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拙作又被修改恶补一番,文段牵长了,添油了,味酸了。不存在针对性、地域黑,纯属自娱自乐,方家勿笑。
葬俗有别
作者:潘灯洪
一 有故事的大叶坝——传奇老家
我的家乡在合江县城关区真龙乡大叶坝村(沿用八十年代时旧称。二十年前,我曾通过互联网搜索大叶坝村的信息,无意当中发现,老家被列为国家级特困村,在官网上有备案而榜上留名,贫困程度真是惨不忍睹),故乡坐落于大山深处,典型的沟壑纵横、山高林密、蛮荒之地,貌似到处都留有大山正沟的烙印,现今我还能将一些本地名称如数家珍般脱口“秀”出,确实是因为乡愁太浓,眷恋太深,请允许我毫不吝啬笔墨一一赘述。何况我作为在外游子,爱乡情切,激动难抑,语无伦次般罗列祖辈居住的山水林田塘湖草沙沟。于是这些故乡地名从我大脑中翻滚浮现,在电脑键盘上被弹敲跳出一串“流水账”,有麻雀岩、鸡房湾、酸草坡,还有石盘上、碾子坎、高屋基,诸如灯杆山、新草房、沙田塝和蜂子山、尧沟、“牛屎盖”......大叶坝有河流经过,下游几公里处,一处叫“芭蕉沟”的地方,有东汉崖墓群,一说“蛮子洞”。家乡还有个叫“蛮子田”的地方,当地传说硬是玄之又玄,因年代久远,这个故事是老辈相传的,我现在有点记忆模糊了,大概意思是这么回事:合江有两座名山,分别是笔架山、丁山,“蛮子田”就介于两山之间。有位蛮族大王,我记不清姓氏名谁,记不清他住的是笔架山还是丁山了。有一天,这位大王被仇敌追杀,因战力欠佳,大王落败,性命即将不保,于是他急中生智,拿起两个大簸箕分绑在左右手臂上,上下扇动,大王居然像鸟儿一样能御风飞起,腾云驾雾了。但没飞多久,他又因为体力难支,只好迫降在大叶坝旁边的一块水田里,无奈祸不单行,他深陷入水田当中的烂泥而不能自拔,只能坐以待毙,最后死于仇家追杀。先民们同情这位大王,为了纪念这位如天神一样的大王折戟殒命水田事件,将这块水田叫做“蛮子田”。感觉家乡虽然偏僻,但还是文史悠久、挺神秘莫测的嘛!老家隔红色传奇、举世闻名的赤水河相望,对岸不远处就是贵州省赤水市了,土话俚语“贵州山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能记事了,某年夏天,消息传来,忽然从赤水河对岸的“贵州山儿”有只野山羊,不知是扩充领地?还是躲避天敌?抑或有意冒犯,居然从遥远的贵州山区百里迢迢要投奔染指四川,并冒冒失失涉足泅渡宽广的赤水河,入境来犯大叶坝,被乡民认出。据说,如果某地方被野山羊野猪等食草兽类潜入并得以生息繁衍的话,接蹱循迹而来的将会是大型食肉猛兽的侵略,届时人畜性命不保,那还了得?必须截杀这种远道而来的不祥“祸害”。乡民和猎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趁山羊初来乍到,羊生地不熟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诛杀这只不幸的“野外来客”。于是四邻八乡几十支鸟铳和“撵山狗”(猎犬的称呼),还有许多热心保卫家园的群众,被安排在密林和各个山头沟涧处,形成天罗地网,野山羊可能出现的要道被人设点把守。主战场就设在花芦沟和鸡房湾。“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或者野羊拱出。嗅觉灵敏听觉灵通凶猛警惕的撵山狗和强悍猎人就会围攻出击,鼓角相闻,呐喊声、鸟铳轰鸣声、鞭炮驱吓声此起彼伏,犹如一场抗日运动战和游击战在故乡的热土上进行。野山羊昏头转向、孤身一“未”(注:地支中羊可以称作“未”)在野林中奔突躲避,走兽果然是名不虚传。人羊狗缠斗鏖战大半日,野山羊因疲于奔命被围猎击杀,参与者见者有份,是为“均猎、分猎”。当是时,我也好奇参与搜山行动,那只野山羊曾在我身边闪过,近在咫尺却又无力擒之,只能兴奋而无助地撕破喉咙又喊又叫去向大人们传递信息。因为我也参与了猎羊战斗,本家的长辈“五公”(家族中排行第五的堂祖父)将几两猎获羊肉作为战利品分到我母亲手里,至今记忆犹新,往事似乎就在眼前......家乡传奇故事真多啊,但依然难逃与生俱来的原始落后、山穷水恶和土里土气本质。家乡交通不便,经济滞后,条件恶劣,家乡人淳朴善良,生活比较窘迫,终日面朝红土背朝天,劳累缠身,穷困交加,令我十分挂念。
二 第二故乡
参加工作后,我居家GX蓝星镇。(我的一位师兄曾在国字号网络上发表小说《浪花》、《丹桂飘香》,我所在的单位被他这两部小说称做月亮中学,为了区分有别属地,我把所在乡镇姑且命名为蓝星镇。我曾在月亮中学教化学,我反复告诫我的学生们,不要乱写错别字,否则中考失分可惜会遗憾终身的哦,如:酒精灯不要写成洒精灯、金刚石不能误作金钢石,天然气莫弄为天燃气。某日,一位帅哥对我高兴地尊称老师,说我只跟他上了一节四十五分钟的化学课,我也不敢确定。我对帅哥说以何为证?帅哥抛出三字暗语“洒精灯”,我欣然接纳他的敬意。本人虽不才,但“凡说洒精灯,皆为我弟子”。尽管离县城山高路远,蓝星镇却拥有众多工矿企业,经济十分活跃。蓝星镇中心街道建在一条斜坡长形土埂上,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00米,宛如一只反扣船,俗有“蓝星一条船”之称。传说,由于蓝星镇场镇所在地形像是倒扣船,外来人到此做生意,一定会顺风顺水走运发财。蓝星镇条件优越,民风豪迈开放,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煤老板、石灰石商人、运输专业户、收猪贩、外来淘金者、文旅达人、书法家(八九十年代,日本人曾慕名到蓝星镇访问,与本土书法家切磋交流,引发轰动)、作家(我的一名月亮中学同事、也是我的师专校友,文学作品多产,在国字号的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如:《走进蓝星》、《浪花》、《丹桂飘香》、《我的蹉跎岁月》、《插柳成荫》、《不咸不淡一撮盐》、《火烧云》、《花开花落》等等,我十分爱读)、维修师、铆工、木材生意人等,在行业里面都是佼佼者自带高光,事业有成发达,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一方富贾文人、专家豪杰、工匠老总......真应那句古语:行行出状元。蓝星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闻名的悬棺景区;有贞洁石牌坊、南丝绸之路遗址;曾有九宫十八庙的香火盛况......蓝星镇也是民族聚集地区,至今在当地流传一句民谚“游倮倮,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这句话中姓游的是彝族、姓范的是苗族,后山将墓棺挂在悬崖上的姓何的是僰人。我在小说《浪花》里,既是月亮中学的老师,我打趣自称“月老”;又是月亮中学的人物原型范某某,前面叙述当中介绍过,姓范的可能是苗族,我也谦虚乐意自认苗家人这样的虚假身份。我结识了很多苗家“咪哆、咪猜、古纳”,翻译成对应汉语叫“帅哥、美女、朋友”。苗家人热情好客,身穿盛装,擅长跳芦笙舞,喝酒招待贵客时爱用苗语唱《祝酒歌》,起句唱为“容纳容熊容知者!”,汉语歌词意思是“好年好月好时光”,听不懂的人感觉谐音汉语:“弄你弄你弄醉你!”、“弄你弄你弄酣你!”十分有趣。我久居蓝星镇,其他什么没有学到,这首苗家原创《祝酒歌》竟然被我模仿学会了,总是一唱就醉。坊间人士说我唱来有九点五分神似,我有点飘了。2019年,我曾在临近蓝星镇的另外一个乡镇姑且叫火星镇的地方工作,我的同事当中,有位是来自合江县的老乡,她要在合江县先滩镇家里办结婚庆典。我和单位上的另外一名苗族同事(他是我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庚,细想来我和这两位同事都挺有缘分的),一起驱车两百多公里抵达先滩镇去朝贺喝喜酒。在合江县丁山脚下这个农家婚宴席上,我和苗族老庚兴致高涨,牛饮喜酒并合唱苗家《祝酒歌》,满座惊艳,宾主尽欢。多年的扎根亲历,耳濡目染,我成了地道的蓝星人。蓝星镇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三 迥别
虽说家乡远在千里之外,但人情世故,红事白事,我乐此不疲穿梭于GX合江两地,沉醉在醇厚浓烈的情谊中。双向对比,最感慨的是两地葬俗之别,有如天壤。我不禁思潮起伏,感叹万千,故著文记之。
四 哭丧. 痛失(石)
老家葬俗流行“哭”。死者出殡前一天,亲属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奔丧,另雇请一位播放“哭丧曲”的专业人士相陪。该“老兄”行头简单,背负一个小背篓,里面配备播音器、小喇叭和“哭丧曲”磁带U盘,他追随着亲属,一路重复不断放着哀伤的哭曲。若死者是女性,曲调即为“哭娘曲”,或“哭姐妹曲”;若死者为男性,录音变作“哭爷曲”,或“哭兄弟曲”。哭曲哀婉响亮,撕心裂肺,回荡在乡村荒郊莽岭,草木动容,闻者伤悲;哭曲声声绵绵,散播流淌在野渡横桥旁,那“踉踉跄跄又背时”的哭唱之音哟,显然不够媲美高山流水,但也似乱石穿空,能让鱼沉雁落。两岸奔丧者要远行过河的话,必经一座全青石打造的古桥,此桥位于大叶坝水电站下游一百米处,横亘飞架在很宽的河道之上。每个桥墩顶端都雕刻石龙背负宽大厚重平整的条石构成桥面,供人畜通行。石龙雕刻精美雄壮、威武霸气、栩栩如生。孩提时代,到外祖父家去,我不得不途径此桥。由于石龙肃穆庄严、镇恶压邪的气场,加之无桥栏杆防护,此桥附近杳无人烟、阴气森森,让人毛骨悚然。我因阅历浅,年幼羸弱又心怀敬畏,每每过桥时难免惴惴不安,几欲夺路而逃。造成自己不知石龙头数,无法考证古石桥的来龙去脉、修建时的朝代年生,未解如此穷乡僻壤苦寒之地那位贤达何来巨资架设此桥、泽被此地,成就这泼天无量功德?古石桥巍然横陈、历尽沧桑,迎来送往多少行人羁客,也包括那摧残奔丧人欲断魂的哭歌。古石桥见证承载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哟!最让我疾首痛心的意外事故出现了,本世纪初,古石桥被大洪水冲毁,这件美仑美奂的石雕工艺品、“活化石”彻底告别人间,颠覆在“三千弱水”之中,当年我也不曾留下只“图”片“影”,对这件民间石器的痛失,我黯然神伤、唏嘘叹息,差点为桥哭泣落泪。但是转念一想:石桥湮没沉于河曲之下,石龙隐藏于汪洋之中,站在“神兽”角度去思考,它不再承受两脚兽或四脚兽的踩踏侵扰,已解脱禁锢和束缚,“真龙”游入水府,找到最好的归宿,如同人死归天,木朽化泥。石桥石龙因水沉水投河,实乃它们的福报造化,幸甚快哉!何必以物喜己悲,对于石桥被毁的抱憾,我也幡然醒悟、释然而开怀了!古桥消逝后,乡亲们在原址上重修一座简易的便民桥。新桥矮小寒碜,显然欠缺原来古桥的风范韵味,但是提供人畜通行,见证接纳奔丧者和“哭曲播音员”的使命还得继续奉献。当各路奔丧人马聚齐,数个甚至上十个高音喇叭比赛般哀曲大作,死者家房前屋后被凄厉的哭声搅成一锅粥,真哭假哭,数里能闻,其悲伤沉痛的景象,人间乎?地狱乎?有何异处?死者入葬前夕,俗称“坐夜”。亲朋好友酒肉穿肠、大饱口福后,要等到半夜举行“哭祭文”仪式,也就是开“追思会”,向死者道别。这时,又得另外邀请当地有名的女“哭星”哭唱主角,替不同身份的亲属们“哭祭文”。此举类似点歌,“哭祭文”一篇,照例会收二三十元不等的小费,一夜下来,女“哭星”献出滂沱涕泪兑换钞票,哭有所获,收入不菲。“哭星”哭诉的内容,全是死者辛苦持家,在生不易,亲人又是如何悲痛感伤,而今阴阳相隔,缘分断绝,实在是痛不欲生云云。灵堂前,“哭星”边哭边诉,一拖一顿,柔肠寸断,声泪俱下,差点嗝屁;女亲属们面向棺材跪哭一地一团,磕头如捣蒜;混杂道士紧锣密鼓的作法声,闻着很不愉快的香烛纸钱燃烧散发的异味,现场的人们无不受到生离死别的感染,几欲“泪飞顿作倾盆雨”了。从事“哭祭文”的女星哭功高超,长达数小时而未感倦怠。笔者窃想:怒伤肝,哀伤肺,她长期哀哭过度,虽无真意,但会不会象林黛玉一样落下一身“痨病”呢?老家的“哭丧”,是纯朴村民对失去亲人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更让我深深感觉,他们也是苦难苦困久矣,在对穷困窘迫生活的一种发泄倾吐。但我更相信,“哭丧”之后的日子,坚强的他们又会重整旗鼓,收拾旧山河,生命不息。
五 玩丧.热辣
蓝星镇当地葬俗盛行“喜丧”。凡是年长者辞世,孝家大摆筵席,款待各路三朋四友、“英雄豪杰”(暗指那批兴致极高、蠢蠢欲动的“玩丧人”),邀请乐队、舞蹈队载歌载舞前来助兴捧场。晚饭结束,照例搞一台告别晚会,歌曲小品魔术杂技闪亮登场,甚至燃放成千上万元的焰火礼花,追悼活动达到高潮。凡此种种,寄托生者对逝去亲人的祝愿——天国之路走好、九泉之下安息。曲终人不散,还要坚持守灵,缅怀告慰死者。守夜特别辛苦劳神,让人饥寒交迫。临近半夜,主家照例会安排夜宵伺候客人,有热气腾腾的醪糟米粑红糖汤,或蒸或煮当地名小吃猪儿粑供充饥。加餐后,疲惫颓废之态被一扫而光,继续等候黎明之前的鞭炮响令发丧。从孝家披麻戴孝那刻起,“玩丧者”就摩拳擦掌开启整蛊计划,他们精明狡黠的目光盯上了孝子的“哭丧棒”,准备对“哭丧棒”下手大做文章,他们乐意亲自帮助孝子操办一件特殊“礼器”。整蛊者们快活地从老林中锯来一长截粗壮的生楠竹,相邻竹节上坚硬的隔层被能人们牛人们凿穿贯通,只完好保存最底部隔层,然后往楠竹筒内加注水泥石粉砂浆。凝固后,这件特制“大礼器”如同铅灌,重达几十斤,缠绕上白布条,孝子的标配——“哭丧棒”横空出世、“恃宠而骄”。孝子要棒不离手,不停挪动这件奇葩大货跪拜待客,而且要时刻接受“火眼金睛”们的监督,如果想要投机取巧怠慢礼数,便会被“玩丧者”不满说辞道德绑架,被安上对死者大不敬、孝子不守孝道的“罪名”,玩丧者甚至会“以抬棺时出工不出力”为由进行“威胁”。孝子服服帖帖被“哭丧棒”所累所困拿捏着,看来没点儿强壮体魄和坚韧意志,一表孝心从何而谈?出殡之前,主持人是一名当地德高望重的喊话老者,就会提前对众人“训话”打招呼,孝家礼到,众亲抬丧途中,玩丧时别做得太过分哈,天雨路滑,要注意安全,要让丧事圆满亡人安息等等。送葬当天,浩浩荡荡的队伍簇拥着棺材一路上山。这时,好事者又会绞尽脑汁,对孝子孝孙们一番“恶搞戏弄”,是为“玩丧”。笔者曾亲眼目睹有矮小精瘦的汉子,或骑或吊在抬举棺椁的龙杠上翻飞折腾,表演各种滑稽动作,故意以此施压给早已两股战战的抬棺者,引人注目围观。“玩丧”,颇有大逆不道、惊世骇俗之嫌。对于蓝星人来说,却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道理很简单,大家伙熟悉,关系好,为了打破沉闷压抑的气氛,调皮找乐子,增进感情提振精神,自然趁此机会去戏耍孝家。捉狭者整人方式刁钻古怪,直接就地取材,在路上提前洒下碎石砖块,选好泥坑水凼。棺材到达预设地段。只听一声“换人”,走在队伍前边,提着沉重“哭丧棒”的孝子和孝孙们便转身,面向棺材和抬丧者跪请礼拜,膝盖正好顶触到碎石、泥浆、污垢。抬棺材的壮汉们故意“摆架子”,停步不前。更换抬丧的人手磨磨蹭蹭、慢慢腾腾配合表演消耗时间。下跪者只好硬着头皮长跪久撑,备受煎熬,苦不堪言。稍有懈怠,便会有几位群众跳将而出,强迫孝家调整跪姿;如果想临阵脱逃,一帮女将早已在旁笑脸盈盈围追堵截,把逃跑者“捉拿归案”、逮回重跪,直到大伙满意为止,队伍又在哄笑欢快声中慢慢开进了。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程,一玩就是近几个小时。“玩丧”,就这样在蓝星镇当地不断重演着,也许让人感觉粗俗恶劣,但豪放不羁的蓝星人,用另类方式诠释对待“生死”的洒脱,对快乐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笔者备注:如今,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那帮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玩得不可开交的“玩丧”人也逐渐老去,曾经“热辣滚烫”的“玩丧”大戏逐渐淡出视野,成为追忆)
六 死茫茫 生悠悠
葬俗有别,殊途同归。所有生者都对死者满怀尊重之情、缅怀之心,那就是能让死者入土为安、叶落归根、轮回转世。逝者已矣,但生者的梦想、未来和生活仍将继续,继续亲近守望着万家灯火,持久享用看惯那人间烟气……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