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绕心头的乡愁
作者:林毓人
每当城市的喧嚣将生活涂上一层厚重的疲惫,我总会带着对故土深深的眷恋,踏上那条通往乡下的熟悉小径,去看望那位在时光中静守的老母亲。她的笑容如同乡间温暖的阳光,照亮我内心深处的归途,那是一种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割舍的亲情牵挂。
每当我回到久违的故乡,必会驻足在那棵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古榕树下。它矗立在村头,枝叶繁茂,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默默诉说着家乡的故事与变迁。我在它的荫蔽下寻觅儿时捉迷藏的欢笑、听风声讲述古榕见证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再向前几步,便是那潺潺流淌的小河,它是村庄的灵魂所在,清澈见底,蜿蜒曲折。记忆中的我曾在河边嬉戏,捉鱼摸虾,河水映照出的是无邪的笑容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如今,我站在岸边,看河水悠悠东流去,带走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我对这片土地永恒的怀念。
转身望去,那一片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彰显着现代农业的魅力与活力。整齐划一的田埂,绿色盎然的作物,昭示着家乡在时代发展中的崭新风貌,更让我深感骄傲与欣慰。
春天的时候,村庄被一片金色的海洋所淹没,那是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它们热烈而灿烂,像是大地的诗篇,装点了乡村的四季画卷。置身其中,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每一朵花都在低语着家乡的繁荣与希望。
每一次回乡,都是对乡愁的一次深情触摸。那些熟悉的景致,那份淳朴的情感,像是一首永不落幕的田园牧歌,悠扬在我心间,引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归那片滋养我生命之根的土地。
随着脚步踏过水泥板路,漫步在这充满回忆的乡间,我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宁静与和谐。这份宁静,是远离尘世喧哗后的沉淀,是内心深处对于家园最纯粹的向往;这份和谐,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生,是家乡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智慧平衡。
每当夜幕降临,星光洒满田野,月光倾泻在古榕树冠,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我与母亲坐在门前,品一口清香四溢的茶水,聊起过去与现在,谈论着村庄的新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那些关于高标准农田如何带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话题,以及油菜花海如何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都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那些传统的乡土习俗,在这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依旧熠熠生辉。农耕文化的传承、古老节日的庆祝,让这个小村庄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元素与现代化建设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现代活力的美丽家园。
每次离别之际,心中总会有淡淡的惆怅。望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古榕树、小河、农田与油菜花田,我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乡愁。但我知道,正是这种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也提醒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那片赋予我生命力量和精神寄托的故土。于是,那一次次的回乡之旅,不仅是为了看望亲爱的母亲,更是为了重温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情,为心灵找寻一处永恒的栖息之地。
回家的路上,我时常思考,乡愁并不仅仅是对家乡景色的怀旧,更多的是对那些与家乡紧密相连的人事、情感和生活的深深依恋。那个曾经孕育我成长的地方,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血脉里,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无论是那棵历经风雨的古榕树,还是那潺潺流水的小河,亦或是那片生机勃勃的高标准农田和春日盛放的油菜花海,都是我心中无法抹去的风景线。
每一次回到家乡,我都会用心感受那些细微的变化,那些因时间流转带来的新貌。同时,我也更加珍视那些不变的传统和风俗,它们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将世代乡亲们的辛勤努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串连起来,共同编织成一幅生动而真实的乡村生活画卷。
然而,乡愁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盼。我期待看到家乡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兴农、生态宜居等方式实现乡村振兴,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让这片热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乡愁是我心中的一份沉甸甸的情感,它伴随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提醒我永远不忘来时的路,永远感恩那片滋养我生命的土壤。不论我身处何方,那份源自故乡的情愫都将如影随形,陪伴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指引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走在熟悉的乡间小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回忆的琴键上,弹奏出一曲悠扬的思乡曲。村中的众厅前,曾留下多少童年的欢声笑语;老屋的门槛上,似乎还留有祖辈们坐看四季变迁的身影。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满田野,那一片星光下的稻田,又让我想起父母劳作到深夜的背影,那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画面,是我内心深处最坚韧的力量源泉。
乡愁的味道,也藏在那熟悉的食物中。妈妈亲手做的家常菜,每一口都能品尝出亲情的味道,那是任何高级餐厅都无法复制的家的味道。每逢佳节,那热气腾腾的米饭、香甜软糯的粽子、五彩斑斓的糖果,都在诉说着家乡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看看那逢年过节时的热闹景象,这些都是城市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浓厚人情味。我怀念的是那种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依靠的安全感,那种无需华丽言辞就能交流心意的默契。
尽管岁月荏苒,世事变迁,但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愈发浓烈。它就像一颗种子,深植于心田,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洗礼,始终能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这种情感不仅是一种深深的眷恋,更是一种对故土家园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积极进取,努力回报这份厚重的养育之恩,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林毓人,江西信丰人,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信丰县作协会员,信丰县诗词学会会员,曾经在《中国作家网》、《深圳文学》、《海南诗刊》、《江西作家文坛》、《赣南诗联》、《南北文学》、《浅墨诗社》、《上海诗刊》、《今日作家》、《作家》、《文化信丰》、《新京都文艺》等刊物发表过多部作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