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观山侧记
作者:郭伟
一
在拜谒三苏祠后,准备明日上峨眉。我们一行入住一旅馆,柜中放着两双有点特别的简易拖鞋。
放置拖鞋,便于旅客在室内或洗澡使用,是纸质还是布质,是大是小,什么花色都不重要,反正一次性所用。其工艺明显是机制的,工巧、简便、快捷,便于批量生产吧。特别的是鞋尖部分呈对称性椭圆椎头,引起我的好奇。
我左右交换着试穿,总觉得双脚尖内紧外空,大脚趾尖朝外撇。既不顺脚,走起路来,还呈外八字相。
此鞋本来比常用鞋规矩得多,且符合美学原理,但不巴脚,穿起来感觉别扭。
一方面看,因足制鞋,由来已久,实事求是,既接地气,也巴适。
另一方面看,人类几百万年以来,自然发育而成从大脚趾到小脚趾,由内到外递次缩短,形成内长外短的偏头脚,而不是以中脚趾为长轴的对称圆头脚。因而上万年以来,人类从为脚制鞋开始,所制之鞋,早已偏头扭脑,不正规,却让人类顺眼、适脚。自欺自误已深而不知自拔。
是正是歪,是方是斜,一目了然。龙骧虎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不说龙骧,虎步是内刨式的,特别是老虎在追逐猎物时,很明显,它的跑步很难看。远不及骏马奋蹄,优雅豪迈。再如称民族的最高精神境界为脊梁,若以山脊、屋脊理喻则是正确的,若以动物脊背相喻,则不妥。因为只有爬行动物身体的最高部位才是脊梁,而人体的最高部位是头颅。
有时,习以为美者,质本畸丑,黑白颠倒,不令人惑乎?
不怪鞋之不方正,而当审脚之不工整。足不修正,以讹传讹,谬传不绝;足不方正,削足适履,恐还将发生。
二
峨眉山屹立于四川省乐山市,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绵延二十三公里,约一百五十余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大峨山及二、三、四峨山。大峨山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人尽皆知,峨眉山在中国算不上最高峰,却有着悠久、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不是鲧偏爱蜀地,在治水途中格外施恩,将二三克息壤撒向四川盆地之东南,息壤生土,土化奇石,从而造就出人间仙境?
2024年2月18日,我首次邀朋友、携家人,一起登顶,为甲辰年一个暖春打了一个寒凛——“高处不胜寒”。
立春之后,山下早已春暖融融,山顶却白雪皑皑,积雪十余厘米。然阳光直射下,全身燥热。大家都将在山脚刚刚加身的羽绒服,全都脱下来抱在怀里。
峨眉山顶碧空万里,一片蔚蓝。万佛顶的海拔高度减去成都平原一般海拔高度后,在地日距离上,不过九牛一毛。但就在这2499米之间,在冰冻的山体与比较稀薄的大气中,产生了诸多神奇的变化。高山上的阳光未经折射而散失,所以非常明亮、耀眼。上到山腰,便逐渐感觉到阳光晃眼——若千百根银针直刺双眼,必须一直瞇着眼睛,双眼还不时流出泪来。
三
那些生长于高山的松柏,因没有向上竞争阳光的内动力存在,而且覆雪长时间积压,枝条都不向上生长而是平直、甚至下垂式生长,增加了美感;在无风时,特别庄严、稳重。
龚自珍君早已警示人们,若是梅以曲、欹、疏为美,便有人斫正锄直删密,夭其稚枝,遏其生气而为之,从而致天下美梅,皆病残。
峨眉山山顶那些苍枝老干,又枯又朽,又黑又丑,原是土地贫瘠,阳光暴晒,空气稀薄,寒气凝结,寒风摧残的结果,自然而然者,却都成为一道道风景,人人争相观望,存照留念。也还算是临寒不避,处贫不移,迎风摧折而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化身。
四
松是普通之松,柏还是普通之柏,生地不同,身价迥异。
人们常以葳蕤、茂盛,生机勃勃为可喜可悦,然而这里的松柏则以老朽见赏。
上山之人,无不以“花钱受罪饱眼福”为乐。然而山上高寒、缺氧、饥饿、劳累,登顶的人们很快便兴虽高而呔息,意虽坚而瘫坐,心欲往而无奈。正好路边有售拐杖者,三四尺一根竹杆,粗若杯口,实售五十元。虽“竹杖皮鞋难胜马”,总算增强了登山者一点自信心。
老幼病残孕者欲攀顶,还可坐滑杆儿——简易轿子。两人一班,前后肩抬,拾级而上。百十梯一轮,经四五次轮班方达目的地,升高不到五六十米,蜿蜒前行不过二三百米。物价部门明白标注,每轿明码实价三百八十元,体重超标者加收一百元。
更陡的山坡,或壁立千仞的断崖则是由“循环索道”完成运输任务的。
高寒劲风雕松柏,远来竹杖值楠木。这么昂贵的竹杆,平时谁舍得这么高消费?本地的松柏,外来的竹杖,生逢其时,用逢其地,而身价相差不啻百倍。
五
“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上山本有公路,盘旋而上,可达山顶。行经路线都在地势平缓、少石少树、向阴之处,沿此公路不能饱览一路风景。沿途最佳风景,正在于山脊险峻,山势危峨处。也只有垄断观景的权力,才能将观山的乐趣转换成金钱。因此公路只有内部工作人员、建筑工、搬运工使用。体力不支而又欲登顶看风景者,可坐轿子,转乘“循环索道”——斗斗车上山,精神可嘉,值得钦佩。
峨眉山断崖陡峭,逼迫游客坐“循环索道”,一上一下收费一百二十元。峨眉山麓逐渐抬升,路途遥远,坐专用观光车一来一往收费九十元。每日数十辆大巴往来不绝。上山之行确实路窄弯多,游客若都自驾前往,恐水泄难通。
这且不是哲思的考虑。
坐专用公交排队,一车可载四十余人,一拥而上,满座即行,还较省时。坐“循环索道”前则需要在不锈钢栅栏里,顺着人流移动一两百米,直到斗斗车入口——这才是最煎熬人的。热切登顶的欲望与漫长的等待,形成强烈的情绪差。
首先申明,游客完全自主——人们一旦进入不锈钢栅栏中,只能被裹挟前行,听天由命。不能上不能下,不能左不能右,更不能越众向前,也不会甘心滞后。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什么想法,也不会有什么想法,更不能有所作为。只有亦步亦趋,寸步前行,唯有一个小小的目标支持着我们,从众尾随。
“自由诚可贵”。在身不由己与迫切期望的目标之间,其性价比如何呢?若置身强国之梦、改革大潮的方阵中,则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一旦登顶,一目千里,群山叠嶂,高云伏雾;唯北方的四姑娘山,西北方的折多山,白浪滔滔,绵延千里,巍峨圣洁,庄严肃穆。去浮如刮目,净身以清心。游客无不陡生敬畏,如坐云端,虔礼宇宙,心旷神怡。
昊日当空,长明万里。我越来越渺小,只微缩成一双眼睛,高悬峨眉山顶;我越来越稚弱,不能干预一缕风的走向,不能撼动一片叶的凋零。我只是时间长河中一双过客的眼睛,或许在眼底留下了一些片面、短暂的镜相,而无法提取复印,以把我卑微的观点,广播人间。
当日回蓉,当晚23时记
郭伟,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