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松茸(二)
作者:白庚胜
捡松茸的时点最好选在早晨、雨天,特别是微雨的早晨。因为松茸喜湿,天一亮,雷一响,雨一落,它就要纷纷从地下伸出褐色、圆圆的头顶,或展开伞盖,伸长又白又嫩的腰肢了。它们有时是几朵独耸,有时是十几朵、几十朵连片成堆,高低大小不同。而干旱天,它就出得少,还容易干瘪,或被虫蛀、蛇咬。
对我们这些外来户而言,捡松茸大多得不偿失,总是漫无边际地绕山瞎碰,循土著居民所指的大致方向按闻味、寻踪等方法寻寻觅觅,屏神凝气地在松树与青㭎树杂生的坡面,艰难辨识腐叶与松茸的异同,几与东北人进长白山苦苦“喊山”无异。若有所发现,人们就欢喜鼓舞、弹冠相庆,毕竟松茸味太香,松茸名太大了。而每每见到刚被别人采过的痕迹、或所做的伪装,则扼腕叹息。像我,更是幻想着把有关圃内壤土都挖回家种在水槽边,随用随捡,再不劳空跑山山岭岭。
母亲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我父亲年轻时曾有一次到震青山去捡松茸。正当绕了一天一无所获要回家时,突然见好几朵松茸露头于一丛青㭎树下,使我父亲欢欣若狂,绕着它们又唱又跳,不断感谢阿普三多的恩典。然而,当他还没有跳完唱完,却见他的“发现”被另一人“再发现”,把所有的松茸一采而空,气得我父亲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从此,我们村里还多了一首打油诗:“向南见松茸,不捡先歌舞;歌舞还没完,松茸影全无”。向南是我父亲的小名,说得我们很没面子。
但是,与父亲不同的是,我都有过一次堪称“松茸缘”的初恋:初中毕业那年,我以很高的分数考上地区师范学校,在十里八村名声大作。上这个学,学校提供一切学习费用,毕业后还能成为国家干部拿工资。但是,我家里很穷很穷,竟无钱去买一件上学后穿的好衣物。
为了体面上学,我决定在报到之前去震青山碰碰运气,说不定还有一些秋松茸等着我呢!
一个天意稍凉的清晨,我又一次爬上那座熟悉的山岭。想不到,正当我接近山腰时,随着一阵“悉悉率率”的声音从在侧黄栗树下传来,我本能地缩成一团蹲下观察,生怕碰上了黄熊。结果,随着黄栗树枝被拨开,眼前闪现出一位水灵灵的大姑娘。她挽发,蓝布衣,黑坎肩,胸前交叉着白色披肩带,背后斜挎着赶街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东村有名的大美女和丽泉吗?谁不知道她人美、歌甜、手巧、孝顺,人见人爱。只是,她从小父亡,与母亲及三个弟弟妹妹相依为命,虽然成绩一直很好却早早停学,帮助母亲干活挣工分。她见我愕然,就银铃般地长笑一声后打招呼道:“大秀才,你也来捡松茸?”见我的竹篓空空,她把自己的赶街篮口朝我斜了斜说:“我捡到的也不多,但仍信心满满,一会儿就会让你吓一大跳。”当然喽,谁让四周青山都是你们村的?我在心底这么嘟囔着,却匆匆向她作别。毕竟,我与她无亲无故,一男一女在深山老林答讪很不合适。在我们那里,男女之间就连一个班的同学都是不能互相交谈的。
然而,当我前去报到之日,却让我在城北前往师范的大石桥头,见到了秋雨沥淅中的和丽泉在等我!我左顾右盼,生怕被别人发现。她却大大方方、含情脉脉地把一大把零钱交给我说:“你考上师范的事,我已听弟弟妹妹告诉。真不简单,你给我们团山争了气!你上学肯定少不了花销,而你们家又那么贫穷。那天早上见你上山捡松茸,我猜你一定是在为减轻家人的负担攒钱而来,我也就连连三天上山攒松茸想帮帮你。来,这是二十元钱。收下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今后还会有。反正,我这辈子祘是完了,上不了学了。这学,你帮我上就是。”我坚决不收她的钱,因为她们家儿多母苦,也到处等着用钱。只是,面对着这颗少女滚烫滚烫的心及情和意,我的双眼一下子变得模糊,秋雨和着泪水从我的双颊上流下来。
两年后,当领到第一笔工资后还来不及向她表达一个少年朦胧的爱,我便得知她已经以十七岁的年龄嫁给了一个大她许多岁的工人。理由是,她要早日当家,她要帮助母亲并供弟弟妹妹上学。而因我所在的那个中学远在玉龙山西侧的山乡,那座震青山上的松茸是否依然年年生长、年年仍被她捡拾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至死怀念她。
真的,松茸与纳西族女子的关系讲也讲不完,不像纳西族男子的故事,总与打仗、狩猎、游牧联系在一起。一般说,在纳西族生活中,捡松茸者大多是女子。不知它们是否也像日本人那样因松茸形似男根而暗喻着阴阳合和、人鼎兴旺?东山村的情况倒是姑娘们大都宁可招婿上门,也不太愿意远嫁,离开她们的亲人与村庄、土地、山林、松茸圃。一旦有外来女子嫁入,最重要的也是尽快熟悉自家的松茸圃,并在经年后稔熟记牢有关松茸、捡松茸、烹调松茸的一切,以守住祖业,开始新一轮的传承。
由此可见,松茸是纳西族山民的营养库、小银行,更是纳西族人与人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纳西人爱松茸、捡松茸,并不像那些商人,只是为了吃、为了利,而是为了情和意,为了守护民族的道德和灵魂!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