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在心湖的诗河涟漪
作者:刘万庆
对于年逾古稀的我来说,用笔写而非电脑敲出2万字的人物稿,该是一项不大也不算小的文字工程吧:《诗河九条,装不下生命华章的汪洋闳肆——“师出滑门”之罗广才》即如此。
身为师兄的我年长罗广才16岁,可说是看着他走入“滑门”且一路走到现今。虽如此,还是阅读了不下40万字的资料,与他正式访谈了一个下午,继而电话、微信交流无数。先动笔完成了33页的手稿,又在手机上语音输入、编辑改字,再请人在电脑完成电子文件格式,再在手机上一遍遍修改、定稿……
笔耕过程虽然“字字皆辛苦”,但收获是大喜过望的:自12月22日至25日,营销环球网、中诗网、搜狐网、作家网、天津文学艺术网,以及青年诗人、文艺视界、中青文学传媒、中原作家群等公众号先后推出,其中营销环球网浏览量已达27.8万人次。我们滑富强老师主编的《七彩虹》也赶在刊物一校编排进了当期发表。
其实,更令人感动的是我与主人公罗广才的文朋师友们读后的反响,有如荡漾在心湖的诗河涟漪,或诗韵拍岸或诗光盈盈,一波深邃一波丰盈地装点着汪洋闳肆的生命华章。
首先在朋友圈发帖的是我俩的同门们——朱京立:“成似容易却艰辛。滑门弟子罗广才矢志为诗忘我无我,如海上生明月般壮哉。我等更仰之滑老恩师修炼顽石,诚添文坛佳话”;孟宪冬:“苦读与写诗迥异。我写诗却浅读。但,苦读方能百类亨通,与洋洋万言中不乏诗意”;吕金才:“万庆兄辛苦了!罗广才不好写,他少年时的清纯与才情,成年的豪横与狡黠,准老年辉煌掩饰着的寂寞,唯有一张大写意的泼墨画,方能演绎出他的复杂。恕我直言,大量的庞杂素材,使您灵动的笔,成为傲立于沙漠中的胡杨。但正唯如此,才见兄胡杨般不死的友情。相较之下,我更欣赏您所写杨波篇的灵动与写实,岳兵篇的诗意,崔姐篇的活灵活现,宪冬篇的乡愁;郑老师的南水北调很好,定格了那个伟大时代的百废俱兴与师生之情和义薄云天的友情。其他诸君我都拜读了,向您学习。我去新疆开全国老年报年会,拜见胡杨,它生而三千年,死而不倒三千年,倒而不朽三千年。愿我当年北郊文学社师生兄弟姐妹情谊如克什米尔胡杨傲岸忠贞而直白。”
不消说,如上三位作家文友同为滑门弟子,或为北辰区融媒体中心退休主任,或为《宜兴埠镇志》执行主编,或为《中老年时报》退休编辑。他们的帖子结合了自身的滑门情愫、文学情结和写作体验,对“诗河九条”一文给予了个性化且中肯的评论。而同为滑门弟子的女诗人赵景秋,则是:“我半夜起来看见文章就一口气读完,写的太好了……罗广才的平生,还有激情澎湃的一幕一幕都展现在眼前……正是:网罗天下英才以诗之,诗溢九河。”另有远在深圳的同门罗喜鸿,不忘以退休海军教官的双重身份“读完大作,感慨万千,两位老师既是滑门的骄傲和荣耀,更是勇立时代诗潮的英才——谨以军人的礼仪向您和广才老师致敬!”
12月30日,我们的师叔、著名文化学者、天津五大道文史专家金彭育老来帖写道:“……《师出滑门》系列我全部看了,且印象深刻,很喜欢。我最爱的还是写罗广才的这篇,形象鲜活文采斐然,非常感谢!”与金老有同感的还有《师出滑门》系列的粉丝、全国监理工程师张鹏:“在建筑施工人员收工后终于看完了——中间打断了两次。您的文字还是那么好。多亏我在回族作家高耀宽归真周年追思会上见识了罗广才先生:感觉这是《师出滑门》系列中写的最好的一篇。”同为粉丝读者的原塘沽区房改办退休主任杨仕增先生的发帖不掩洋溢之情:“好一个洪波涌起的冲动!对您师弟罗广才的采写虽不在今年的计划,竟赶制出这样的鸿篇,岂有不上点火之理?!在多媒体隆重推出和友人们的赞誉声中,期待着《师出滑门》的续篇和更多的象牙饰品。正是:万庆耘墨彰才郎/诗河构思冠华章/媒体争载文坛沸/酩酊喝贺在滑堂。”
著名诗人、云南昆明春云诗社社长李春女士对主人公罗广才赞誉有加:“折服君在风雨中的坚毅诗性,感佩君为文学的献身精神。《天津诗人》十五春秋为社会、时代和民族、国家立传的境界值得所有人赞与赏、鼓而呼!”同为广才的诗友、吉林省辽源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敏先生似乎依然陶醉在阅读中:“酿酒,也喝酒,走过半世依旧痴心醉在诗歌海洋里的罗广才!”
与我们滑富强老师是亦师亦友关系的李广生,亦为“滑研会”南开籍理事,每每为《师出滑门》系列写出大段读后感,这次发在群里的帖子以前后两首“七言”歌之咏之:“诗河九条向海澜/大通绿岛云天远/《天津诗人》尊滑门/创刊平凡入非凡/。诗河九条,能体念师尊办刊甘苦者,广才不是唯一,却是至深者……连同此前二十几篇的《师出滑门》系列文章,如同迎春的纷飞瑞雪,一片片飞入滑门,飞入沽北文坛,这是文脉昌盛的好兆头,这是喜贺滑先生的福报,是《北斗情愫素》四十春秋不了的呈现。喜贺间,我不由得犹痴犹醉歌之咏之:灯下谋篇勤伏案/家人酣睡夜阑珊/师兄师妹风采异/滑门尽显七彩斓”。我们滑老师其后与他互动:“谢谢广生歌以咏之”;他答“谢仁师厚爱”。
桃花堤诗社社长、滑老师的长女盈欣,先在群里感慨:“写的真好啊。我一只眼睛看不清东西,睁着另一只眼定睛细瞧,看了一下午。”她该是又去医院换药了吧?过后又发了长帖说明了情况,尤讲清了她与主人公广才的渊源:“左脚踝骨骨折正在养伤。在一个光线不太好的下午,准备午睡前扫了一眼手机,我看到了“诗河九条”一文……9个小标题,用诗意文字提炼出9个篇章的主题,再用细细的笔触娓娓道来,让故事和人物栩栩如生。按说,我是大学期间在南开文学班做辅导员时就认识了罗广才,还是我介绍他到北郊文学社投奔我父亲滑富强的,算起来有些交情。乃至读了万庆老师写的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了罗广才:他诗才横溢,执着编刊,让《天津诗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了一大批诗人,成为在中国诗坛有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人物。万庆老师深挖素材酝酿成篇,为我们呈现出罗广才的多彩人生”。
特别让人感动不已的是著名诗人、中国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原部长钱叶用先生,在网媒《文艺视界》读了广才的人物专稿后,立马给他发了“广才诗阔像!万庆大椽墨”的五字联赞语,且在近期两番与广才唔面中,多次提到我的名字和该文。钱先生与广才旧有文谊,于我却素昧平生,也真是沾了师弟的光哈——只是这般地美誉,我便领受不起了。
此时此刻,阳光在婉约与豪放的唱和对视中再次醒来,崭新的2025始以新的脚步,翩然走向诗和远方——无论如何,《诗河九条》都已成为公元2024的绝响。而《师出滑门》系列,是描写天津市北辰区(原北郊区)始自改革开放初的一代文学青年,在那个文学的黄金时代,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忠贞不渝地以文学陶冶情操、改变命运、滋润人生;讲述了他们痴心不改地与时代同步学习、生活、写作、成长。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作为滑门弟子之一,我见证和参与了他们的酸甜苦辣,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知了他们的情怀和担当,也试图写出他们的事迹、追求和魂灵。诚如总策划和主推手罗广才所说,《师出滑门》系列讴歌了以滑富强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群文辅导干部、文学教练,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群众文学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反映和记录了一个地区文学生态的开发、建设、保护、传承的历史与现状,是描绘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文学事业发展的“流经图”,也是映照业余作家、业余作者众生像的漱玉泉。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诗河九条》文中提到的罗鲁峤的师长、诗人、《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李桂杰老师,以新视野、新高度写来的评论美文如下,给《诗河九条,装不下生命华章的汪洋闳肆——“师出滑门”之罗广才》的浪花波澜,洒上一层折射出温暖阳光的虹之七彩——
《师出滑门》系列中有很多我熟悉的人,但有很多我不了解、不熟悉的现场。《诗河九条,装不下生命华章的汪洋闳肆——“师出滑门”之罗广才》一文中写到:1988年5月,天津作协在一宫礼堂举办“五月诗歌朗诵会”。回程公交车上,带队的滑富强老师与一众诗人弟子行到水连北运河的西沽公园站,有人提议下车,兴致愈发高涨的师生们连蹦带跳来到公园湖边的草坪席地而坐,在罗广才的提议下,北郊区的“北斗诗社”成立,大家的笑语欢声持续了很久——这样的文学场景在今天已不多见了,文中对于这个文学场景的复原便具有了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事实:学习文学并不是枯燥的、功利的,而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向往!滑富强老师作为文学启明星式的人物,点亮了包括罗广才在内的一群青年心中的文学梦,他呵护且陪伴着这些青年的文学梦,一直走到今天未能醒来。
青年时遇到滑富强老师,对于青年工人罗广才来说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宝贵的“师承”,才有了今天的诗人罗广才;反之,作为方便面厂工人,他的人生走的可能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如今,某种意义上,创办《天津诗人》的罗广才,也在做着当年和滑富强老师一样的事情,他默默地又有诚意地扶持了许多对文学向往而文字缺乏锤炼的诗歌爱好者,助推他们慢慢地走上诗歌之路,成为一名真正的对社会有观察力对生活保持垂问态度的“诗人”,这是多么美好的传承!
我期待有一天,某期的“天津诗人读诗会”后,一众弟子和诗友也能簇拥着罗广才,走到一个草坪处,席地而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恍惚间,那头发花白的老人是滑富强老师,还是罗广才?春风中,我们已经看不清那张令人敬佩的美好面孔……
2025元旦黎明于沽北集贤
刘万庆,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品散见于《通俗小说报》《天津文学》《湛江文学》《五台山》《延河》等文学期刊以及《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东方艺术》等报刊,《捧角儿》《本草》连续两届获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说一等奖,著有60万字文集《泪竹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