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闲论“六国论”

郭伟2024-04-22 10:38:11

闲论“六国论”

 

作者:郭伟

 

 

鹰击走兔,鲸吞鳞虾,雪豹抓岩羊,狮虎扑角马,虎鲸逐海豹,海豹吃企鹅,鲨鱼追杀金枪鱼……食短以长,食小以大,生物链上无遗类。

食肉动物对待食物链上的小生物,有生吞的,有活拨的,有撕裂的,有扎于刺上慢慢撕扯的,有鹰从高空将乌龟、大骨扔向乱石丛,摔碎而食的,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猎者转瞬变猎物的。无辜索命,公平吗?老鹰抓鸡,爪甲入肉,小鸡遇着天敌,一丝不敢动弹,尚在等死,老鹰便随意从鸡身选择一个位置,以利喙开始一块一块撕肉而食,残忍吗?

食肉动物反而是荷尔蒙飙升,异常亢奋,哪有内疚后悔之意,哪来改过自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想?

长痛不如短痛,身痛不如肢痛。是谁在替它们痛苦?

圈养虎豹,还有自然本性吗?不具野性,还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吗?

在生物界如此,兼小併大,此乃能量打包,被动传递。

 

 

一个人面对外敌,一手持木棍,一手拿石头,后面只能背靠一堵墙。聚族而居,人多力量大,情况迥然不同。从蛮荒时代走来的人类,这种想法和求生思路由来已久。

《宋史》“悌篇”记载“宋陈昉,自其祖崇遗制以来,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仆,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席。有犬百余,共槽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乡里皆化之。”不论其分任事务,不彰其孝悌,只说其合族同居,上古以来,千古一家。

百犬趋食,老不动,少不食。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孝在上,悌在前,必将“乡里皆化之”。家如此,族如此,小家庭莫不欲合成巨族,何也?“人丁兴旺”,“背靠大树”,“众人拾柴火焰高”,“抱团取暖”,“和舟共济”,营财擢食易也。反观狮虎,只要身受重伤,不论是王者,还是夫妻兄弟,回顾几眼也便是友情眷顾了,然后孤处、乏食,独自面对一群群狐犲鬣豹——决然命不久也。

帮乃建邦的核心思想,取长补短,互助共济。

聚族而居,共防野兽,携手协力,共御外敌,和舟共济,以强邦国,一家一统,和睦兴旺。死尤此想,叶落归根。

自古以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邻难安,狮遇群犲,虎被蝇戏,如一群鬣狗一般骚扰不止,伤害不大却污辱性极强,不保安定,难求发展。中原强大之后,怀包容之心,各路少数民族,或以个体、小团体零星融入华夏;或被迫兼带土地,逐步并入华夏。诸侯小国一并,齐心经营大国,走共同致富、发展繁荣之路,才是千古恒业。

 

 

贾谊在《过秦论》中早就说过:“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慨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乃至“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引颈待戮,其诚足矣。仅一人降尊,一族人生活降标而已,从而实现华夏一统。

苏洵开门见山,“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轼认为“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养士成风,徒耗国家财力,虐民而养奸逸闲,民弱难堪,国力日减,终致败国。

苏辙从军地上找到了短板和薄弱点——秦与六国争天下,关键在韩魏。范雎受秦重用,立即助秦昭王收韩;卫人商鞅受秦重用,则助秦孝公收魏。因而六国“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不求团结,各自顾头不顾尾,偏安一隅,结果被秦各个击破。

李桢的《六国论》未全面、彻底否定上述偏颇的观点,转而认为:“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调转枪头,首先责备“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韩非子、荀子……都有谴责六国的专论。

史人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文人常“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大发议论,很多见解都是独道的,深刻的,一针见血。那么长久、广域、重大的社会变革,不可能仅用一二条措施就能完成。因而,综合各“偏颇意见”则为全面观点,或成正确观点,或者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历来以仁善为根,慈悯为本,大都是站在怜孤悯弱的角度,同情弱势群体的角度感慨,而非站在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发声。同时,以“爱家之心”代替“爱国之行”,小爱泛滥,将国家在动荡之时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之信心,逆境中求生存之本领,以无限的联想、过度的煽情,充分表达“危机意识”而已。如同今天,泱泱中华已然繁荣、昌盛、安全、稳定,而我们仍然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各种标题下的“六国论”,其观点、立场大多较偏颇,看似谴责六国各行其事,举政不当,措施不力,恨铁不成钢,痛悔莫及,而实则是痛惜六国的灭亡,因小讽大,因小失大。

历史早已翻页。腐朽落后的东西,必将被新生事物所取代。大势所趋,即使有再好的观念,再好的措施,也不能挽回六国的覆灭。

居安而思危。人类在居安时,总是怜小惜弱,大发怜悯之心。在审世中观己,眼看小国灭亡而心痛,不断修正自己的世界观。想起小国中尚有几位奋发图强的志士仁人,有几位品德高尚的真君子,有几个多技人才,有几名知心朋友,便伤悼不已。然而,小国何曾灭亡?不过牺牲了个别当政家族,瓦解了几个奴役人民的统治集团而已。优秀文化,必将发扬光大。小国之全民接受了统一的文化,新思想更容易传播,新技术更容易普及,五谷良种更容易推广,新风俗更加广泛地流行——小国融入了大国,全民受惠。

 

 

秦灭六国,史家、政客、鸿儒常发慨言,多以负面为主。

秦之兼并六国,乃千古奇功。秦始皇乃一代枭雄,雄韬伟略,丰功伟绩,千古一帝。他因国制策,因地制宜,因人用计,乘势施术,奇谋叠出,才将一个散乱无序,战争频发的天下,整合一体,实现七国统一。继而规范度量衡和货币,书同文,车同轨,确立政治体制,初创郡县制度,“别九洲岛”,初定国域,占地仅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边境虽嫌小,规模也不大,但由此奠定的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人文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千古传承,适时拓展。

世人都承认“兵不厌诈”,为何秦始皇使用了一些文韬武略,奇谋怪招,却人皆非之?秦多暴政,秦多缺陷,秦失民心,秦故短命……但正是大变革时期,洪流滚滚,裹挟草木,泥沙俱下,鼎新革故,破除壁垒,苍海桑田,也就顾不得倒行逆施的每个小国,每个小家,每个人的具体伤害和感受了,也难以顾及人道主义了。

今天,随着科技发达,工具先进,人民生活富足,管理措施丰富多样,管理成本大幅下降。中央指挥地方,中枢调动部门,一个文件,一个电话,一则短信就能完成。大国拨弄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再不必派出千军万马,不必携三五年粮秣,不必经久暴师,不必舞枪弄棒,短兵相接……只要一则消息就能捭閤一个政体,一次按扭就能敲定一个军事据点。因而国家必须一统,一统才能强大,强大才能恒久,强大才不会被威吓、遏制、霸凌。

如果小孩子独自跑出去了,是很危险的。在险恶的环境下容易受伤致残,甚至不是被坏人拐走了,就是被恶人挑拨引诱坏了。听说狼孩就是人类不小心丢失的孩子,或被狼偷去的孩子;或被狼族错爱而抚养,或为储存食物而抚养。总之,狼孩长大之后,已然融入狼族,它们生吃食物,手脚并用,变成四足行走,已然不会说人话,不干人事。各诸侯国之间也犹如此,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弱肉强食,这就是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人权上蹂躏。在国际舞台上,小国也总是被大国挟持,被强国霸凌,如狼孩一般失去人性,胯下偷生。

 

 

我们应该向生物学家学习——他们对狮虎的强大、强势表示赞赏;他们为笼养食肉动物能尽快返归自然,恢复自然本性表示祝贺;他们鼓励、支持生物链上顶层生物逐步强大;他们为顶层生物设置、营造促使其强大的优良环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老旧房子不拆除,不能滕出地基以修建宏大永固的建筑。投刺破疽,挥刀割瘤。顺应大势,服从大局。局部的牺牲,个人的牺牲,个人的某些附加属性的丢失或改变,这些短阵的疼痛,必须让位于国家的千秋大业,必须让位于人民的长远幸福。

逆势而动者,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作齑粉。

国家强大,人民自豪。强国才能护民——此千古不败之真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百折不挠,从来不挑事,更不怕事。共产党一向心系天下,一心为民,既有包的胸怀,又有容的智慧。一国两制,哪怕曾经是敌对的政体,也能兼容博爱,同在屋檐,同食一锅;哪怕是敌国,也能求同存异,协同发展。中华民族齐心协力,积极营造安全环境,逐步优化族种,真正实现前所未有的大团结,以期永远独立、强大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世界必将走向大同,百草丰茂,百花同艳,万帮协和。

 

2024 春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