纳吉岬岬”。

四岁时,父亲龙清泉病逝,母亲只好带着他和妹妹,投奔舅父龙德清,算是寄人篱下。生活安定下来后,龙云跟随当地肖举人读过三年书,但因为好动喜武,荒废了学业,四处寻师学武,拜在金沙江畔马得胜门下。

龙云虽身材瘦小,但骨骼清奇,是块练武的材料。在马得胜门下,他不仅学得一身好武艺,还与表弟卢汉、邹若衡结成盟兄弟,当时号称“昭通三剑客”。十九岁那年,龙云凭借一身好功夫,只身闯进“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斩草除根,为民除了害。

1911年春,27岁的龙云带着卢汉、邹若衡等兄弟外出收购木材,不料中途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二十几人被淹死。龙云无颜返乡,只好另寻活路。6月,龙云和卢汉、邹若衡在永善县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等到辛亥革命爆发,这百十号人趁机加入滇军,龙云摇身变成滇军徐采臣营的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民国成立后,龙云运气不错,随滇军回云南很快被保送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这一年秋天,有个法国大力士到讲武堂摆擂台,在这大力士叫嚣打遍天下无敌手时,生病的龙云穿着一双草鞋就登上擂台。

三个回合没过,法国大力士被打翻在地,龙云从此在滇军中名声鹊起,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从讲武堂毕业后,唐继尧有意栽培龙云,先叫他回老家任见习排长历练一段,不久就将他调回身边做了贴身侍卫。

唐继尧是民国时期的西南狂人,很看重外表。初见身材瘦小的龙云,他曾戏言说,这小子言不压众,貌不惊人,在我身边有碍观瞻。可就是这个有碍观瞻的小个子,出生入死,忠心护卫他六年。

护国战争后,唐继尧拥兵自重,四处征战,1921年被顾品珍打得落荒而逃。此番逃命,幸有龙云率一百多人护卫,唐继尧才借道越南,逃到香港。因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唐继尧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先攻柳州,后占昆明,干死顾品珍,重掌云南大权。

龙云为唐继尧东山再起立下汗马功劳。唐继尧没有亏待龙云,先后任命他为云南警察厅厅长、好几个军的军长、好几个地方的镇守使。但眼见龙云壮大起来,有了尾大不掉之势,唐继尧暗地酝酿着“削藩”之谋。

唐继尧穷兵黩武,不能容人,1927年2月6日,昆明镇守使龙云与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选廷结盟,联手发动政变,逼迫唐继尧交出云南军政大权。

事成之后,胡若愚认为论资排辈,他是大哥,理应坐头把交易,但龙云认为云南应是强者为王。谈不拢咋个办?只有火拼。先出手的是胡若愚,1927年6月14日,他联合张汝骥率军突袭龙云住所,龙云在对抗中左眼被炸伤,被胡若愚擒获。

就在昔日三兄弟火拼的同一天,老蒋任命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因忌惮老蒋,先将龙云囚禁在五华山,关在一个特制的大铁笼子里,后来慑于龙云的实力尚在,自觉火拼只能换来两败俱伤,干脆握手言和释放龙云。

人如其名,胡若愚是胡真愚。反观龙云,深陷险境,懂得避其锋芒、韬光养晦。龙云还是个有福运的人,原配去世后,他先后娶的两位夫人,不仅是同学闺蜜,名门闺秀,还是旺夫兴滇的贤妻能妻。

龙云这一次能够化险为夷,第二任妻子李培莲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懂得花钱买人心,还有奔走营救的手段。经过这一遭生死劫,重新出山的龙云异常狠辣,很快就打败盘踞云南的其他势力。

成为云南王后,龙云霸气十足,墙上挂的、桌上铺的、椅子上垫的都是黄缎子、红绸子,府邸外十几重岗哨,有人入府求见,岗哨得一声接一声地高喊。这时的龙云气焰嚣张,只知道为了地盘,为了利益,乱世翻腾。

但国难当头时就不一样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龙云誓要保家卫国,将二十二万滇军送上抗日前线。台儿庄战役与鬼子展开肉搏,没有一人因胆小退出,没有一人因怕死逃跑;此役,滇军四万伤亡两万;抗战期间,滇军伤亡十余万。抗战艰难时,龙云主动请命,修筑滇缅公路,使之成为抗日大动脉。

云南在龙云手里,不仅防守稳固,各项建设都搞得不错,没有他难有云南这个坚固的抗日大后方。1945年8月,老蒋命卢汉率滇军主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这是老蒋的调虎离山计,为守卫司令杜聿明突然发动兵变,控制空虚的昆明城制造便利。

1945年10月6日,老蒋派飞机将龙云接到重庆,任命他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实际上是幽禁。龙云后来回忆说,他家对面的那个冷饮店,住的都是监视他的特务。1948年秋天,龙云在老朋友陈纳德等人的帮助下,脱离老蒋控制,逃离到香港。

在香港,龙云向北而望,看到光明。他的一个举动让人感慨,戒掉多年的毒瘾,踏入新中国的土地。1949年12月9日,在龙云的劝导下,卢汉率兵起义,云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龙云被委任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2年6月27日去世,骨灰进了八宝山公墓。

周总理在与龙云遗孀顾映秋交谈中,肯定昔日云南王有三大贡献:第一、对中国民主革命有功;第二、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有功;第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坚决支持抗日,直至胜利有功。


1.jpg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