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八篇(一)
作者/池征遥
(一)金陵赋
金陵古邑,六朝旧都。地接长江,天连吴楚。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江南形胜,自古繁华。观夫秦淮河畔,烟柳画桥;夫子庙前,车水马龙。历史悠悠,文化灿然。
昔夫孙吴建业,奠定基业;东晋南渡,延续华篇。宋齐梁陈,更替频繁;金陵王气,屡现东南。青砖黛瓦,见证沧桑;古寺名园,流传诗篇。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口夕阳斜,映照千古兴亡事。
登临紫金山巅,俯瞰金陵全景。玄武湖波光粼粼,如明珠镶嵌城中;鸡鸣寺钟声悠扬,似梵音飘渺天际。中山陵巍峨耸立,诉说国父遗愿;明孝陵气势恢宏,彰显帝王威严。
金陵之美,不仅在山水之间;更在于人文之韵。才子佳人,辈出江南;文人墨客,汇聚于此。李煜词工,抒发亡国之痛;杜牧诗妙,描绘江南春色。白下长干里,留下多少传奇故事;秦淮艳歌处,传唱多少爱恨情仇。
今之金陵,承古启今。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科技教育,领先全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吸引游人如织;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示文化瑰宝。金陵儿女,奋发有为;金陵大地,生机勃勃。
嗟乎!金陵古都,江南名城。历史厚重,文化璀璨。以此赋颂扬金陵之美,激发后人奋发向上之心。愿金陵之光,照亮华厦!
(二)淮安赋
赫赫淮安,苏北之腹地,历史名城,文化璀璨。地处要津,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之地,人文荟萃之乡。今以赋之,颂其古韵今风,抒怀其千秋伟业。
观淮安之地理,襟江带湖,四通八达。洪泽湖之浩渺,宛如明珠镶嵌;大运河之悠长,恰似玉带缠腰。山川形胜,赋予淮安无尽的灵秀与气韵。
探淮安之历史,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秦时置县,汉代设郡,唐宋以来,更是繁荣昌盛。韩信故里,留下英雄的传奇;周恩来总理,诞生于此,成为民族的骄傲。历史的长河中,淮安儿女书写了无数辉煌篇章。
赏淮安之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淮剧婉转悠扬,传唱着民间的情感与智慧;淮扬菜精致细腻,展现着淮安人的匠心与品味。古迹众多,如龙兴寺之古朴、周恩来纪念馆之庄严,皆是淮安文化的瑰宝。
论淮安之今日,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淮安之美,美在历史厚重,美在文化璀璨,美在发展迅速。她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个来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愿淮安儿女秉承先辈之遗志,发扬光大淮安之精神,共同书写淮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三)浦城赋
浦城,闽北之明珠,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此地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今日,余以拙笔,试为章氏先祖之地浦城作赋,以抒胸臆之情,颂扬其美。
浦城之地,古属吴越,后归闽越。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却依旧保持着那份淳朴与宁静。城外群山环抱,绿意盎然;城内街巷纵横,古韵犹存。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浦城之美,美在山水。境内有仙霞岭、浮盖山等名山大川,峰峦叠嶂,气势磅礴。更有南浦溪、临江溪等河流穿城而过,水清见底,波光粼粼。山水相依,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浦城之韵,韵在文化。这里曾孕育了众多文人墨客,如宋代的杨亿、明代的徐霞客等。他们的足迹遍布浦城,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漫步在浦城的街头巷尾,仍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文化氛围。
浦城之魂,魂在人民。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淳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为浦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有了这些勤劳智慧的人民,浦城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浦城之未来,充满希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浦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未来的挑战。这里的人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首过去,浦城历经风雨,却始终坚韧不拔;展望未来,浦城前景广阔,定将更加辉煌灿烂。愿浦城人民携手共进,共同书写这座城市的崭新篇章!
夫浦城者,非唯山水之胜也,亦非唯文化之厚也。其所以为天下所重者,实在于其人民之伟大、历史之悠久、发展之迅速。吾辈生于斯、长于斯,当竭尽全力,为浦城之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然浦城之美景佳境、厚重文化,实乃吾辈之骄傲与荣耀。愿吾辈能承先辈之遗志,继往开来,为浦城之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四)福建赋
夫福建者,东南之胜地,海西之明珠也。地接台湾海峡,山连武夷山脉,水绕闽江清流,人沐闽风古韵。此地自古繁华,文脉昌盛,英才辈出,商贾云集,实乃中华之瑰宝也。
观夫福建之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武夷群峰,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山间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景色秀美,令人陶醉。登高远眺,山川壮丽,心旷神怡。
览福建之水,波澜壮阔,奔腾不息。闽江之水,浩浩荡荡,南流入海。沿岸风光旖旎,渔舟唱晚,帆影点点。水天一色,风清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福建之地,文化底蕴深厚。福州三坊七巷,古韵悠长,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厦门鼓浪屿,琴声悠扬,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泉州开元寺,钟声悠扬,诉说着千年的佛教文化。此外,还有土楼奇观、莆仙戏韵、闽南茶香等,皆为福建文化之最。
福建之人,勤劳智慧,敢为人先。他们秉承“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勇闯天涯,创造了无数辉煌业绩。从古至今,福建英才辈出,如林则徐、郑成功等历史名人,皆为福建人民之骄傲。
今之福建,更是繁荣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海西建设如火如荼,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福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夫福建之美,非言语所能尽述。其山川之秀美、文化之深厚、人民之勤劳智慧,皆为中华大地之瑰宝。愿吾辈珍惜之、传承之、发扬之,让福建之光辉照耀四方!
福建赋毕,感慨良多。愿吾辈共同努力,为福建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五)浙江赋
浙地自古繁华,山水相依,人文荟萃。观其形胜,乃东南形胜之地,自古繁华之区。群山苍翠,绿水潺潺,海岸线绵长,岛屿星罗棋布。此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浙江之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天目山、雁荡山、四明山等,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山间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景色秀美。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浙江之水,源远流长,奔腾不息。钱塘江潮涌澎湃,气势如虹;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舟楫往来;苕溪、甬江等河流纵横交错,滋润着这片沃土。水乡泽国,渔舟唱晚,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浙江之人,聪慧勤劳,敢为人先。自古以来,这里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如王阳明、黄宗羲等思想家,鲁迅、茅盾等文学家,以及众多商界巨子。他们以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浙江的辉煌历史。
浙江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越剧、昆曲等戏曲艺术瑰丽多姿;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工艺精湛绝伦;茶道、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这些文化瑰宝,见证了浙江的繁荣与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异军突起。杭州的互联网之都、宁波的港口城市、温州的民间资本等,都成为了浙江的亮丽名片。
今日之浙江,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浙江赋,赋不尽其繁华与美丽;浙江赋,颂不完其辉煌与荣耀。这里曾是吾章氏先祖的栖息地,愿浙江人民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六)徽州赋
徽风古韵,州景如画。踏足此间,宛若穿梭千载时空,寻觅那遗落尘世的古朴与雅致。徽州,一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一处孕育了灿烂文化的家园。
群山环抱,绿水绕流。徽州的山水,宛如一幅幅天然的画卷,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黄山耸立,云海翻腾,仿佛仙境一般;新安江水,潺潺流淌,携带着岁月的痕迹。在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着生命的乐章。
古村落依山而建,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走进这些村落,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悠扬的徽剧,都在诉说着徽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
徽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商界巨擘。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徽州增光添彩,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奋斗历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徽州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臭鳜鱼、毛豆腐、刀板香等地方特色菜肴,色香味俱佳,让人回味无穷。品尝这些美食,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需求,更能感受到徽州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
漫步在徽州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悠闲,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真谛,过着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徽州,一方充满魅力的土地。这里是我章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南洪章的所在地。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杰出的人才和独特的美食。走进徽州,就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片土地,传承和发扬徽州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七)滁州赋
滁州古郡,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文化深厚。千年古邑,名扬四方,山水相依,人杰地灵。
追溯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属吴楚地。秦汉之际,设县立治,三国两晋,屡经变迁。
隋唐五代,繁华渐起,宋元明清,文化鼎盛。历代名臣,辈出此地,文治武功,载入史册。
琅琊山下,醉翁亭旁,欧公遗风,千古传扬。醉卧翁亭,诗意盎然,山水之间,文章锦绣。
昔日繁华,商贾云集,街巷深深,市井喧嚣。古寺钟声,悠扬远播,书院书声,琅琅入耳。
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挥毫泼墨,留下华章。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诗词歌赋,流传四方。
滁州美食,风味独特,小吃琳琅,令人回味。传统工艺,巧夺天工,手工艺品,精美绝伦。
民俗风情,浓郁迷人,节庆活动,热闹非凡。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歌舞戏曲,悦耳动听。
历史沧桑,岁月如歌,滁州人民,勤劳智慧。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现代文明,与古交融。
吴敬梓公,才子风度,《儒林外史》,讽刺时弊。字字珠玑,句句辛辣,揭露黑暗,警醒世人。
徐德言妻,忠贞不渝,破镜重圆,佳话传世。夫妻情深,感动天地,忠贞爱情,永垂青史。
滁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吾辈当怀,敬畏之心,珍惜遗产,传承发扬。
愿滁州繁荣,昌盛不息,世代相传,永放光华。历史文化,熠熠生辉,滁州人民,共创未来。
(八)来安赋
皖东之门户,来安立;金陵之近邻,古韵长。地接苏壤,水通长江,一方水土,育一方风光。历史悠悠,文化灿灿,物华天宝处,人杰地灵乡。来之则安之。
观夫来安之山,青翠欲滴,云雾缭绕。山间古刹,钟声悠扬,禅意深长。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人间烟火,尽收眼底。山之灵秀,孕育了来安人之坚韧与智慧。
察其来安之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河流蜿蜒,穿城而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水之柔情,润泽了来安人之心灵与情感。
来安之地,历史厚重。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在此留下足迹。他们或挥毫泼墨,书写千古文章;或横刀立马,捍卫家国边疆。来安之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来安之人,勤劳智慧。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来安之文化,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这里的人们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使得来安的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来安之特色,多姿多彩。这里的美食,色香味俱佳,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民俗,独具魅力,展现了来安人民的热情与善良。来安之特色,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所在,也是吸引四方游客的魅力源泉。
夫来安者,皖东之瑰宝也,实乃人间仙境也。吾辈当珍惜之、爱护之、发展之,以不负这片神奇的土地与伟大的人民。
吾思来安之未来,更是充满希望与憧憬。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来安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里的人们将继续发扬勤劳智慧的精神,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身为北润板桥章一员,愿来安之山永驻青翠,水永葆清澈;愿来安之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愿来安之人民幸福安康,未来更加辉煌!
[作者简介] 池征遥,笔名水也,中管院终身研究员,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临池翰章》文刊总编,入编中国名人录和世界华人专家名典。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