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在花都当新郎

吴志昆2024-10-18 09:37:09

图片1


我在花都当新郎

 

作者:吴志昆

 

花都,让人浮想联翩的情色或炫美?原名花县,广州市辖的一个区。

国庆,我在花都当新郎“倌”(倌,老男人)。

且听细说。深圳距花都不远,但我来此当新郎的缘由得远溯至1981年。那年我初登大学讲台上了2个月课的其中一位学生严鹰,现是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副会长,他们策划了一个集体婚礼庆典暨婚俗文化产业展,其中一项是10对老人金婚庆仪,我被瞩意入选,新娘即濡沫近50载老伴!

还在一个月前,他邀约两次被我婉谢:我的文字可任人点评,但我的身影不太愿在陌生公众展览。第3遍他说了个理由打动我应召了:花都还有另4位我亲近的昔日弟子盼在国庆与我晤叙。

这是社交辞令或说理由正当性,触及要打动的人的柔软处。特别说明,下举一例只是深入证明这一社交原理——

1957年诗人臧克家们创办《诗刊》(与1950年创办的《人民文学》同为国刊),他们想让毛泽东主席授权在创刊号上发表他未发表过的诗歌。几位诗人冥思苦想如何致信毛主席,诗人副主编徐迟(即1978年写巜哥德巴赫猜想》致洛阳纸贵的那位)想了个说辞,说主席您诗词写作了几十年,在社会广为流传,但版本不一,是否正式刊发经您审定的以免谬误流传?这个理由似乎让毛主席动了心,他将在战争年代自称是马背上哼出的19首诗词审定,有的还加了小注,一次性交《诗刊》发表了。这对诗刊的抬举及当时整个文艺界都奔走相告。

图片2

国庆前夜,花都民政部门及婚庆协会为新婚小年青和金婚老来俏举办隆重婚筵并馈赠礼品,喜气洋洋中欣赏浓郁广府文化的婚俗表演。有老年朋友唱起了动情的金曲巜月亮代表我的心》,一听此曲我一激灵,自《诗经》以来我们民族有很多很多含蓄甚至还有趣的情恋歌唱,于是我即兴走上舞台独唱,也是清唱了一支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说是有位姑娘在大槐树下盼着自己心爱的情哥哥,妈妈问她痴痴地望什么,女儿答我在看槐花几时开。(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看槐花几时开。)

图片3

国庆上午,在当地政府倾力打造的花都湖公园的“花都有囍缘定岭南"岭南缘中举办了隆重热烈喜庆的新婚与金婚庆典。当地政府领导祝福证婚,热心观众与媒体关注目光与摄镜平添热闹与温馨,鼓乐狮灯烘托南国婚俗。

作为与新婚青年成甜蜜幸福衬托的金婚老人们,给盛典添了暖色喜气,让古稀或“古稀+"们弥补了人生曾经缺憾,或还找回了青春的呯呯心跳?也为热度不太高的社会婚恋氛围作一点烘托与助力?

卡尔·马克思说,人类生产包括两大类,物质的生产与自身繁衍的人口的生产。

当今之世,物质生产丰富或还过剩,但富有或渐富的国家与人群,却对人口的生产热情不高了。

图片4

如今老同志老先生老师傅,每遇开怀或还孟浪的事,会情不自禁冒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写这句诗时的苏东坡太守才只38岁。在共和国华诞75周年当日,与共和国同龄的我夫妇俩,在大庭广众鲜花簇拥摄镜无计中再当新郎新娘,应是孙辈打锣鼓放喜炮抢喜糖的庆典,这才真是聊发少年狂——

 

桑榆追潮着婚妆,

老夫真发少年狂。

称觞齐颂祖国好,

还祝亲友都寿康!

 

2024.10.01于花都 希尔顿惠庭酒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