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爷爷
作者:吴建英
时至今日,我的爷爷离世已21天了。想想,亲人从此一去不复还,我的思念之情遂更甚……
回想爷爷刚逝世,姑姑们相拥而泣,年近七旬的父亲放声痛哭,深切呼唤他的父亲时,作为孙子的我,真是心如刀绞,悲痛万分。明明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人之常情。然而,这对于成年以来第一次失去亲人的我来说,骨肉之情还是难以割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常常夜不能寐。
我的爷爷1929年出生在丰镇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极艰苦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3岁丧父,后随着母亲的改嫁去了兴和。不幸的是,母亲在他9岁时也撒手而去。不得已,他投靠远嫁到岱青山的姐姐,即我们现在的老家,为了生计,他谋了份为地主家放羊的差事,勉强混口饭吃,也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天有不测风云,谁知爷爷在十四岁时染上了传染病,据说和现在的“非典”和“新冠”差不多,因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都在打日本鬼子,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类事情,一旦染病全凭自己造化了。于是爷爷被“安置”在柴房,是他姐姐不顾自身安危,每天送点面糊、米汤的照顾,爷爷总算捡回来一条命。这事是后来我听我奶奶说起的。
记得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后最爱听爷爷讲故事,有民间传说,有旧社会真实事例,比如活捉土匪增大山,村民联合打土匪,最爱听的是关于狼的故事,这多半是他的亲身经历过的,一听就是大半夜,可是听完故事我和妹妹们就不敢回家了,夜里从爷爷家回我们家要经过一段很黑的路,每次都是奶奶拿着手电送我们回家,这也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吧。还有一次聊天,不知怎么的就谈起了‘现大洋’的话题,我笑着问爷爷:“你没给我存下几块现大洋?”他说:“爷爷有今天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爷爷成家时,是你表大爷支援了一个油灯柱,二老姑支援了一个手拉风箱,加上一个泥瓮瓮就是全部的家当,哪还有什么现大洋?这些,也许现在说起来你们也不信。”……哦,就这样,我对爷爷苦难的前半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爷爷没进过一天校门,但是我最敬重的人就是他。他一生公道正派,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周边村口碑很好,这是令我们后辈值得骄傲的。爷爷没有文化,却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放假回家,当时几个姑姑们也回去了,全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了一起。奶奶做好了香喷喷的农家饭,姑姑拿上了碗筷,我紧挨着爷爷坐着,正准备上前取碗,这时爷爷用手轻轻磕了一下我的腿,小声说:“你和你爸换一下位置”。说这话时,他没让其他人听到却又纠正了我的错误,还顾及了我的颜面,这件事对我的印象很深。在他的脑海里,亲归亲但规矩是不能变的,他常说:“坐要有坐像相,站要有站相,吃也要有吃相,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不能少。”。在爷爷的引导下,我们全家虽然算不上是礼仪之家,但从上至下在这方面做得还算不错。其实餐桌礼仪任何时候都是有讲究的,如果一个人不懂餐桌礼仪,坐错位置会让全场人不舒服,也会被人看不起的,这一点爷爷算是我的启蒙老师吧。可惜很多家庭现在已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了,孙子成了爷爷,爷爷成了孙子,被挤在了一边,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文明礼仪,礼让三先统统丢在脑后了。这也许是物质丰富的缘故罢,但无论怎样,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不能丢失,而要继承发扬。
爷爷教育我们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常常以身示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的爷爷对待子女向来严厉,就连我的叔叔也挨过打。我的叔叔是家中排行最小的,被爷爷视为“宝贝疙瘩”。爷爷奶奶对我叔叔小时候的娇惯是出了名的,但是却有分寸。该叔叔承担的责任爷爷毫不含糊地让他承担。叔叔成家的时候和爷爷成家时的条件有点相似,只是高了一个档次。布立柜,纸箱箱磴块木板板就是个橱柜,风箱变成了电的了,就连碗都是奶奶用羊羔皮换的,不同的是进城租房住了,当时爷爷也是不遗余力倾其所有为他成了家,剩下的全靠他自己了。经过20多年的打拼,现在其他个5姊妹,叔叔都照顾的很周到,谁家有困难他都帮着解决,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我25岁那年,八月十六准备骑摩托车去老丈人家,这是农村的习俗。我把摩托车停在了爷爷院内,当时爷爷正在打扫院子,他看见我,停了下来说:“你穿的这叫啥衣服了,灰蓝墨绿的,这能行?说罢,他把自己洁白的的确凉衬衣从身上脱了下来要我换上,我把我灰蓝墨绿的体恤衫脱了下来,实际是墨绿色的也不难看,可是这与爷爷的要求有点不符。“把摩托车擦干净点,进村的时候一定要慢点”,我便遵照爷爷的话执行。我知道,爷爷这是要求我注重仪表注意形象要懂礼貌,这就是我的爷爷,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在细节上他会教我怎样做,正所谓大道至简,大行至朴。
记得我九岁那年的夏天,我随爷爷和另一位老人,去30多里远的鄂八坪村买葱秧。当时没有啥交通工具,我们一大早沿着崎岖的山路徒步前行,到那村时已是一点多钟,天气非常炎热,供销社的售货员早已下班,当时也没有饭馆,我们只得去菜园买上葱秧,好不容易等到供销社了上班,爷爷给我买了个提江饼,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我回来的时候巧遇同村的大孩子,他们是骑飞鸽自行车去的,爷爷把我安排到他们的自行车上,他和那位爷爷背上葱秧原路返回,这就是爷爷对我的爱吧。
还有一次,当时爷爷家养了一条大黄狗,好像有炕沿那么高,我被黄狗追着跑进了家,险些被咬一口,站在地上惊魂未定。爷爷上来就打,说:“自家的狗你怕它干啥?”听罢,我来不及委屈,拿起木棍追着那条狗就打,谁知狗见我发火狼狈而逃,至那以后,狗再也不敢咬我了,我也不怕其他的狗了。在爷爷看来,养狗是看家护院的,咬自家人是不对的,再说了一个小伙子被狗追着咬算啥男子汉,以后能成啥气候?这就是我爷爷处理问题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此后我便学会了自强自立。
助人为乐是爷爷的美德。记得我小时候的一年,安徽遭水灾,当地农民流离失所,大多数出来要饭,有的拉个猴子,有的领几个孩子进村乞讨。那个时候村里人也不富裕,只是勉强够吃,村里因为天天有人来要饭,有的人家把门一锁跑了出来,估计是招架不住了。爷爷却把他们领回了家,一簉褛花卷吃了个精光,说咱们好歹够吃,远路风尘的跑出来不容易。平时,爷爷在村中与人和平共处,有求必应,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从不让人受委屈。记得爷爷64岁那年,放马回家途中滑倒,大腿骨折,村里人们纷纷赶来,其中有本地接骨匠,说是错位了,用土办法矫正,疼的爷爷直咬牙,其实是骨折了。那次爷爷住了三个月医院才康复。其实那场灾祸本可以避免,因为回家还有另外一条路,既平坦又好走,只是那条路要途径好几块莜麦地,淘气的小马驹总要进去跑几圈,爷爷为了大家的利益不受损失,这才受了伤。
公道正派是爷爷做人的根本。记得每到过时过节爸妈都要准备礼品安排我们字姊妹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其他亲戚送去,我的爷爷每每得知姥姥的那份送到了才肯留下。有一次,姑父给我家做木工活,爷爷对我说:“你用谁都是用,省得让外人挣了”。这就是我的爷爷,他从不会因为亲谁而偏袒一方,其实事后我的姑姑只要了一点,亲情所在,我也不便勉强。
说实话,我欣赏赏爷爷的为人处事风格。多年以来,家族中在爷爷和老爸的带领下,紧密团结,风雨同舟,遇到困难大家一起上,不分你我,在处理问题上是非分明,从不含糊。这就是我的爷爷虽然没有留下家财万贯,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亲人是上苍的安排,这不是谁能选择的,大家一定要珍惜亲亲,不管谁是谁的谁,遇到了就是上辈修来的缘分,一定要顾及彼此的感受,能给与的就不要索取,多一份感恩就会少一份遗憾。亲人一旦离去将永不可复得,愿亲爱的爷爷一路走好!
(作者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作协会员、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