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时间煮雨(外一篇)

池征遥2024-11-09 17:03:25

时间煮雨(外一篇)

 

作者/池征遥

 

时光如水,悠悠流转,每一滴都藏着故事,每一滴都煮着岁月。雨,自古便是诗人墨客的心头好,它不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岁月的印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年轻时的我们,总喜欢在雨中寻找浪漫,雨滴落在屋檐上,犹如珠帘般摇曳,映照着我们青涩的脸庞和懵懂的心事。那时的雨,是甜蜜的,是梦幻的,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也陪伴我们走过了无数个无忧无虑的日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长大,开始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雨,有时如一位智者,它在我们失意时给予安慰,在我们困惑时指引方向。在客舟中听雨,听着那淅淅沥沥的声音,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响,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沧桑。

 

而当我们步入暮年,“老去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那时的雨,更多的是一种沉淀和回味。我们不再为生活的琐事而烦恼,而是静静地坐在僧庐下,聆听那雨滴落在地面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一首古老的乐曲,唤起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庶足与平和。

 

时间煮雨,雨煮人生。每一滴雨水中,都蕴含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希望。我们在雨中成长,在雨中前行,最终与雨融为一体,成为那悠悠岁月中的一部分。

 

如今,当我们再次站在雨中,听着那淅淅沥沥的声音,我们不再有年轻时的冲动与浪漫,也没有中年时的迷茫与困惑。我们只是静静地站着,感受着雨水的温度,聆听着岁月的回响。我们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雨都会陪伴在身边,煮着我们的人生,也煮着我们的回忆。

 

愿我们都能在流逝的时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幸福与美好。

 

又到记者节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色彩。而记者这个职业,以其独特的使命和责任,探寻真相的脚步与历史的回响,诠释着时代的精神与风貌。

 

记者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中国。当时,新闻工作者们为了争取言论自由、报道真相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作为时代的见证人,不仅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还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史记载,1934年8月,杭州新闻记者公会倡议每年9月1日为记者节,以争取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这一倡议得到了全国各地新闻界的积极响应。1937年11月8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范长江等24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由此,每年的11月8日,就成为了全国新闻从业人员的特定节日。

 

如今,记者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节日,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赞美与表彰,更是对他们职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如同探照灯一般,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只为获取最真实、最准确的报道。他们的每一次采访,每一次报道,都是对真相的探寻,对公正的坚守,传递着正能量。

 

然而,探寻真相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记者们时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甚至有时会遭遇危险和威胁。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坚守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勇气,让我们深感敬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让我想起了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同事们,借此节日向他们及所有的记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们的工作愈发显得重要。他们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需要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采访报道。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让公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记者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刻。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需求,如何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和传播价值。

 

今天,我们奋进在新时代的路上。愿记者们的笔触更加犀利,镜头更加明亮,声音更加有力。愿他们在记录时代的同时,也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传递更多的光明与希望。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