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水族端节印象

王有龙2024-11-08 06:53:41

水族端节印象

 

作者:王有龙(贵州都匀)

 

儿子与三都周覃镇的水族同学在大学相知相爱,最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我才有幸与三都水族同胞成为亲家,端节来临之际受亲家邀约,总算过了两回端节,对端节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

 

端节,是流行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归兰乡水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一般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约在农历十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时长49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水族端节戌日晚上,主人家在堂屋中央安上一张八仙桌,桌上设五只碗、五双筷子、五只杯子(或九或七,按家人多少而定,但只取单数),杯子里斟上家酿米酒。在靠近神龛的那一面,设一盘预先用小锅煮好的鱼包韭菜,一盘糯米饭,置几碟果品,设八杯茶水,神龛上安一座香炉点上香。供桌四周摆上八张椅子,以等待列祖列宗的魂灵回家入位就座,享受后人的礼拜。供“端”席面一切布置停当,烹鱼灶堂开火,接着全家齐集饭厅吃团圆饭,团圆饭以前只吃素菜。亥日晚上邀约亲朋好友来欢庆。这天晚上哪家来的人越多,主人家越发倍有面子,来年风调雨顺,福分多多。客人走了,主人家就可以吃荤了,但荤油绝不能沾染供祖席面。团圆饭后,寨子里的男女各自聚众到各家各户观看各家过端节情况,在堂前共碰杯吆喝三声“秀-秀-秀-”杯中酒一饮而尽,再吃点糯米饭或肉食,以示共庆同乐。

 

水族端节传统的庆典活动主要有家族祭祖、端坡赛马、文艺表演、体育竞技、铜鼓和木鼓演奏等。

 

水族端节赛马,是节日里具有吸引力的节目,端坡又叫跑马坡,在起点的地方一般比较平直,道面也宽,过了约50米,道面就狭窄了,而且还升高成斜坡,坡高可达四五十度,道路窄的地方只能容二匹马并行。其竞赛方式是:开道仪式后,众骑手便纵马扬鞭奋蹄驰骋,所有的骑手都循环往返地多次跑马,同时,是自由结伴陆续起跑。水族骑手一般是身穿轻装,马匹只备缰绳,不配马鞍和脚套,骑手骑在溜光的马背上,两脚夹着马肚子进行比赛,优胜者将获得红绸冠马首,以示荣耀。 亥日早上祭祖后,男、女老少便穿上新衣,欢天喜地涌上端坡。所有水族的青壮年、少年只要有一匹马就可参赛。比赛时骑手不分年龄大小、马匹不分优劣,3~5人一组就可比赛。一般妇女不直接参加比赛,但都喜爱观看,为自己的亲人加油。比赛时,端坡上人山人海,笑语喧哗,人欢马嘶,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端坡赛马中得到尽情的宣泄。

 

现在三都县创新发展,以马元素为核心,依托水族群众爱马、喜欢骑马、崇尚赛马的传统民俗,以节假日为契机,面向全国马术俱乐部发出邀请,有湖南、北京、广东、广西、湖北、澳门、香港选手应邀到三都西部赛马城参加端节赛马邀请赛,并组织乡村跑马大赛、村级赛马选拔赛打造贵州“村马”活动。趁此良机,融入民族特色舞蹈、音乐、马尾绣、水族剪纸、特色服饰等非遗文化,展示出善良、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日常生活、生产场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马文化、水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打造“超级星期六”,将“贵州村马”赛事与水族重大节日(端节)的端坡赛马、端宴、民族文化展示等深度融合,并延伸开展马队巡游、马术表演、篝火晚会等,让每一位参与者沉浸其中,体验了一场情感深度融入的视听盛宴。

 

2024年到三都打卡“村马”、体验民族文化风情成为了不少游客假期出游“心选”。

 

需要创新思维不可少,三都县在宣传自己的同时,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和非遗,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浮一大白!

 1

作者简介:王有龙,《中外诗人》注册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地带》与《书香神州》签约作家。贵州都匀人,布依族,中师时代创立文学社绵延十余载,1993年8月成为园丁。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个人作品专辑,参加各类诗词赛多次获奖,发表诗作散文300余篇(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