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今日上元

池征遥2024-02-25 00:07:40

今日上元

 

作者:池征遥

 

关于上元节即今元宵节,传说多多。

在道家的文化中,有三元节的概念,三元节分别是指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以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其中,上元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被称为“元宵节”,是正月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道家信奉天官、地官、水官,而正月十五便是天官紫薇大帝的寿诞之日。紫薇大帝喜爱欢乐,所以上元节要燃灯。

《梁元帝旨要》载:“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这里说的天官,即天庭安排的使者,下界至人间查访、驱赶虫兽、赐福于民。人间为了迎接天官,家家户户都会在那一天燃灯为天神指路,便成为一种习俗。

《岁时广记》卷十引《僧史略·汉法本传》云:“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明帝崇仰佛教,在听闻佛法中有正月十五点花灯纪念圆寂的佛祖释迦牟尼的风俗之后,就颁旨下令皇宫和寺庙在这一天夜晚点燃灯火敬佛,接着士族庶民也跟着点灯,由此增加了元宵的意蕴,所以也被认为是元宵节的起源之一。

民间习俗则认为,正月十五源于汉朝的祭祀活动。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刘盈生性懦弱,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刘氏宗室因惧怕吕后的残暴,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密谋夺取刘氏江山。此事被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知道后,刘襄决定起兵讨伐诸吕。平乱之后,刘恒登基。刘恒是汉高祖刘邦和薄姬生下的二子,他下令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从此,正月十五普天同庆。

史载,汉武帝在位期间,每到上元节这天便会前往甘泉宫举行祭祀“太一”活动。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太一也称“太乙”,是古代的天神,位列仙班,他掌管着九条龙,拥有掌控人间福祸之事的能力,包括旱灾水涝、饥荒瘟疫。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为了国泰民安,自然信奉太一神。相传从秦始皇开始,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仪式向太一神祈求风调雨顺、健康长寿。汉武帝元封七年 (前104年) , 他把元宵定为最重要的佳庆之一。《史记乐书》记载:“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可见当时人们对于这个节日多么重视,以至于通宵庆祝。因此,后人把它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和点灯外,还有一些极具特色的习俗。

例如“迎紫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习俗,但是在古代民间这个习俗颇受欢迎。这个习俗起源于一个传说,紫姑就是这个传说的主角。她生前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妾,古代向来遵循“尊卑有别”的伦理信条,所以那户大户人家里的主妇对她并不待见,经常虐待她,长此以往,她不堪忍虐待,就在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百姓听闻这事都感到悲愤,于是便在她的忌日举办活动。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用稻草、布条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摆供在桌上祭奠她。妇女们更是对她充满敬佩,每到祭奠这一天,就站在紫姑像前,像对待自己的亲姐妹一般对着她的肖像说心里话,或对她进行安慰,或向她倾诉自己的委屈。

又如“逐鼠”。这个习俗确实不太常见,因为它主要针对养蚕人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驱逐老鼠,而且主要盛行于古代南方盛产桑蚕的广大地区。

再如“祭门、祭户”。把杨树的枝条插在门户的上方,然后在一个空碗里盛满豆粥,再在碗里插上一双筷子,这样祭祀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或者直接将酒和肉摆放在门前,用以祭祀门神,祈求平安。

以上可见,元宵节既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又是千年文化传承,寄寓着中华儿女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为此,我亦赋诗二首以示庆贺。

 

今日上元

 

(一)


遥望碧空日月圆

远看大地花争艳

千古人间共此时

万里神州不夜天

 

(二)


思念如潮长江水

祝福如诗黄河边

元宵佳节烟火旺

龙腾盛世史无前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