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罗明,从赤水北门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汪洪林2025-01-18 14:59:13

罗明,从赤水北门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作者: 汪洪林

 

黔北赤水古城,三面临水,远近环山,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隔河相望。明清和民国时期,除水路外,陆路通往贵州的是东来的一条穿山越岭的小道,路途崎岖遥远。但跨过赤水河到九支镇,则是通往四川泸州乃至通江达海的大道。赤水古城有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唯有北门独占天时地利,它与九支场镇华剪坝隔河相望。因此,北门与华剪坝往来渡口历为赤水连接川南黔北的交通枢纽。北门正街(以下简称北正街)也自然成为赤水接纳川渝农副产品的重要集市和对外经济社会信息交流的窗口。每逢赶场天,北正街可谓人声鼎沸,市场繁荣;茶馆酒肆,生意兴隆;百米老街,热闹非凡,堪称赤水第一集市。

北正街同时也是一条历史街、红色街。所谓历史街,仅以其中的北后街来讲,历史就十分厚重,全长仅170米,就有黄家大院、陈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近十来家名商宅院,这些名商在赤水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其家底雄厚,家族人才荟萃,对赤水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北正街处于民国时期周西成、毛光翔领衔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部及其官邸和伪县政府所在地侧门入口,进出此地者多为达官显贵,知名人士,民国遗史繁多。所谓红色街,这里曾接纳、培育了梁业广、黄星元、黄振华、黄振声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尚为后人称道颂扬。北正街还是当年“古月堂会议”的旧址所在地。1931年12月中旬,中共赤合特支书记梁业广、宣传委员金奚生邀请赤水籍早期共产党员、北方左联党团书记段雪笙在北正街胡乃员住宅召开有中共党员、少共团员和进步青年、学生等2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胡乃员关于上海、南京等城市掀起的抗日爱国运动热潮和愤怒的学生痛打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等事件的情况介绍。段雪笙在会上作《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形势分析报告,号召与会者认清形势,组织民众,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会后,在段雪笙倡导下,中共赤合特支于1931年底建立“流波社”和“读书会”,作为中共赤合特支的外围组织,以发行刊物形式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

因此,北正街是一条历史街、红色街,是一条人才辈出的知名老街。罗明就是从赤水北门这条街走出去的青年才俊,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

罗明,原名王世槐,男,汉族,1918年12月29日出生于赤水市北正街北后街王家大院。早在赤水省立二中读书时,罗明就深受中共进步思想影响,渴望平等、民主、自由,积极参加进步组织活动,他与后来成为中共七大代表,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曾任中国冶金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的江浩然,中共赤水特支书记、革命烈士傅方权等进步青年是同学。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互学习,互相砥励,并肩战斗,在革命的洪流中茁壮成长。

罗明在赤水省立二中毕业后去北平读书,那时华北抗战正吃紧。临走时,段雪笙曾问罗明:“现在北平那个状况,你还去吗?”罗明回答:“我们主要是追求进步,追求革命,当然要去。我们去时,不止我一个,还有赵世雍(后改名赵众宁)、胡乃员等。”在北平,罗明曾住在赤水籍老乡、同学秦川(即苟克宽,原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在北平的沙滩东道河6号住地。1935年12月,罗明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接受革命斗争锻炼洗礼。

1937年3月,罗明在北平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0南下武汉,宣传民族解放运动。11月,被选为华北流亡同学会干事会宣传干事,与杨学城等人发起在武昌召开的“一二•九”二周年纪念大会。12月,罗明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37年12月28日,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湖北省委青委的领导下,武汉建立了“青年救国团”。罗明在“青年救国团”总团部创办的《新青年》周报担任主编。1938年4月,罗明被选为武汉华北流亡同学会代表,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全国学联代表大会。同年夏天,罗明调到四川重庆工作,任自强读书会党团书记。此后,罗明与曾在赤水省立二中一起学习和活动过的江浩然以及刚由武汉辗转来到重庆的傅方权相会,他往来频繁,在各自的岗位上秘密开展中共地下工作。

罗明十分关心家乡的革命斗争活动,并与段雪笙交往密切,深受段雪笙革命思想影响和教诲。1938年到1939年间,罗明两次回故乡赤水。1938年回赤水时,段雪笙曾主动找罗明了解情况。罗明那时刚从武汉调到四川重庆,回赤水未带任务,主要是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段雪笙和罗明谈话内容主要是赤水的抗日救亡工作,段雪笙对此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他俩这次接触并交换意见,加深了他们对赤水抗日救亡活动开展情况的了解,方便了对赤水工作的指导。那时,傅方权亦回赤水担任中共赤水特支书记,领导家乡的革命斗争。傅方权与罗明是同学,之前傅方权在武汉读书时与罗明、江浩然关系密切。傅方权在重庆工作时,中共地下组织研究发展傅方权入党问题,就是通过罗明联系,由江浩然介绍发展傅方权入党的,并把傅方权的党组织关系介绍到赤水。罗明这次回赤水,向段雪笙介绍了傅方权的情况,同时带回了赤水几个党员的组织关系交给傅方权。为便于工作,段雪笙将罗明和田广才、田盛才两兄弟带到邹华轩(知名民主人士、 中共赤合特支地下交通员,被誉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家里。之前,傅方权已经与邹华轩联系,邹华轩与段雪笙又是舅甥关系,段雪笙因此也了解傅方权。让罗明认识邹华轩,目的是为了加深了解,方便工作。那天罗明和段雪笙都穿的是长袍,罗明还穿了一双反绑皮鞋,已经很旧了。段雪笙说:“你穿这双鞋不好,换成球鞋吧。”段雪笙的意思很明显,穿这种鞋不恰当。段雪笙是罗明的师长,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地下工作者的穿着打扮十分在意,况且见面的又是一位支持革命的长者。有一次,在段雪笙支持下,罗明在赤水“聚福长”对门的城皇庙民众教育馆组织讲演会,那天日本飞机来了,未拉警报,罗明等亦不知道,还在那儿聚精会神搞演讲。可见,罗明在家乡对宣传抗日是如此的专心致志。

罗明第二次回赤水后返回重庆时,与段雪笙一道从赤水乘船赴重庆,那时段雪笙在四川岳池中学教书。到重庆时段雪笙约罗明一道去看沈端先(即夏衍)。罗明说:我与沈端先没有什么交往。段雪笙说:我去也没有什么事,去看望他一下也好。罗明与段雪笙一道去看了沈端先。沈端先个子不高,精神矍铄。段雪笙与沈端先主要谈了“左联”和抗日救亡等工作。从段雪笙与沈端先的谈话中,罗明收获不小。段雪笙的指教,罗明铭刻在心。罗明在追忆段雪笙时说:“就连穿一双鞋,段雪笙对我都是十分关心的。段雪笙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而我参加革命又要比秦川他们晚一两年。段雪笙十分平易近人,在晚辈面前不摆架子。他在你面前,感觉到他就是一个尊敬的师长。段雪笙对当时赤水复杂情况的分析,使我对赤水情况基本上有一个底。他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谈大道理。这种精神很可贵,至今对我们仍然是有教育意义的。”

1938年12月,罗明参加了中共南方局举办的一个月的训练班学习。1939年1月,罗明调到四川,任中共川东特委直属重庆新市区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8月,任中共北碚中心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40年12月,任中共北碚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2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同年秋,任中共乐山中心县委书记(地委级)。

1948年5月,罗明回到湖北。7月,根据中共上海局指示,成立了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曾惇、江浩然、张文澄、陈克东、刘实组成委员会,曾惇任书记,曾惇、江浩然、张文澄为常委。组织部长江浩然,宣传部长张文澄,陈克东分管策反和沙市工作,刘实分管工运,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各条战线的工作组或委员会。罗明任文教组(后又分为文化新闻组和教运组)负责人,宣传和组织群众,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如领导大专院校师生反对国民党“武汉特种刑事法庭”搞所谓“特种刑事检举”,以所谓“匪谍嫌疑”传讯迫害学生;领导厂矿企业职工和中小学教师为争温饱进行罢工斗争和“饿教”斗争,为迎接武汉解放做了大量的先期准备工作。随后,罗明担后任中共武汉市委文教党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明历任武汉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武汉市高校党委书记。1956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72年,任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1980年,任湖北省委文教部副部长。1983年12月,当选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离休,明确为副省级离休干部。

2

1986年10月, 罗明(前排右2)回赤时与工作人员合影。后排右1为本文作者


罗明17岁走上了革命道路,较早地接受了党的教育和培养,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参加、组织了一系列学生爱国运动,以多种形式与敌人展开了斗争,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磨练了坚定的革命意志,经受了生死的严峻考验,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建国后,罗明长期分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战线工作,他忠诚于党的事业,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外行变为内行,使分管工作不断开创出新局面。

罗明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丰富的革命经历和知深政治背景的领导干部,对党、对社会主义充满感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说假话。八十年代在落实干部政策时,有个别脱党人员要求他作假证时,他严辞拒绝,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心底无私、实事求是的精神。罗明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历次政治斗争中,他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为了党的事业和利益据理力争,是一个心胸坦荡、无私奋斗的优秀领导干部。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他在离休后,特别是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关心党的建设和国家的改革发展,注意研究、思考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罗明一生热爱学习,善于钻研,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着湖北省的各项建设事业。他党性原则强,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活简朴,廉洁自律,严格要求子女。他为人正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评。罗明十分关心同志,关爱同事战友。1986年10月,罗明回赤水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暨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大会”活动时,仍然不忘和关心曾在北平一起并肩学习,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同甘苦、共患难的家乡战友赵世雍、胡乃员等人的情况。他关心干部进步和成长,生活上问寒问暖,体贴入微,深受党组织的信任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好评。

2001年4月8日,罗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