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乌兰察布之夜火出圈与叫得响漫谈

常耀宗2024-11-21 17:03:32

乌兰察布之夜火出圈与叫得响漫谈

 

作者:常耀宗

 

乌兰察布之夜何以火出圈

 

乌兰察布之夜自2023年开街运营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与丰富业态铸就了“不夜城”的美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逛、消费,成为乌兰察布向外界递出的一张文旅名片。“不夜城”火热出圈,受到了游客的广泛赞誉,其缘由何在?

从宏观上说,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此为其一;其二,作为“避暑之都”的乌兰察布,天气凉爽舒服亦是一大主因。从微观上看,乌兰察布之夜之所以火热出圈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不夜城”街景新颖亮丽、内涵包罗万象,夜游的魅力悄然铺展开来。全长500米的街区,汇集了古风古韵、现代文化、智能夜游等多元主体“凝聚力”,形成了集美食品鉴、儿童娱乐、沉浸体验、打卡互动、演绎欣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新地标,可为游客带来“玩、赏、逛、吃”多层次的全新体验。在这里,有展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国潮机器人,也有展示农特产品的非你莫薯、麦香、柿柿如意、安格斯肉牛、田牧雪糕,还有展现各民族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蒙古马,以及多种文化元素相嵌相容的别致建筑,招引诸多游客来此打卡拍照。在这里,既有七彩滑世界、惊险刺激的天空步道、彩虹滑道等大型娱乐项目,又有网红大秋千、蹦蹦床等一系列亲子互动游乐项目,还有精彩的马戏表演……一步一景,一步一娱,赋予“不夜城”更广的场景、更多的内涵,使其获得了生机与活力,为人们增添了几多雅致与惬意。

聚人气与汇商气有效结合。“不夜城”从内部机制入手,采取了开放式运营策略,敞开大门,免收大门票,广大游客进出自由,随意游览,如此一来集聚了大量人气,进一步激发了消费信心,提升了消费热度,实现了人气商气“双提升”。譬如,在街中心高高的亭台相会台上,主持人一番精彩的解说,引来两位女士两位小伙大方地走上相亲台,双方在各自介绍的过程中,俩小伙对俩女士均产生了好感,声称年龄、地域等都不是问题。于是,主持人让双方互加微信方便联系,最后台下围观的游客为他(她)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前世今生皆是缘。别致、有趣的“搭桥”活动,为当前快节奏生活中的大龄男女相识相逢提供了大好机会,颇具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免费项目,使“不夜城”实现了巨大的客流量。

其次,多元文化元素融合很好地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夜城”以精致国潮文化为主线,游客在体验昭君出塞、汉唐鼓舞、蒙元文化特色的同时,还能体验篝火盛会、塞上弦乐等蒙古族风情。街内提供的汉服租赁、民族服饰、妆造拍摄等服务,可以沉浸式体验汉唐风情和蒙元风情,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在雄壮美妙的音乐伴奏下,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听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今夏,“乌兰察布之夜”打造了沉浸式大型情景歌舞剧《金雕飞起的乌兰察布》。该剧演绎了历史长河中发生在“乌兰察布”这片热土上的动人片段,从远古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古代丝路的热闹繁华,从乌兰和察布的浪漫爱情故事、西口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到今天乌兰察布的蓬勃发展,50分钟的古今“穿越”,震撼的视觉效果,将乌兰察布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赤峰游客刘佳琪说:“来乌兰察布之夜观看《金雕飞起的乌兰察布》歌舞剧后,深入了解了乌兰察布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很有感触,也非常震撼,特别喜欢这座城市。”可见,文化就是软实力,软实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发挥影响力,产生吸引,让人们在其中体悟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再次,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社会双向发展。每当夜幕来临,火爆全国的淄博烧烤、大连鱿鱼、长沙臭豆腐等各种小吃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卓资山熏鸡、丰镇月饼、凉拌莜面、烤土豆等琳琅满目的美食,深受游客喜爱。璀璨灯光秀、国潮电音、泼水活动、舞狮表演、啤酒电音节等系列活动场景点亮了乌兰察布之夜。“不夜城”于2023年6月16日开街,累计运营120天,客流量突破461万人次;2024年1月26日至2月7日冬季项目累计营业30天,实现客流量150万人次;2024年6月8日至9月12日,累计客流量375万人次,景区营业额达2633万元。这标志着不夜城正在填补乌兰察布“夜经济”发展的空白,拓宽了我市夜间消费新领域。同时,“不夜城”运营期间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商场等产业发展。察右前旗日均新增游客超10余万人,乌兰察布高铁站日均新增客流量1万多人,线上住宿营业额增长40%,成为察右前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此外,在“不夜城”的带动下,当地就业市场也迎来了新机遇。据统计,其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实现收入2600万元,间接带动就业3100人,实现收入5200万元,从而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相融合是加快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不夜城”文旅项目的持续更新、不断迭代升级,更多精品、更好服务将会随之而来,相信,乌兰察布之夜必将成为乌兰察布新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四面八方的游客也会在文旅融合共通中收获更多的美的享受。

 

乌兰察布之夜因何叫得响

 

一条街带火、叫响一座城。现如今,一提起乌兰察布之夜就让人联想到乌兰察布市,令人对乌兰察布市充满无限向往。

长期以来,乌兰察布缺乏高端、具有显著亮点的文旅综合体,乌兰察布之夜的出现从结构上正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名单属实至名归。

从外部来说,乌兰察布之夜在大众中引起关注和认知,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赢得了普遍赞誉,这与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等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分不开,由此扩大了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内部来说,乌兰察布之夜之所以出名,是其从建设以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探索、实践、改进的结果,具体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需要把握:

关键因素之一,悉心创建消费产业链集聚区。时下,夜消费需求已从单一的观光购物转变为追求“沉浸式”综合体验,产品多元、特色鲜明的夜文旅集聚区愈来愈受到游客的看重。乌兰察布之夜在建设各类项目时,主动顺应和把握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趋势,坚持“一切围着游客转”的原则,从结构和内容上打破以花灯、彩车、小吃摊为主的传统夜市模式,悉心创建集观光游憩、文创体验、特色餐饮、精品零售、互动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夜消费场景,引导和鼓励商户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受众,开发多样化夜消费产品,推动文旅消费产业在乌兰察布之夜街区形成链集聚。同时,通过广泛征求游客意见建议,及时优化消费环境,站在游客的立场推出产品和服务,很好地响应游客“吃喝玩乐购”需求,持续为游客创造长期价值,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真正让游客来的安心,留的舒心,玩的开心。

关键因素之二,多元主体协同实现互惠共赢。乌兰察布之夜项目建设秉持发挥各方优势、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各方共赢的理念,积极构建政府、企业、个体工商户、农牧民共同参加、一起受益的商业运行模式,政府重在支持引导,当好“管家”和“保姆”;企业“当主角、坐正席”,负责项目投资建设;个体工商户和小商贩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带动周边农牧民拓宽农产品售卖渠道,开办农家乐、牧家乐,实现增收致富。据初步统计,该景区节假日期间日均游客超10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2万余人,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

关键因素之三,游客消费体验众多且向好。乌兰察布之夜以全面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消费体验为突破口,构建起多元化夜间消费体系和新业态经营平台,如此游客不仅可以享受“敦煌鼓舞”、“塞上琴弦”、“唐宫夜宴”、“北疆文化”等视觉文化盛宴,而且可以品尝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火爆全国的美食小吃。今年,街区经过提档升级,还加大了本地产品营销推荐力度,新增丰镇月饼、卓资山熏鸡、平地泉豆腐等当地特色美食商铺,开发具有本地味儿的夜文旅产品。到目前,已带动本土特色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2500多万元。

此外,汇聚四方人气,打造旅游核心品牌,全产业做大景区四季旅游。乌兰察布春之夜精彩演出点缀春日美好,乌兰察布夏之夜热闹街区点亮夏夜星空,乌兰察布秋之夜营造多彩绚丽独特风情,乌兰察布冬之夜冰雪嘉年华点燃冬季激情,努力让广大游客能够享受到四时皆美、特色鲜明的旅游消费体验,推动全域文旅长远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地标,除了要注入文化元素外,同样应重视夜游场景的开发与创新,这样才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释文化因素的市场价值,揭示文化夜游的独特之美,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带来强劲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乌兰察布之夜不会落幕,它形成的品牌效应注定长时间延续,它带给乌兰察布乃至其他地区的启示和影响将是持续的、深远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