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母亲
作者:杨进芳
我从没稀罕过牡丹的娇贵、玫瑰的浪漫,康乃馨却拥有着一缕沁人心脾的芬芳。
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家庭奔波,她的奔波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姊妹,为了她的孩子。那年,母亲和父亲因女儿是否读书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父亲认为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早晚是泼出去的水,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而母亲却认为女儿更应该读书,主宰自己的人生。父亲改变不了母亲的主意,于是愤然的离家出走,一分钱也没有留下。母亲放下身段挨家挨户的借米、借钱,只为喂饱她的我们,送我们姐妹俩能进学校读书。我记得,那时的我很小,总喜欢黏着母亲求抱抱,她也总是温柔的抱起我,亲吻我的脸颊。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母亲早就成了我的全部,是我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父亲整整离家出走几个月后才舍得回家,他刚回到家就把椅子踢得“噼里啪啦”的响,眼睛死死地瞪着母亲,仿佛母亲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母亲没有说话,也没有抱怨,而是为父亲舀了一碗饭,让父亲吃。风波在母亲的妥协下终于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又重新走在了一起,共同经营他们的小家,养育他们的儿女。
那时,父亲只要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带上他的儿子逛街、吃饭、买小笼包……甚至将葡萄、菠萝、龙眼这种昂贵的水果买回家只给他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弟。我看着大弟吃得那样香,哭着告诉母亲:“我也想吃……”母亲从大弟手中夺过几颗葡萄刚塞到我手中,大弟立即大哭起来,父亲不悦的恨着我,母亲见状连忙推搡着让我将既得的葡萄还给弟弟,我极不情愿的将葡萄还给了弟弟,委屈的大哭起来。母亲急忙将我抱出屋外,贴心的安慰我,开导我。那时的我不明白,为何我和弟弟年纪相仿,可待遇却是天差地别,一个在天上,而另一个却在泥里。
后来总算明白,传宗接代在落后和贫穷的地方更加凸现。
我看着父亲将所有的偏爱都给了弟弟,而我却什么都没有,只能远远的看着父亲与弟弟嬉戏打闹,我是既羡慕又渴望。可是,我始终不曾得到父亲的好脸色。在童年的等待中,我渴求的心慢慢,慢慢的消退,直至冰冷,当我没有了期待和憧憬,反而更加欢愉了,这是不是一种降低期待后的轻松呢?而母亲却是一如既往的爱着我,呵护我。在经济和物质都匮乏的乡村里,我的心被母亲用最纯的爱填得充实饱满,因此我和寨上其他姑娘一起高高兴兴地成长着。
如果你没在这样的家庭,你不知道母亲到底有多伟大,改革开放都二十多年的乡村,我父亲的传宗接代的观念一直没有减掉半分,那时的我,已经有了四姊妹,可母亲和父亲仍在生,生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共七姊妹。即使再贫穷,勇敢的母亲,成年的大增半都在养儿育女,可是她没有胆怯,依旧勤勤恳恳的劳作,只为养活她的儿女,哺育我们姊妹长大成人。
日历翻了又翻,我向往的花季慢慢而来,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女。慢慢的我知道了一些陈年往事,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始终有儿无女,而他们恰恰喜爱女儿,想领养个女娃儿。母亲知道父亲重男轻女,并且家中已有二女,而我的降临则显得是那么的多余。因此,母亲决定将我送与那户人家,希望我过上好日子,心一横,同意把襁褓的婴儿交由他们收养。那对夫妻听了,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夜买了许多女娃儿衣物,甚至连玩具也买了。当他们兴致勃勃的来到我家接我时,父亲却不乐意了,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现在想来,一直不明白父亲既然不喜欢我,可为何又要留下我,既留下了我,却又不好好爱我?或许他心中不是因血缘之亲而有那么一瞬间的不舍吧。
我根据母亲的口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着了那对夫妻,可是,在一个发达的广东的一个山村里,幸福的他们已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的女儿特别可爱,脸蛋光滑细腻,仿佛露珠一样晶莹……我小心翼翼的靠近那对夫妻,他们一把将我拥入怀,告诉我他们是如何的思念我、爱我,还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儿子……尽管他们有儿女双全,对我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带我看了为我准备的衣物、床、玩具……我看着那一堆堆精致的小衣服,情不自禁的用手触碰。他们见我伤悲,连忙抱住我,让我做他们的女儿。他们说:“等了十多年了,你可愿意做我们的女儿?”我看着悲伤的他们,情不自禁的抱住他们,说我愿意做他们的干女儿,永远爱着他们……就这样,我成了他们家的一员,成了他们的干女儿。自此,每到年假日,他们都会给我买新衣服,买零食,买鞋子……那是没有血缘的爱,跨越鸿沟的爱,不求回报的爱……
世事无常,我的快乐没两年,却似遭天妒一样,干爹干妈分道扬镳。他们的小家散了,他们的子女和我都成了漂流的浮萍,我的痛苦蒙了,迷糊了。又是母亲,她看着日渐消沉的我,含着泪把我接回家去,并毅然决然的帮我转学。至今我依旧无法忘却干爹干妈,忘却他们给予我的爱与关怀。
我庆幸自己一生中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从繁华的广东回到贫瘠贵州,而且是回到乡下,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它意味着要离开已经熟悉的城市和朋友,重新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但母亲坚信,回到家乡,回到那个充满亲情和温暖的地方,对我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中,母亲与父亲之间发生了无数次激烈的争吵。父亲始终认为女娃儿没必要读那么多的书,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甚至搬出哪家亲戚的女娃不是一个都没读书,不照样活得好好的之类的例子。但母亲的态度异常坚定,她知道,只有回到贵州,我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尽管争吵不断,母亲从未有过离开父亲的念头,这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木头抱着走”的思想从没改变过。
母亲瘦小的身子,却如此的坚强,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是不屈,她扛下了全部苦难。
我的母亲,她我一生最美的康乃馨,她的爱全部花在子女身上。然而,她却总是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她的光芒总是投射在我们身上,自己躲在阴暗里疗伤。她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身体,她也像我们一样有过追求和梦想。还是花季的少女就结婚生子,从此,在生活面前她像一位默默无闻的战士,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孩子们的成长,不惜一切代价。
其实,母亲的苦远超我写出来的这些,她能活到快60岁的今天,已经是个奇迹。聊到这儿,可能有人认为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农村女性,恰恰相反,她是一个文盲,她不想把自己吃的苦在我们身上重演,当我们七姊妹回家读书时,她在旁边学到了几个字,现在能签字和写简单的收条什么的。
我是不幸的,生在这样的家庭,我更是幸运的,有这样的母亲。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