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红烛情怀

彭德才2025-01-27 08:54:11

红烛情怀

 

作者:彭德才

 

这是一支曾经燃烧的红烛,它点亮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乡村一隅。

这也是一支耀眼的红烛,它曾照亮过孩子们的课本和前程。

源自于我父辈的红烛基因传承、红烛精神和红烛情怀,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沉淀将近半个世纪,每每回味,似品味陈年老酒,芬芳甘醇,令人陶醉。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在第二故乡——安乡县(时称)安成公社南山大队村办小学站过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七个春秋,倾情撒播过知识的种子,甘当过人梯,绘编过蓝图。我曾与时任校长郭伏华联手倾心送过两届小学毕业班,在全公社十五所小学升初中会考中跻身前茅,两个学年统考依次取得第二名与第一名的好成绩,超过了考前自我评估,收获了惊喜,南山小学沉重的卷宗揭开了新的一页,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似一石涟漪,刷新了南山小学的认知。

屈指一算,这红烛情怀,跨越了四十六个春秋,至今还时常萦回在我的心中,梦境还复制当年师生那紧张的备考忙碌情景。

一九八一年六月下旬的一天,周六报到,论理,该是师生养精蓄锐之日,然而,南山小学五年级依然上课,进入升初中迎考冲刺阶段,我作为班主任,更是职责在肩。为集中精力带班,在五年级二期伊始,则以校为家,安营扎寨,全身心投入其中。早晨,我就站在教室门口,笑脸恭候学生。这批学生,远的距校二公里左右,如遇上雨天,泥泞路滑,相当辛苦。求学之路风雨无阻,上学为赶时间,他们几乎一路小跑,争先恐后,气喘吁吁,汗水、雨水交织。男生班长住在七队,第一个到校,见状,我递过毛巾,让其擦干额头水珠,微笑着打招呼:“来得早哇,不错,带了好头。”我这简单的一句勉励话,激活了他快乐的细胞,灿烂地笑着走进了教室,拿出课本进入了角色,并肩负起班干部的职责。“你的学习近晌进步很快,再加把劲考上初中不成问题。”我给紧跟班长身后一名空花格衬衫的周姓女生热情鼓劲道。“谢谢彭老师的夸奖,我会加油的。”这名女生组长腼腆地回敬我,红润的脸上写着自信……这是一群积极向上,心里充满阳光、求学心切的孩子。这关键时刻,谁也不愿意掉链条,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厚望。他们不善溢于言表,用铮铮誓言,向老师、向爹妈庄严宣誓,作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承诺,他们的行动却给出了答案。你看:此时此刻,这些怀揣着梦想,英姿少年脖子上系着的红领巾,似一束束飘逸的火焰,从绿色的田野上,从乡间小道,从沟渠旁抄近路,从四面八方,向神圣的校园这个磁场快速集结。他们似急流上水的鱼儿,依次鱼贯而入,急匆匆赶到教室“打卡充电”,虔诚地参加又一轮挖掘潜力加班学习,我这个班主任也不敢怠慢,抢时间优化教案,批阅作业,掌握话语权。师生置身同一个复习迎考频道,节拍一致同擂迎考战鼓,同一个信念,日复一日,快节奏,不厌其烦。我含情脉脉迎来送往,深情地望着这些纯朴充满生机的学生敬意由然而生,他们优秀、可亲、可爱。

那年月,带毕业班,工作量大,抓迎考,与时间赛跑,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课程表上,轮到我日常规五节正课,还要兼顾早晚自习,工作日九个小时左右,我这个领班唱主角。白天师生同台演奏迎考“进行曲”,夜晚还要上演“连续剧”2个课时。灯光下,时而书声琅琅,激昂的声波盖过室外蛙鸣大合唱,时而悄声无息,若此时掉下一根银针,似乎也听得到。学生屏息疑神埋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战”任务,争分抢秒攀越题“山”,冲锋陷阵,作业本上“急行军”,一阵“沙沙”的声音,他们在奋笔疾书,描绘前程。一会儿,有的“战士”流露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喜,可见这些“勇士”们攻克了“碉堡”,超越自我,进入了新境界,难以掩饰激动。在加班作息时间上,我与科任老师无缝衔接,轮番抢种好“责任田”,谁都想“丰产”。那年月加班无分文补助,全凭自愿,追求升学率,心无杂念。一颗赤诚的心,面对父老乡亲的重托,面对农家子弟的信任,面对党的教育事业,面对大队党支部对我的栽培,个人利益得失抛在一边,用自己的行动递交一份无愧无悔的答卷。

那年月,带毕业班,应对升学统考语文功课复习,根据教学大纲,我制定全盘计划,结合教材系统梳理,抓难点和关键,攻重点,吸取以往统考教训,针对薄弱环节,以夯实基础着手,注重字、词、句复习,将笔画顺序、拼音、多音字,一词多义,成语填空、修改病句、作文模拟等题型逐一归类,强化训练过招。此外,还加强提速训练,开展单项比赛,勤“练兵”,练“精兵”,群众“练兵”,以前后座位四名同学为小组,互相测试阅卷,互帮互学,交换监督。老师抽查,掌握情况,进行讲评,刻苦训练,从严训练,测试应对能力,常抓不懈。

我带的这首届毕业班,是我一九七八年春季入校从二年级跟班上带大的学生。入学登记,这批学生出生在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这几个年龄段。全班三十五名学生,男女比例相近。那年代虽处于艰辛岁月,几个春秋孩儿们个头看长,洋溢着朝气。我看到在自己眼皮底下长大的娃娃,尤感亲切,觉得他们似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

那年月,师生有缘相处,共享阳光雨露。铃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迎考事,事事关心。锁定同一个奋斗目标,形成合力。朝夕相处,同一个旋律。纯朴的师生情,与日俱增。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互尊互爱、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就像那一幕幕情感话剧,时常在校园激情上演。有的学生见我上课为他们忘我付出,不声张,从家里给我带来土鸡蛋,送粽子,还有的送一些时令蔬菜。还有的老师针对我住校,补缺给我送这送那,学生与老师,浓浓的盛情难却,礼尚往来,我也找机会回礼。如借给学生雨伞、胶鞋,或垫付钱款购买字典、作文书等学习用品,有时贴钱也不吭声。如有一年冬季,突然下雪,我将隔在学校与我同住一个队穿布鞋的学生顺路背送回家,跨越四个生产队,这雪中背送学生之事时过四十多年,前几年,这名已升格为两级长辈的当事人与我见面,还不好意思提起这件往事,并表示再次感谢。这还记得本校一名管后勤的老师因家中有事,而开学在即,亟需买开学办公用品,托我代劳上县,当时我家中也有一件急事正需要我办理,我几经权衡,毅然还是帮这位老师解难上县出差,耽误自己一天,并还退回了这名后勤老师匆忙中没有察觉多给的几十元,他十分感激,那年代这份质朴的友情尤显温馨。

那年月,带毕业班,操碎了心,生怕有闪失。我这个班主任,除了种好“责任田”,还要在科学培管上下功夫,循循善诱抓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工作,引导他做人立品为先,灌输德行天下的理念,使之健康成长。采取措施培养他们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侧重抓班风建设,制定班纪班规。坚持日讲评、周评比、弘扬学生闪光点,培养树立“五讲四美”典型,别小觑这些与文化功课不沾边的激励机制评优活动,似给学生比、学、赶、帮、超注入了“催化剂”,他们重视自己在评比中插了多少面红旗,正能量蔚然成风,呈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可喜局面,赢得同校老师的礼赞。

那年月,带毕业班,抓教学质量,打铁要本身硬。在工作作风上,我注重为人师表,在提高教学水平上,我针对自己的短板,努力提升储备一桶“水”,为给学生“一碗水”。注入活力,改善“水质”,在本校师资队伍里突围新“兵”起点,力争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我坚持边教学边“充电”,拜能者为师,多听、多看、多问、多练,把握机遇参加中函学习,并重温自修初中语学教材,自我感觉,夯实了文化功底,教几年书胜似读几年书,增强了竞争底气。上接“天线”,下接“地线”,孜孜不倦的探索,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用活泼的语言,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扮演主角,我当“导演”交“钥匙”,该出手就出手,收辫子归纳,画龙点睛,师生互动,课堂活跃,学生愉快,他们觉得自己尝到了甜头、长了本事,似喝了一碗心灵鸡汤。

我呕心沥血送的这首届毕业班,统考中一炮打响,这届带出了名,本校新一届毕业班的担子不容商量,又压在了我肩上,我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又历经一学年打拼,我送的这第二届毕业班,会考居然打破了我自己创的纪录,金榜题名。上台领奖感悟:有压力就有动力。这两届毕业班带出了名,公社联校对我也予以器重,把我纳入骨干教师培养范畴,委派我作代表上县参加第三课堂教学改革集训学习,回来后在我所在学校教学试点,由我示范主讲。

一九八四年秋季,本校又一届毕业班的担子落到了我肩上。这届毕业班仅带了三个多月,我因工作异动,中断了培送任务。这年十二月下旬,我依依不舍道别了校园良师益友和学生。事过之后后悔莫及,不该改行离开教育部门。幸好,我家从事教育工作后继有人,我的儿媳和女儿,继往开来,延伸了我的红烛情怀,点燃了红烛,教育工作渐入佳境。我家继仙逝的老父亲这老辈园丁讲台出彩之后,第二代共有四名子女激情演播过《园丁之歌》,第三代红烛传人又在崛起。

漫步晚霞,即将跨入七十岁门槛的我,深情回望当民办老师“充电”岁月,感慨万千,讲台体验,充实了人生。这些都已成为昨夜的星辰,人生里程碑的一个驿站。我的人生多少往事,唯有红烛情怀,情有独钟,激情依然。


 图片1

作者简介:彭德才,男、1955年10月出生在沅水河畔南岸汉寿县周文庙乡。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休职员,县级作协会员。1976年9月参加过安乡县工农兵通讯员培训班,尔后,省、市、县的相关媒体通讯员名册上留过痕迹。迄今在国家级、省级及市、县媒体、网刊上稿数百篇,体裁涉及通讯,散文、报告(纪实)文学,曾获得5次市、县征文奖。书评《神游<春柳湖>》《游<春柳湖>小记》《春柳湖在哪里》,散文《家有红烛》《忘年交的“老同学”》等经作家网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反响。坚持忠实原创,释怀为乐。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