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八篇(十)
作者/池征遥
1.《九月初九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重阳佳节,再度临眸。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山川披锦,大地流芳。
登高远眺,云卷云舒。山峦起伏,似巨龙蜿蜒;江河奔腾,如银带飘舞。极目之处,秋色无垠,红枫如火,黄菊似金。霜叶染林,斑斓如画,恰似人间仙境。
忆昔古人,重九登高,佩茱萸以辟邪,饮菊酒而延寿。王维遥思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孟嘉落帽龙山,风度翩翩传佳话,逸韵流芳,令人神往。
今逢盛世,重阳更具新颜。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弘扬。社会和谐,关爱老人蔚然成风。公园里,白发翁媪携手漫步,笑语盈盈;社区中,志愿者们嘘寒问暖,爱心满满。老人们或舞太极,刚柔并济展风采;或唱红歌,激情澎湃颂党恩。
重阳之日,亦是感恩之时。感恩长辈之养育,感恩岁月之馈赠。人生易老,岁月匆匆,当珍惜时光,关爱家人。让我们以重阳为契,传承孝道,弘扬美德,共筑和谐家园,树新风。
2.《茱萸赋》
茱萸之生,灿若丹华。逢秋而绽,似火如霞。细枝摇曳,翠叶扶疏,若仙袂轻扬,神韵飘逸;朱果累累,如珠似瑙,似宝光闪烁,华彩流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自古便与重阳节紧密相连,那点点朱红,恰似心中绵绵的思念。其形也,娇俏玲珑。或垂于枝末,如玉坠摇曳,尽显婀娜韵致;或缀于叶间,似星耀璀璨,独具绚烂风姿。茱萸之形,恰似人生之路,虽有曲折,却不失优雅之态,寓意着在坎坷中亦能绽放美丽。
其色也,丹赤明艳,光彩照人。不与百花争艳于春,独绽霜秋,似烈火燃烧,如丹彩闪耀;在霜露之际展其绚烂,若勇士赳赳豪迈,比佳人夭夭艳丽。“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在重阳节,人们头戴茱萸,手捧菊花,共庆佳节。茱萸之色,亦如这秋日的温暖,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散发着璀璨光芒。
其性也,性温而味辛。入药则能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为医家所重,解百姓之疾苦。可御风寒于外,似坚盾稳稳守护,刚强不屈;可安脏腑于内,如良药默默滋养,功效非凡。茱萸之性,寓意着善良与奉献,为他人带来温暖与治愈。
茱萸之韵,在于其坚。历经风雨,而不凋其色,如松柏亭亭傲立,坚韧不拔;饱受霜寒,而不改其性,若磐石稳稳伫立,岿然不动。在萧瑟之秋,独自傲立,为大地添一抹亮色,于清冷之境,卓然挺拔,给人间增几分华彩。“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茱萸在重阳节的氛围中,更显其坚韧之韵,象征着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给人予勇气与力量。
观茱萸之美,思人生之道。当如茱萸,不畏艰难,坚守本心。在困境中绽放光彩,似茱萸于霜秋展艳,璀璨夺目;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如茱萸经寒暑愈坚,刚强不屈。
呜呼!茱萸之美,岂止形色。其德其韵,当为吾辈所效。愿世人皆能赏茱萸之美,悟其德韵,在重阳节之际,传承文化,珍惜亲情,成就非凡人生。
3.《雁赋》
秋高气爽,大雁南飞,表明又一季节到来。雁阵排空。遥观其影,如墨绘于苍穹。
雁之形,优雅而矫健。长颈修羽,身姿挺拔,似仙姿舞动碧落;振翅高飞,划破云霄,如利箭穿透青空。或排成“一”字,齐整有序若龙游瀚海;或列作“人”形,规整不乱似凤舞九天,可见团队精神。
雁之音,似乐鸣于浩宇。其声嘹亮,清越激昂,穿云破雾而来,或长鸣不止,似在呼唤远方之同伴和亲人;或短促而急,仿若警示前路之艰险。声声入耳,动人心弦,愁绪亦随之飘远,感岁月匆匆,思故土悠悠。
雁之性,坚韧不拔。万里征程,不畏风雨,越千山如履平地;千重险阻,无惧艰难,渡万水似过浅溪。伴侣相随,不离不弃,生死与共,此乃忠贞之象征。
忆往昔,苏武牧羊北海,鸿雁传书,寄托归乡之念,抒发报国忠诚。大雁不辞辛劳,飞越万里,为苏武带去一丝慰藉,让后人倍感雁之灵性与情义。
雁来雁去,春秋更替,见证着时光之流转,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当雁阵飞过,仰望天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大自然之敬畏,对生命之赞美。
嗟乎!雁,当为世人之楷模。愿吾辈学雁之德,勇敢前行,追逐梦想,不负此生。
4.《桂花赋》
金秋之际,桂花粲然多姿多彩。若繁星之耀,如瑞雪之飘,饰于人世,佳景难描。
其色也,淡黄如金,淡雅宜人。不似桃李之艳丽,却有别样之清韵。米粒之花,虽小而精致,聚而成簇,如串串金珠缀于枝头,与绿叶相映,更显其素雅之姿。
其形也,花如米粒,小巧玲珑。簇而成串,似珠缀枝。绿叶相映,素雅之姿尽显。风过处,花影摇曳,若仙子之舞,“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其香也,清可绝尘,浓则远溢。幽幽之味,若有若无。绕于鼻端,心畅神怡。“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其香馥郁,可谓“桂馥兰香”“芬芳四溢”。
其韵也,不与百花争春,独于秋深绽放。虽无娇艳之貌,却具淡雅之质。经秋风之拂,仍展独特之魅,坚韧高洁之象,启人深思,鼓人奋进。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且夫吴刚伐桂,月中之树,斫而复生,永无止息,此则益增桂花之神秘。
桂花入茶,清香袅袅,可解乏而提神;酿酒,醇厚绵绵,能怡情而养性。糕与糖者,人间美味,回味无穷。
呜呼!朵朵桂花皆令人醉。愿世人赏其美,品其香,悟其韵,于纷繁之世,得宁静之境,享美好之福。
5.《天长赋》
淮左名都之侧,皖东璀璨之地,天长横卧,魅力非凡。
天长历史,厚重如书。忆昔千秋置县,乃因玄宗之庆。千载岁月沉淀,底蕴深邃醇厚。秦栏古镇,见证历史风云,朱寿昌弃官寻母,孝道传扬,感天动地,成千古美谈。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保家卫国,热血铸就传奇篇章。
天长文人雅士辈出。宣鼎,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王贞仪,清代有名的女学者,不仅在天文学、数学领域研究成果丰富,还擅长诗词创作,称为班昭之后。戴兰芬,清道光二年状元,考中殿试进士一甲一名,夺魁天下。人文之辉,闪耀古今,流传四方。
天长风光,旖旎如画。沃野千里,麦浪翻金涌绿波;河网纵横,水波潋滟映碧空。红草湖湿地公园,绿树葱茏,芳草如茵,水鸟翔集,似人间仙境。金牛湖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龙岗古镇,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石板街道,承载岁月沧桑,诉说着往昔故事。
天长名胜,经典传世。护国寺钟声悠扬,梵音袅袅,宁静致远,抚慰人心。宝林寺古朴庄严,佛光普照,护佑一方。釜山卧龙公园,山水相依,景色宜人,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自然之美。
天长美食,独具风味。秦栏卤鹅,肉嫩味醇。色泽诱人,香气四溢。食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甘露饼者,酥脆香甜。形如满月,色如白雪。入口即化,仿佛味蕾之盛宴。龙岗芡实,营养丰富。可做羹汤,可入佳肴。养生之佳品,备受青睐。
今日天长,经济繁荣,活力绽放。工业兴盛,企业如林,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潮流。现代农业,硕果累累,生态之美与丰收之喜交织。商贸繁荣,车水马龙,尽显繁华气象。
天长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正气。新时代的天长人,以勤劳勇敢为笔,以开拓创新为墨,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续写着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美哉天长,历史文化熠熠生辉,自然风光如诗如画,经典名胜独具魅力。壮哉天长,砥砺前行,迈向未来,绽放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6.《兰赋》
兰居僻壤,韵漫山川。叶若翠剑,花如繁星。昔有孔子赞兰,王者之香,德馨四溢;又闻屈子佩兰,离骚之韵,志洁行芳。
幽影绰绰,似梦间仙子舞;雅态亭亭,如尘外君子立。香风袅袅,可散俗氛浊气;秀色灼灼,能添诗意画情。
隐幽谷而不寂,处荒郊而有韵。耐风雨而愈翠,经寒暑而弥香。曾记郑思肖画兰,无根之叶,寄寓亡国之痛;还思板桥绘兰,瘦劲之姿,彰显傲世之怀。
不贪繁华之彩,独绽素净之美;不恋喧嚣之声,唯守宁静之心。画家描之,笔绘空灵画卷;诗人颂之,词赋婉约篇章。乐者奏之,曲传淡雅音韵;贤者爱之,心悟高洁品格。
兰之清逸,可涤心灵之垢;兰之神韵,堪为天地之珍。愿世人效兰之德,处浊世而自清,临困境而不屈,展君子之风,扬浩然之气。
7.《全椒赋》
江淮明珠,全椒璀璨。处吴头楚尾之地,拥山水灵秀之姿。岁月悠悠,沉淀千年古韵;风光旖旎,绘就锦绣画卷。
全椒之地,历史厚重。古有椒陵之称,人文荟萃之所。吴敬梓生于斯,一部《儒林外史》,写尽世间百态,传扬四海,成文学之瑰宝。遗迹尚存,彰显往昔风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诗词华章,传颂千古。
论及全椒之景,南屏山翠影摇曳,乃自然与人文交融之地。其位于县城老城之南部,虽海拔仅 46.5 米,却为丘陵低山,石灰岩地貌。山中古木参天,禽鸟幽鸣,四时野花纷呈。有古全椒八景之中的笔峰毓秀与南岳晴霄,笔峰尖为南屏山最高峰,乃古人堆土而成,历代读书人来此加土培高,以期增高文脉。南岳行宫旧址处,曾是文人雅士聚会之地,虽历经沧桑,仍可遥想昔日盛景。王枫亭中,烈士王枫忠骨长存,背倚笔峰,苍松翠柏掩映,令人肃然起敬。
另有神山寺,位于城西 15 公里处的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寺庙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依山而建,三进三阶层,居高临下。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三组主体建筑,现存楼殿间两庑回廊均完好。寺内古迹众多,柴王井、龙纹石阶等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殿墙嵌有庙产碑及明清两代修寺碑文。其周边森林覆盖率达 90%,秀水、奇石、溶洞、古寺相得益彰,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登山、探幽。
那碧云湖,更是如一颗璀璨明珠。水域之内,山色空濛,水光潋滟,万顷清波,连天一碧。翠峰倒拔,青山相对,飞鸟翩舞于碧漪之下,游鱼嬉逐于白云之间。湖水依山而行,支流隐入四面青山,湖面宽窄不匀,曲折处青崖对峙,裸岩可亲;开阔处烟波浩淼,云天无际。湖中有奇山怪石,如蚂蚁山、乌龟山、鹰嘴石、老虎石、双人仙石和灯禅窠等,还有钓鱼台、八仙石、车毂尖、水帘飞玉以及水库大坝等景观。湖心岛绿树成荫,是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太平古城,气势磅礴。北邻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以 33 米高纯榫卯结构建造的缙福楼为地标楼,由 128 栋精品雕花古建筑组成古城风貌。城内平赋堂、苛山古戏台等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是古典建筑和传统木工建造技艺文化展示的交流平台。
袁家湾老街,充满历史韵味。曾是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儿时生活之地,也是皖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道之一。老街全长约 1500 米,建筑展现明清风貌,传统手艺之声不绝于耳,背后古建筑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物产丰饶,独具特色。全椒贡菊,清香四溢,明目养颜。马厂酥笏牌,酥脆可口,工艺精湛。管坝牛肉,风味独特,香飘万里。美食佳肴,满足味蕾之享。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全椒人民,勤劳善良,团结友爱。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彰显文化底蕴。佳节盛会,热闹非凡,歌舞升平,共庆盛世。
今日全椒,蓬勃发展。交通便捷,路网纵横。高楼林立,城市焕新颜。工业兴起,经济腾飞。教育繁荣,培育栋梁之才。医疗进步,保障人民健康。
展望未来,前景辉煌。全椒儿女,奋发图强。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以山水为墨,以奋斗为笔,绘就更加壮丽的蓝图。愿全椒之美,永耀江淮;全椒之盛,泽被后世。
8.《菊赋》
金秋时节,菊韵飘香。其色缤纷,若绮霞之绚烂;其姿绰约,似仙子之舞扬。独立寒秋,傲霜而立,尽显坚毅之质;静守清韵,遗世而存,独具淡泊之芳。
观夫菊之貌,花瓣如丝,层层叠叠,似精心雕琢之锦缎;花蕊若金,点点熠熠,如璀璨闪耀之星芒。或红如丹火,热烈奔放;或黄若金甲,灿烂辉煌;或白似瑞雪,纯净无瑕;或紫若烟霞,神秘悠扬。其叶碧翠,形如剑戟,脉络分明,尽显刚劲之态;其茎挺拔,直若翠竹,坚韧不屈,彰显顽强之性。
思其菊之德,不与百花争春,不媚世俗,坚守内心之宁静。当秋风凛冽,万物凋零,菊却傲然挺立,笑对寒霜。如君子之刚正不阿,似高士之洒脱不羁。在喧嚣尘世中,独守一份清幽,秉持一种从容。
忆昔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悟人生之真谛;黄巢赋菊满城尽带,壮志凌云,展豪迈之胸怀。菊,乃自然之精灵,文化之瑰宝。诗人吟咏,词句优美,传其高洁之品;画家挥毫,墨彩斑斓,绘其优雅之姿;乐者弹奏,旋律悠扬,颂其坚韧之质。
菊之美,不仅在其貌,更在其魂。它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脱,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闻一段爱情,如菊般淡雅而坚定。有一男子,才情出众,心怀壮志,恰如傲立之菊茎。一女子,温婉秀丽,心灵纯净,仿若娇艳之菊花。他们相遇在一个满是菊花的园子,秋风拂过,菊香四溢。男子为女子的美丽与善良所倾倒,女子亦为男子的才情与抱负所吸引。从此,他们携手同行,在生活的风雨中相互扶持。
然而,命运多舛,困难接踵而至。就如同秋霜侵袭菊花一般,他们面临着重重考验。但他们不曾放弃,男子在外拼搏,女子在家中默默守候,他们的爱情在困境中愈发坚韧。每当男子疲惫归来,女子总会用温柔的笑容和一杯菊花茶迎接他,那淡淡的菊香,如同他们的爱情,虽不浓烈,却持久而温暖。
愿世人皆如菊,在繁华岁月中不骄不躁,熠熠生辉,永葆本色;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书写人生之华章。
[作者简介] 池征遥,笔名水也,中管院终身研究员,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临池翰章》文刊总编,入编中国名人录和世界华人专家名典。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