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图书馆敲键盘
作者:以东
风渐寒,秋将远。11月下旬,拽上秋的尾巴,我又来到活力之城深圳。
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11月份是深圳全民读书月,不是读书周、不是读书节、而是读书月的这一全民活动已连续进行25年了。今年,我没赶上文化大咖们的开坛设讲,文峰论剑;也没有见到各种文化活动的人海书香,万分惊艳。我只能到图书馆看看,平时忙忙碌碌的深圳人,那一种热爱读书、崇尚文化、沉浸书城的别样的、崭新的、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那天是星期一,我坐地铁前往位于红山的深圳图书馆北馆,从A出口没多远,喧嚣的世界就逐渐抛在身后,图书馆的安静是如此显眼,我就像走到一片无人放牧的草原,静得只有风语和心跳。
看到那一个熟悉的雄奇瑰丽的图书馆,我又想起了今年7月份第一次到那里时写下的两首诗:
深圳图书馆 北馆
其一
菱格纹路蜂窝楼,
书页展开艺术舟。
澎湃其中终饱满,
沉浸其里天道酬。
其二
立体书城天下奇,
宛如科幻太空梯。
一阶一步铺灵慧,
累万积千在咫尺。
星期一本是休馆日,正门已经关闭,只留出北书房。那天一进去,我发现里面已经被抢坐、抢站,满满都是人,应该有百把个的座位已被清一色的年轻人给霸占了,这里没有地铁里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的倡议和规矩,快、抢、静是这里的主旋律和文明风,在这里上个洗手间也会小跑,外出接个电话也是脚不着地,他们很像一群鼓噪在竹笼里的饥饿的小鸭子,见到洒满地面的米粒,放开笼口的瞬间,它们就会快速地抢,安静地吃,其专注和入迷,看得叫人悦心、惬意。现在,眼前跳动的鼠标正在导引着他们的世界,手边打开的图书不管厚薄,都成了他们的临时仓库,他们自由进出,多拿或薄取,举重若轻,自信从容。
我轻轻地走过他们的身旁,心里在独自思忖,深圳是一块淘金之地,是什么让这些人闲下赚钱的手,痴迷于读书、醉意于阅览呢?他们背后的利益支撑点在哪呢?
我想起了那句话:“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2005年11月,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申办口号,得到深圳市民及全国各地热心人士的热烈响应。其中,没有深圳户籍的外来妹郑惠琦想出来的那句“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脱颖而出,成为深圳申办第28届大运会的口号,后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又被评选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一”。开放的深圳,多元包容,文明交汇,与世界没有距离。我想,这应该是当时这句话的主要意境。但是,放长眼光,我们看到,古罗马为何衰落?因为当时的罗马太物欲横流了,不读书,不追求长远,结果只能衰亡了。深圳要永远居于潮头,“与世界没有距离”,不和古罗马同样的命运,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力卓著的城市,与全民阅读息息相关。全民阅读是深圳前进步道上的漂亮选择。
我还想重复博科娃的故事。
博科娃当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她在出席大运会开幕式期间,参观了深圳中心书城,在这座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店,当博科娃看到很多人席地而坐埋头读书时,当听说许多父母会把孩子放在书城读一整天的书时,她感叹:“这里的人那么热爱读书,阅读在这座城市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1个小时的参观之后,博科娃意犹未尽,当晚,她和丈夫不用当地领导陪同,又悄悄到书城里慢慢逛,慢慢感受。在深圳寸土寸金的中心区,不仅有最大的书城,还有图书馆和音乐厅。深圳这么年轻,却已经举办了那么多届读书月,每年拿出整整一个月用精彩活动推广全民阅读。耳闻目睹这一切,博科娃感慨地说:“我去过很多地方,到过很多城市,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像深圳那样,那么多家庭、那么多孩子聚集在书城尽享读书之乐。这快乐温馨的场面,我永远都会记得。”
博科娃一天逛两次书城,成了深圳的一段文化佳话。后来,博科娃又一次次点评,一次次交流,并亲手把“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光荣牌匾颁给了深圳。
深圳多年“高贵的坚持”,终于赢来了“高贵的荣誉”。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一直以来,深圳全民阅读之风越吹越劲。深圳除了有区级图书馆,还有大大小小的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小朋友放学了到图书馆看书写作业是普遍的事情。当然读书也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我曾经用秃笔闲墨,记录了我见过的一些有趣的真实镜头:
图书馆前姐妹花
龙钟姐妹乐悠哉,
白发珍珠贵气开。
菜位茶摊不靠近,
谁人知是读书来。
我以前读过《华为工作法》,书中介绍了华为就是凭着读书这一招,凝聚了19万员工的忠诚。他们列出了华为员工必读书籍清单,包括《打胜仗的策略》《影响力》《技术的本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等等,这些书涵盖了领导力、商业思维、组织变革等多个方面,能够帮助华为员工提升思维高度和管理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读书,使华为走上了世界之巅。
开创新能源汽车奇迹的比亚迪,靠的是天才工程师王传福和他的工程师团队以梦为驱动,发现重大需求,垂直深挖的科学精神。后来有人据此写了一本书,叫作《比亚迪 三十而立 工程师之魂》,该书深入展现比亚迪30年发展历程。作为比亚迪官方唯一授权图书,其内容翔实、权威,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尤其是工程师、企业管理、营销人员,或者想破茧成蝶、成为巨富者的必备图书。
从读书到创业,创业成功再出书,华为、比亚迪这些在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书写和演绎的,都是一样骄傲自豪、一样激情澎湃的励志故事。
又是一位难求的一天,我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向前台服务生借了一个坐垫,在一个角落打起了地铺。看着周围大伙的读书样,不知怎的,当时我的心思并不在我手中借来的那一本,而是我包里的《写给小城》。
《写给小城》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里面记有我在小城的那一天校园早晨,收到的那一束嫣然鲜花,还有我家门前的心心念念的那一棵榥伞枫。乡野遐思,草木鸟树;街头转弯,天光云影。小城小事,雨日晴天总关情。书里的每行每句,都是我先从我的母语壮话“翻译”成桂柳话,再从桂柳话“翻译”成普通话,几经周转,才能成篇成文。有的读起来语序不合正统口味,有磕巴有拗口,就像走弯弯的山路一样,但它却像我家乡东汾的田园一样清新,像小城田东的芒果一样醇厚。我突发奇想,如果我的这一拙作,能成为这个地面上有六层楼高的图书馆中的一分子,有一天也会成为这么多人中其中一人专注的对象,让小城的纯朴和真诚,也随着书香弥漫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于是,我把包里的《写给小城》掏了出来,用手拂拭封面,小心地交到前台,并说出了我的想法。两个服务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她们查书号,了解出版社,打了一通电话,又很仔细地从头到尾翻看一遍,最后把我叫到身旁,再一次认真确认,就工整地、一笔一划地填好捐赠证书,并用双手郑重地把盖有“深圳图书馆”红印的折叠式捐赠证书交给了我。
看着证书里写的“大作藏之名山 风节嘉惠书苑”几个大字,欣喜和愧疚从我的心头掠过。当时我突然想起法国思想家卢梭写给自己的札记的一段话:
“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时,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仍然身处孤寂之中,再回头去读它们,我会想起我在撰写它们的时候得到的那份温馨的感觉。旧梦重温,时光重现,由此等于生命延长了一倍。”
林木丛花一路开着,没想到此得以厚待,书林藏书,感慨万分。不求生命延长一倍,只盼书香芬芳岁月。
我给证书拍了照,发了朋友圈。仁兄珞迪的赠诗来了,标题像他的感情一样长:
贺梁耀鲜先生捐赠大作文集
写给小城集大功,
鹏城捐赠显从容。
文章得失堪评读,
雅殿芸编供赏崇。
我诚惶诚恐,也揍了几句,把心中的那份感触和感谢捎了过去:
和珞迪兄
藏在名山非劲松,
沟边小草亦从容。
邀约诸慧同闲步,
细雨微光共赏崇。
接着又有几位文友在那里唱和吆喝,骚客争讴,热闹一番。我经不起这番挑动和鼓煽,第二天就把电脑搬到了图书馆,平生第一次到这个专供读书人奢侈的地方敲起了键盘。
这是我在深圳图书馆写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在这个有着特殊氛围的图书馆做个新的开始,我要把在深圳见到的美好通过键盘跟好友和读者们分享。
运动步道起始点经常有这样的一句话:“你不需要很厉害才能开始!”
2024年12月5日
作者简介:以东,本名梁耀鲜,男,壮族,出生在东汾,工作在田东,现居住在广东。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写给小城》《诗意烟火》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