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江南兄二三事

周运曙2024-06-07 12:37:33

江南兄二三事

 

作者:周运曙

 123

周江南近照

 

我有位好哥哥,是名新闻记者,人品好,见识广,笔耕不辍,我可跟他学了不少知识,很为他自豪。他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现采撷几朵浪花与君分享。

 

一、改名

 

他长我12岁,都属羊的。他原名周运昌,按祠堂辈份而取名,“运”者,派名也;“昌”者,意为兴盛也。

这个名字本来好好的,也称呼习惯了,本地同名同姓的少。可是,想不到,到了世面很宽广的武汉大学,同名同姓的居然有三四人雷同,称呼起来居多不便,有时候称呼一人居然有几个答应,学校不方便,师生间也觉得别扭,容易打混,张冠李戴,于己于人都不方便,于是,决定改名。改什么好呢?想来想去,一不做二不休,就改为“江南”吧,连同姓氏在一起,就称之为“周江南”,别人都颇为赞同,这名字好,一是富有诗意,二是向往江南之意。好了,名字就这样定格下来,现在八十多岁了仍叫“周江南”或“江南”,兼之笔名,何求不得?但是,“运昌”这个父辈给的名字,偶尔也在祠堂里的族谱上或家乡湾里用用,称名记旧容。至今,仍然记得“运昌”这个老名字的可能不太多了。

在单位或外面,常常被呼为“江南记者”“江南同志”“江南先生”“江南老师”“江南兄弟”等称呼的倒不少。岁月留痕,周江南这个芳名,就这定格在世纪的门坎上和人们的心里,就连史诗般的四卷本专著《回望南湾湖》,把他这位编者的名字也一起典藏起来,一起永久地藏进了国家图书馆,这成了我们兄弟和我们家乡的骄傲。

至于新闻记者本行业之类获奖的红本本,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的获奖节目,他就没有统计了,反证一大摞,按周老兄周记者的话讲,那获奖容易着呢,只是他的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委这个头衔,倒有点不容易,每每评审评聘时,要让他隔离软禁一段时间,便于工作。

 

二、 送别

 

当年,哥哥返回武汉大学读书时,是从周文庙或坡头轮船码头搭船而去的,从洞庭湖再到长沙,然后再乘北上的火车。1964年秋天,他是穿着一双麻织的草鞋而去的,那时候家里很困难,但是,哥哥从不叫苦。

哥哥有时候必须赶到坡头搭船,先要从沅南大垸的港儿里,一路沿江堤六七里路步行,到新堤拐搭小划子再过河到坡头乘轮船。父亲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送行。母亲忙于家务,只送了哥哥一段路程,是我和姐姐送行的。姐姐长我九岁,很懂事,也很亲热哥哥,一路说说笑笑,胞弟德才当时过继给安乡的彭叔叔家,远隔百多里,不便来未予送行。

往事历历。哥哥那时可能二十出头,虽然离愁别绪滋扰心头,但哥哥很乐观豁达,沿路给我们姐弟俩侃他天南海北的见闻,介绍武汉校园里的那灿烂的樱花,讲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和滔滔东逝的杨子江水,还侃李达校长原来是中共一大代表。他还说,在茫茫的大海上,一群飞累了的海鸥,落在航行的甲板上,扑腾了几下竟然死去了,可怜巴巴的,让船员当作了美餐,云云。

一路上哥哥和姐姐都交替讲着有趣故事,唯独我这位不太懂事的小弟弟听得云里雾里哈哈直笑,只是偶尔插嘴提提问。

从家里到新堤拐码头,乘船过河往坡头的地方,约莫有六七里路,一路上风景不断,也说笑不断。沿途堤内是村庄、田园,堤外则是沅水风光:激流、河滩、护林带和风帆、轮船。从港儿里,沿途四五里路,是密密的杨树防浪林带,鸟儿们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野鹭鸶、白鹭、喜鹊、斑鸠等等,这是一个鸟的极乐世界,吃不完的鱼儿掉得到处都是,有的鱼还活蹦乱跳呢。

那次,我们兄弟姊妹三人一路说着,笑着,欣赏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新堤拐码头,是分别道“再见”的地方了。我和姐姐目送着哥哥乘小划子,到河对岸的坡头轮船码头,乘坐常德至长沙的长途客轮,奔长沙、武汉去了。再次相聚,那是事隔一年之后。我和姐姐多次为兄长江边送行,那是最难忘的一次。

 

三 、“双抢”

 

哥哥为了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六十年代读大学时,每每暑期回家,都要自发地到生产队参加义务劳动,或晒谷或插秧,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总是很乐意地投入其中,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常常皮肤都晒黑了,手上起了茧,但从不言悔。每每获得称赞,爸妈都很高兴。  

回地方义务劳动, 他无怨无悔,累了从没有吱一声苦和累,说是与劳动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了,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见闻,与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可乐着呢,胜读十年书呗。

他与父老乡亲们可有缘分。大妈大叔、大哥大姐们,都爱听这位天之骄子描述外面的世界,如长江有多长多宽浪有多高,外国人叽里呱啦话听不听得懂,城里人好不好打交道,生活跟咱湖南是不是一个一样,等等。乡亲们都听得开怀大笑,有时甚至前俯后仰。乡亲们很少见到外出的大学生回家还参加生加生产队义务劳动的,而且是乡音不变,本色依旧,这真是难得啊!那些地方上的头头们都少不了发自内心地啧啧称赞,说是他将来定会有出息呢!

哥哥回乡后,除了帮助生产队义务劳动以外,还特别喜欢到沅水河里游泳,邀上湾里的几位好友、游泳高手,“扑通”一声跳进沅水,尽情地畅游一两个钟头,三四里不在话下,时而冲浪,时而仰游,快乐之极不用言表。他说,我们要向毛主席学习,他老人家七十多岁了还畅游长江呢。

这就是我的兄长运昌同志,江南同志,一个满腹经纶,专著传世,但低调为人,仁义坦荡,自律向上的好兄长!

 

2024年5月25日草于西洞庭湖畔


12 周运曙(左)与兄周江南(湖南广播电视总台高级记者)合影

 

作者简介:周运曙,男,汉族,大专,中共党员,汉寿县周文庙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喝洞庭湖水长大。三尺讲台度春秋。现为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常德市散文协会会员。受父兄影响,酷爱唐诗宋词,还喜欢爬格子,偶尔也有习作变成铅字,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今日女报》《常德日报》和《辽宁文学》《桃花源》《散文时代》《常德诗词》等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信守格言:看不见山顶也要爬。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