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赋(外一篇)
作者:徐业君
时逢元宵,月满星辉,华灯初上,夜色如织。乃人间之佳节,亦岁序之欢娱。观夫灯火璀璨,似繁星点点于苍穹;听那欢声笑语,如春潮涌动于人间。
是日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庆团圆。街巷之间,灯笼高挂,色彩斑斓,犹如彩虹之桥,横跨天际。孩童嬉戏,手持花灯,笑逐颜开,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老者亦欣然,围炉而坐,品茗谈笑,共忆往昔之风华。
且夫元宵之夜,月圆如镜,清辉洒满人间。文人墨客,或登高望远,或泛舟湖上,以诗酒会友,共赏月色之美。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吟咏佳句,以寄情怀。或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云:“灯火闹元宵,月华似练绕。”字字珠玑,句句动人,尽显才情之横溢。
更有那猜灯谜之俗,智趣横生。悬挂灯谜,引人驻足。或凝思苦想,或豁然开朗,欢声笑语中,智慧之火花四溅。此乐何极!
而吾辈今夕,亦当承古之遗风,继往开来。虽世事变迁,然元宵之佳节,犹存古风之遗韵。当以诗酒会友,共赏月色之美;亦当传承文化,弘扬民族之魂。愿吾辈之人,皆能如那璀璨之灯火,照亮前行之路;亦如那皎洁之明月,洒满人间以清辉。
今夕何夕,元宵佳节。愿人间处处是欢歌笑语,愿家国处处是繁荣昌盛。吾辈当以此为勉,共筑美好之未来。
炮竹花映红南国的年
在南国的冬日里,没有北风的呼啸,也没有雪花的飘落,有的是温暖如春的阳光和绚烂如火的炮竹花。这些花朵,如同点点火星,在岁末年初之时,将南国的年味渲染得愈发浓厚。
炮竹花,学名炮仗花,因其花穗长而密集,形似炮仗而得名。它们攀附在墙壁、栅栏或是老树的枝干上,一到冬日便竞相绽放,金黄色的小花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宛如一串串燃烧的鞭炮,为寒冷的季节增添了几分热烈与喜庆。走在南国的街头巷尾,总能不经意间被这一片片金黄所吸引,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新年准备的礼物,提前预告着春节的到来。
在南国人的记忆中,炮竹花与春节有着不解之缘。每当岁末,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卫生、贴春联、准备年货,而炮竹花也似乎感知到了这份忙碌与喜悦,开得更加灿烂。它们不仅装点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成为了人们心中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象征。孩子们喜欢在炮竹花下嬉戏,老人们则喜欢在花旁晒太阳,聊着往昔与未来,那份温馨与和谐,正是南国年味最真实的写照。
炮竹花的盛开,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南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是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而炮竹花那热烈而持久的绽放,正好契合了这种氛围。它们像是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南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于未来的憧憬。每当夜幕降临,炮竹花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璀璨,仿佛与夜空中绽放的烟花遥相呼应,共同编织着新年最美的梦境。
然而,炮竹花的美丽并不止于其外表。它们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顽强地生长,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这种精神,也正是南国人所崇尚的。在新的一年里,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与困难,南国人都会像炮竹花一样,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迎接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炮竹花映红了南国的年,也映红了南国人心中那份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于未来的希望。在这个充满喜悦与希望的季节里,让我们携手共赏这满城的金黄,共同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炮竹花下,南国的年味正浓。这份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让我们在这份美好中沉醉,也在这份美好中前行,共同书写属于南国的传奇与辉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