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互为父母

曾玉梅2013-12-03 08:14:42
    一个冬日,我去修鞋店修鞋子。刚坐下,便看见修鞋店门口闪进一家三口人,青春靓丽的女孩挽着父母的胳膊有说有笑走了进来。中年妇女坐在玻璃柜前的凳子上,脱掉脚上的皮鞋递给柜台里边的修鞋师傅,中年男人拎着一个塑料袋站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着妻子。大概上高中的花季少女高俏的个头,身着翠绿色羽绒服、紧身黑色裤、长筒皮靴。一头如丝的披肩发映衬得桃花瓣一样的脸蛋,紧紧地偎依着父亲的肩头,也在耐心地等待着母亲。
    父亲低头看了看女儿的皮靴,立即给女儿递过去一把修鞋店玻璃柜台上的一把毛刷说:“刷刷土吧!看你的鞋多脏。”我顺着中年男人的声音把目光移向少女的脚。那双漂亮的皮靴简直成了一双雨靴,尘土的颜色遮盖了靴子本来的面目,只有靴筒的边缘露出真实的咖啡色。这双靴子与花季少女上半身的装扮和脸上洋溢着的青春活力显得格格不入。少女接过父亲递过去的刷子,很不情愿地弯下腰去刷靴子上的污垢。但腰像被钢筋撑着一样弯不下去,手也像得了软骨病一样无力,连一只刷子也拿不稳。少女敷衍地刷了两下,就娇滴滴地对父亲说:“爸爸,刷不了。”那位中年男人突然间在女儿面前蹲下他高大的身躯,拿起刷子为女儿擦起靴子来。只见刷子在他女儿的靴子上来回飞舞。不一会儿,女儿的靴子现出了棕色的本来面目,发着铮亮的光泽。那少女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享受着中年父亲呼呼哧哧地蹲在地上为她擦鞋的感觉,就像把脚交给了街道上以擦鞋为生的摊主,心安理得地闭着眼睛享受着,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我不由得把目光又移向那蹲着的中年男人,忽然发现那中年男人的头已经秃顶了,还这样疼爱自己已经长大的女儿。便开玩笑似地对那位少女说:“等你父亲老了,你会为你的父亲这样擦鞋吗?”那少女扬起头傲慢地坐着,对我的问话不屑一顾,似乎我的问话好无聊。此时,中年妇女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这样,我们女儿的鞋子自己从来没有擦洗过。”语调里包含着娇惯女儿的幸福与自豪。中年男人好久才直起腰重新站了起来,似乎还沉浸在为女儿擦鞋的幸福之中。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陪儿子去医院打吊针。另一张床位边两位70多岁的老人陪护着一位中年妇女也在打吊针。因看着面熟,便攀谈起来。说话间,便知道了床上躺着打吊针的中年妇女是他们二老的女儿,这女儿先天弱智,虽嫁了人,又生了女儿,外孙女也上了大学,但负心的丈夫嫌弃他们弱智的女儿,便丢下她们母女远走高飞了。弱智的女儿和外孙女只能由他们年迈的父母供养。不料,前几天,弱智的女儿又被邻居家的狼狗咬伤了,外孙女又在外地上学,他们二老只好陪着女儿来医院打吊针。一会儿,他们女儿的吊针打完了,70多岁的老父亲突然蹲下瘦弱的身子,让40多岁的女儿趴在自己佝偻的背上,背女儿下楼。我对二老说,还是我替你们背吧!二老坚决拒绝,女儿也嚷嚷着示意不让我背。看着年迈而羸弱的父亲背着中年体胖的女儿蹒跚着脚步颤颤巍巍地走下台阶的背影,我的眼角顿时滚出几滴晶莹的泪珠。那一幕情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前段时间,我又随单位领导慰问老干部。当来到一位瘫痪在床的老干部床前时,老干部老泪纵横地给领导说:“你们不来的时候,家里整天不见一个人影。你们一来,全家人都来了。家里痛苦的痛苦死哩,高兴的高兴死哩。我真想喝一把老鼠药结果性命算了,但我不能动,老鼠药也没本事搞到手。你们知道吗?他们不让我死,是因为我的工资高。如果没有工资,我早就超生几回了……”听着老干部对子女的声声抱怨,我们能做的只有安慰。
    最近又在中央一台“今日说法”栏目看到一个案例,北京市郊区一位83岁的退休老人瘫痪在床,老伴去世,六个儿女几乎都不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老人的生活起居全靠雇佣的男保姆伺候。老人一气之下,把六个儿女全都告上法庭,除每人每月为老人拿出200元生活费外,老人还要求每个儿女一周回家探视自己一回。这场官司不但没有引起六儿女对老父亲的探视,反而引起兄妹之间在法庭之上的一场唇枪舌战。原来儿女们都为老父亲60多平方的房子该谁继承而相互争执不休。
    这几日,我意外受伤,在家休息。烦闷时信手翻一本刊物。忽然在丛桦的散文《面对》中读到这样的一段话:“诗人北野说,人互为父母。北野说这话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患老年痴呆症,母亲称他为父亲,并内疚地说,你是父亲,我是女儿,应该我照顾你,怎么是你照顾我呢?北野一再向母亲解释,说他是她的儿子,但是她仍固执地认为他是父亲。北野说,父母的称呼是人为规定的。你幼小的时候,他们是你的父母,有抚养的责任。他们衰老的时候,你就是他们的父母,要承担起赡养的责任。”读了这段话,对我的启发很大。
回想起我已故的父母,虽然我也曾在他们病重期间照顾过他们,陪他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但比起前面我亲眼看到的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爱,我的心在不停地忏悔。我多么想让我的父母做一回我的子女,我来做一回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提柴米油盐,粗布衣衫。端一碗饭、一杯水,送一粒药,温热一铺暖炕,牵一次手,说一次家长里短……
    《红楼梦》中《好了歌》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为什么人这一生,永远是父母为孩子付出得多,孩子为父母付出得少,甚至不愿付出?人,为什么不能互为父母呢?
    趁自己的父母还健在,你不妨也做做他们的父母,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自己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