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诗韵
作者/池征遥
庐州灵秀之地,蜀山巍峨耸峙,屹立于江淮之间,恰似仙境遗落。
其名由来,精彩纷呈。传说昔有蜀中高僧,千里迢迢,莅临山麓,结庐修行,弘扬佛法。因怀恋家乡之水,勤勉凿井,竟得澄澈甘泉,遂命名为蜀井,山亦由此得名。
蜀山乃国家森林公园,山体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恰似一顶巨大锥型草帽遗落人间。其海拔虽仅二百八十四米,相对高度不过二百四十余米,却绝世独立,傲然隆起。
这里有死火山遗迹,岁月留痕,地质之奇,铸蜀山之独特。
这里流传着“大蜀山,小蜀山,二郎神,一肩担”的民谣。据说二郎神把家乡四川灌县的两座山用扁担挑出来,准备挑到东边填海。当他负重飞到合肥上空大西门外时扁担折断了,一座山飞了出去,落在合肥西边40多里的地方,叫做小蜀山;重的那座则是大蜀山。还流传“碧霞门内,糖鸡石藏,神龙之愿”,也是蜀山传说的一部分。据说,大蜀山里有个叫碧霞门的地方,藏了七块叫糖鸡石的神石,一旦集齐七颗糖鸡石就可以召唤叫不顶龙的神龙,它可以满足召唤者三个愿望。但每一颗糖鸡石都有合肥上古神兽龙鳞马守护,让人难以靠近。这些为蜀山增添一抹神秘色彩。
这里地势险要,为古代军事重地。历代王朝皆在此设防,以抵御外敌入侵。蜀山之巅,曾见证无数战火硝烟,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
这里曾汇聚众多英雄豪杰。近代抗日英烈蔡炳炎将军,英勇无畏,东征北伐,屡立战功。淞沪会战,喋血抗倭,壮烈捐躯,英名长存,激励后人。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之子陈延年、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许继慎、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步文、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炳辉和彭雪枫等在此烈士陵园长眠安息。
这里以其美景著称。春日,山花烂漫,蝶舞蜂忙,生机盎然;夏日,绿树成荫,清风送爽,避暑佳地;秋日,霜叶如丹,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冬日,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宛如童话。
山中,奇物屡现。小麂穿梭,灵影跃动,添蜀山之灵秀。仙八色鸫,羽彩斑斓,如灵鸟下凡,增辉山林。仙女虾游,仰泳之姿,现于蜀山清泉。貉为山林增异。流传千古的长生之树、灵泉之木、医神之株,护佑蜀山之生灵。
古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篇,千古传唱。
张问陶,才情超逸,世称诗书画三绝。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韵味无穷无尽。游历蜀山之时,诗兴勃发,留下诸多佳作,为蜀山增添一抹诗意光辉。张翰诗曰:“郡城西接蜀山头,夏木千章苍翠浮。蜃起南巢疑贝阙,水环神姥即青邱。”将蜀山之景绘就成一幅壮阔的画卷。黄道日诗曰:“春色坐来晚,山间尽日青。无风云黛合,欲雨草烟腥。泉涌留僧异,龙枯结冢灵。湖天遥在目,极望若为醒。”把蜀山之春色、风云、泉涌等景致刻画得细腻入微,令人心驰神往。董鋆诗曰:“蜀山兀兮云霄近,古树苍然岁月深。”生动展现了它的雄伟与古老。
立蜀山之巅,极目远眺,水之灵秀,润泽万物。巢湖波光粼粼,浩渺无垠。南淝河,合肥之母亲河,奔腾流淌,河水滔滔,穿城而过。十五里河,潺潺流淌。犹如一条条丝带,将蜀山映绕,孕育无尽希望。
观庐州之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历史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融合,让人陶醉其中,感慨万千。
路之蜿蜒,四方联通。周边道路纵横交错。长江西路、黄山路等主干道如条条巨龙盘旋,连接蜀山与城市各个角落。山林间小路,曲径通幽,或青石铺就,或泥土夯实,漫步其中,可感自然之韵律,悟人生之真谛。
桥之精巧,别具风情。清溪路桥,横跨溪流,如彩虹卧波;天堂寨路桥,气势恢宏,连接山与山之脉络。构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为蜀山增添几分独特韵味。
寺之巍峨屹立。蜀山南麓开福寺,始建唐时,慧满法师卓锡于此。红墙黄瓦,庄严古朴,气势恢宏,乃华东单体最大寺庙,素有“小故宫”之美誉。晨钟暮鼓,梵音袅袅。令人敬仰,吸引众多信徒与游客前来朝拜、游览。
嗟乎!蜀山,合肥之瑰宝,庐州之明珠。如一位慈祥的长者,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又如一位神秘的仙子,散发着无尽的魅力。愿汝永葆壮丽青春,绽放璀璨之光,在你的怀抱中,感受生活之美好。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