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秋风吹梦到江楼

茹洁2024-10-20 11:47:53

秋风吹梦到江楼

 

作者:茹洁

 

作为一本资深枕边书《红楼梦》,每每翻上几页,又令人欲罢不能。今天就原著本身碎碎念几句,写一篇小文。

 

先说说《红楼梦》以章回为单元的创作结构。曹雪芹原书是十二乘九的结构,就是每九回构成一个单元,到第十二个九回完毕,即一百零八回时,全书告终,(红学家周汝昌的观点)。十二是太阳历的月份,阴数之最,在原文中有“十二钗”,九是数之尽,阳数之极。一百零八回里,共分两半,每半是五十四回,也就是我们说的“盛”和“衰”。

 

每到九的倍数时,必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比如,第九回,闹学堂,宝玉护秦钟(同是情种),第十八回,是元妃省亲,二十七回是入园葬花,三十六回写的是“梦兆绛芸轩,情悟梨花院”,四十五回是秋窗风雨词,到六九是一半以上,到了庆元宵,到七九,就是大气象的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就像十大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一样,一夜的风华过后,马上转入南唐王朝的衰败。如此看来,海棠结社在上半部分的“盛”中也是个节点。

 

赏桂花 品肥蟹 设诗社

 

在三十三回,贾政将宝玉一顿暴打,几乎致命。事出有因:一则,忠顺王爷府派长史官突然造访贾府,当着贾政的面,质问宝玉府上戏子琪官(袭人最后嫁的老公是蒋玉菡)的下落,并以信物红汗巾作为证据;二则在贾环的挑唆下,贾政误以为,丫头宝钏投河自尽是因为宝玉强奸未遂而致。贾母袒护宝玉,命令下去,暂时几个月之内宝玉不用出二门,也就是不出大观园,可以宅在自己的怡红院中。没过多久,贾政被朝廷派往其他省掌管科举学校,出公差了,宝玉就更自在,无拘束了。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时节,分享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和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海棠诗社的话题。从三十七回开始,到四十一回、四十二回,是大观园(原名会芳园)里的高潮,写贾府之盛。大观园经过了春夏,葬过花了,吟过《葬花词》了,现在第一个秋天来了。“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他们在秋天的时候想到了结社吟诗,这是省亲第二年。

 

诗词歌赋在《红楼梦》占有很重要的角色。《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史诗级著作;《红楼梦》完全继承了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传奇,抒情诗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诗词又常拿来作为每个角色的心声,像宝钗、黛玉、探春、宝玉,他们写的那些诗,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和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没有一首诗是随随便便作的,不管是《葬花词》也好,《红豆词》也好,或是下面的菊花诗、咏白海棠,《桃花行》,通通有点题和象征的功用。

 

贾政出远门,宝玉又活灵活现了。于是探春提议建立诗社,取名海棠社。一个月固定的两次,后更名为桃花社。当天因贾芸送了两盆海棠,在秋爽斋就以白海棠为名,发起主题诗。第二天接过来史湘云,在蘅芜苑,宝钗和湘云商定,由宝钗设宴,题为菊的十二首诗。第三天在惜春的宅院藕香榭设三桌,赏桂花品肥蟹。       

 

在诗社成立前,原文中还有两个帖子作为引文,一篇是探春的帖文,一篇是贾芸的帖文。我们一起欣赏探春的邀请函:“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痍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谨奉。”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以美景为开头,这份邀请函可见探春的文学底蕴和一个女子对美景和美好的事物的欣赏和热情。“帘杏溪桃”,探春的占花名是杏花。宝玉和探春的感情很深,在文中有描述。最后说到正题上:“远招近揖,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小女虽然不才,但很幸运可以和大家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也不妄“可醉飞吟盏,独许须眉”,以谢安为榜样的文化风范的大心胸。

 

咏海棠有六首:

 

其一 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其二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其三 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其四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其五 史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六 史湘云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我们提到探春和贾芸的帖子,一雅一俗,都是为铺垫海棠诗社的。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有人说要将贾芸给宝玉怡红院的两盆空白海棠搬过来,也有姑娘说了,心中的海棠不更宽广。这就是由具象转向意象。

 

点一炷香来计算时间,韵脚是这几个字:门、盆、魂、昏。黛玉诗才是最高的,这次评下来是第二。李纨说宝钗的这首诗含蓄浑厚,而黛玉的这句被评为“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风流别致。半卷湘帘和珍重芳姿,一个是半隐,一个是仪态大方。这里也隐喻了宝钗后来成为贾家媳妇第一选人做了铺垫。因为李纨是同辈中形式上的掌门人,贾珠的遗孀,后说贾兰考得功名,重振贾风,但李纨也没享受到就去世了。

 

有时候,我总想,曹雪芹是不是十分钟爱海棠花和史湘云。海棠在《红楼梦》中之所以重要,一是全书的诗宴,以海棠社为开局;贾芸进献的白海棠就是秋海棠;因茎部有竹节,宝玉的诗中有:“七节攒成雪满盆”的句子;二是宝玉的怡红院中的主花就是海棠花,也是全书中“红”字的代表花品;三是贾政一行游大观园,有人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中:“东风袅袅泛崇光”,而题匾:“崇光泛彩”,有一说芳园筑向帝城西,这里的东方位便是皇城。当赋诗时,有诗“葩吐丹砂,丝垂翠缕”,描绘的就是垂丝海棠;翠缕是湘云的贴身丫鬟,而海棠是湘云的花影身,这是在群芳夜宴行酒令占花名时,湘云手里拿的其中一张,画的是一枝海棠。就像“金麒麟姻缘”一样,可见曹雪芹也在此埋下相同伏笔的。

 

在这里插入一个细节,如上文所说,假如宝玉和湘云成亲,湘云的贴身丫鬟翠缕随陪嫁也就成了宝玉的妾,就像平儿的命运。在三十五回中“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钗的丫头莺儿心灵手巧,去找宝玉,商量手工制作梅花络的事情。莺儿也是谐音姻缘。宝玉感慨:“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仆奴才两个呢。”每次读到这句话,都会让人透心凉,悲从心来。作者用这么一句话,就把多少像莺儿一样,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底层女性给讲的明明白白了。我们知道按照伪程本,宝玉和宝钗后来结为夫妻,那莺儿的宿命可想而知。

 

在这过程中,有两对有矛盾的人:宝钗和黛玉、袭人和晴雯。同时也是一种镜像关系,这也是白先勇先生的观点。日本人喜欢用镜像的关系,将人物的虚实生动化,比如石黑一雄的作品。

 

史湘云的诗才也高,一做就是两首。同时也引出第三天赏菊花、桂花、品肥蟹的下一回。

 

这一回吟菊花诗,曹雪芹弄出个菊谱,有虚有实,十二个题目。从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到菊影、菊梦、残菊,通通列了出来,大家比赛作诗。这个秋天风雅热闹,再过一个秋天,贾府的气势再往下走了。到七十多回以后,就是一片肃杀之象,中秋夜的时候,贾府凄凉冷清。也应了这句:三春过后诸芳尽,三个秋之后是同理的。

 

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有“花中隐士”的雅称。文人墨客尤爱菊花,苏轼就写过“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的诗句,描述美人儿为他插菊花的情景。曹雪芹自视清高,想必也钟情菊花,《红楼梦》里也有菊花的故事,并且刻画的情节很细腻。在第四十回中,李纨用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了鬓上。贾母插大红色的菊花,暗喻了贾母高贵的地位。凤姐将菊花给刘姥姥插了满头,众人取乐,刘姥姥菊红插满头,是暗喻她乡下人的身份;探春把菊花插在了房间里,一个设着斗大的汝窑花囊里,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探春的房间里陈设大气,有书卷气息;薛宝钗的菊花插在了花瓶里。大家进入蘅芜苑宝钗的房间里,只见“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宝钗高冷、贵气。

 

既然说到占花名,就不得不赘述到林黛玉了。黛玉的占花名是芙蓉,也有荷花之说。在四十四回中,宝玉要拔掉沁芳溪中的荷花,黛玉不肯,引用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抽到画着一枝芙蓉的签,题有“风露清愁”四个字,并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高洁、淡淡的忧愁;最后,就是《芙蓉女儿诔》中,芙蓉提到的可是两个人,正文祭的是晴雯,哀的是黛玉。

 

蟹宴共三桌。螃蟹吃罢就开始做诗。黛玉心里一定不服,吟海棠的胜出者是宝钗,这一次的“菊”选了三个题目;

 

问菊  黛玉-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这首能表达黛玉的个性,黛玉问菊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大部分花春开夏盛,偏偏你开得很晚,不随众、俗,真真的傲霜枝,就是在说自己。诗中的孤标傲世、幽怨等,则更说得明白,与命运与个性的相一性。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三首诗下来,黛玉的诗才比其他人高出一截。她有诗才,有诗的境界,也有诗人的孤傲和寂寞,诗,构成了她孤独灵魂中重要的一部分。

 

还有几首我们一起赏析: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迳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 筛烘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 探春-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每首诗依然有选题者各自的特点:比如薛宝钗的忆笔,惆怅情怀。宝玉的种菊是离尘。史湘云在三十七回就已经交代她的生活之窘。金陵十二册中,后来来新梦,终究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从残菊诗看探春,可知她运偏消时,如菊之倾欹、离披,境况也大不如前;万里寒云而去,正是她远嫁不归的象征,所谓明岁再会,切莫相思等慰语,其用意也不过如同元春临别时所说的“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那番话罢了。

 

一切都是泡影,最后归于悲剧,回到了红楼的主题。这一回里还有一个和开头首应的。就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自题绝句”呼应。

 

菊花诗咏完了,借着吃蟹,又咏起了螃蟹的诗,有三首-宝、黛、钗。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黛玉作了一首诗《桃花行》。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芙蓉女儿诔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笔下的一首诔。这是所有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我喜欢的一篇赋。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个人觉得这段在全文中文字优美,感情深切,一问一答,凄凄切切。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庇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鹥以征耶?闻馥郁而薆然兮,纫蘅杜以为纕耶?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借葳蕤而成坛畤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耶?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夭阏兮,忍捐弃予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为耶?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又奚化耶?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来兮止兮,卿其来耶?”

 

这一段就是标准的诔文了,也是一问一答。

 

在这篇诔文中贾宝玉以炽烈的情感、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叙述,回想晴雯在世时,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她品质的高贵,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她心地的纯洁,星辰日月难以比喻她智慧的光华,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她容貌的娇美。所以姊妹爱慕她的娴雅,婆奴敬仰她的贤惠。贾宝玉用最美好的语言,热情赞颂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被迫致死的丫鬟。他以无限惋惜的心情,追忆了自己和晴雯近五年八个月的生活、游处,同时又以无比激愤的语言痛斥、责骂了那些制造悲剧的当权者和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芙蓉女儿诔》全篇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飞鸟投林 曲终人散

 

《红楼梦》中,有三次描述大观园全景。第一次是大观园落成时,贾政携众友人和宝玉进园子里提匾、作诗;第二次就是元妃省亲;第三次是刘姥姥一个乡下婆子参观大观园。三次情景构成了大观园的大开大阖。

 

“三春过后诸芳尽”是我们读红楼最熟悉的一句诗。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三春又指三次元宵佳节,十八回省亲,五十四回夜宴,八十回后一次元宵;三春还指贾家的姊妹们,元春、迎春、探春。

 

三位女主角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的酒令里关联、隐喻了贾府的败亡原因。湘云诗云:“双悬日月照乾坤,日边红杏倚云栽,御园却被鸟衔出。”

 

黛玉诗云:“双瞻玉座引朝仪,仙仗香挑芍药花。”

宝钗诗云:“处处风波处处愁。”

 

书中写北静王的原文是:“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秦可卿下葬途中,北静王特意吊唁;忠顺王爷府素来和贾府走得不近,却因戏子蒋玉菡之争被卷入争锋;宫中老太妃去世办丧之时,进宫诵经,贾府与北静王府相邻暂住;“双悬日月”隐喻皇权之争,必有一伤。清朝乾隆四五年间,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在书中,“虎兕相逢”最后元妃致死,贾府败亡。

 

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我想用时下最火的一句话来概括:“踏上取经之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1

作者:茹洁

来源:Enjoy英卓读书会

https://mp.weixin.qq.com/s/4QZavMgtzqRSFE6RxOXsdQ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