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过年的记忆

毕文学2024-02-24 10:10:40

过年的记忆

 

作者:毕文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总能勾起人们对岁月的感念,对时间飞逝的感叹。童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那么的浓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俗话说:“进入腊月就是年。”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步入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记忆中,每逢除夕夜,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家里的老人买肉、炸鱼、炒菜、备酒,非常热闹。一阵忙碌之后,一家人都盼着的这桌年夜饭就准备好了。这时,忙碌了一年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举杯同庆,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沉浸在一片温馨中。以前,经常听奶奶说,那时物资还很匮乏,也就只有春节才能吃顿像样旳大餐。而我们小孩子在春节这一天还要穿新衣、戴新帽、换新鞋,别提有多开心了。春节给了我们一个放松自己的理由。吃年夜饭的时候,还要吃新煮的饺子,预示来年“酒足饭饱”。晚上八点,央视春晚准时开播,长达四个半小时,过了午夜才结束。我年少时候的春节,多么美好、多么快乐啊!

还记得当时,鞭炮声从傍晚开始就断断续续地响起了,只不过午夜的时候更剧烈了。午夜十二点一到,我便兴冲冲的拿着鞭炮到院子里点燃,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那绚丽的烟花把节日的夜晚点缀的五彩缤纷。此时,央视春晚节目里,主持人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始倒计时:十、九、八、七……儿时的过年是多么热闹啊!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小孩子会睡到日高三丈。中午时,我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给长辈磕头拜年,祝他们健康快乐,长命百岁。长辈们也乐在其中,对我们疼爱有加,挨个发放压岁钱。随后,跟着爸爸叔叔“奔波”在拜年的路上,走门串户问候祝福去了。

时间慢慢消逝,如今我已长大成人,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每逢过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今的中国春节,除夕的前一个星期,世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喧闹的城市一下子安静下来。快递业、餐饮业、维修业,数不清的服务行业都早早关门歇业了。许多打工族在全国各地上演“春运大战”,各自回归心灵的故乡。我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每年的举国春运中,都会蕴含着别有韵味的春运故事。

现在,我们生活富裕起来了,年味儿却淡了。但人情没淡,日子没淡。因为天天都在过年:大餐经常吃,新衣随时买。由于越来越提倡环保,除夕夜的鞭炮声比以往少了很多,显得不那么猛烈了。许多城市中心都禁止燃放烟花,即使允许放烟花,期限也很短,限制也较多。各种综艺节目在电视里轮流上演,观众对央视春晩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可是节目越精彩,越觉得缺乏新意,不受关注了。拜年的方式也变化了,从手机里简单的一个表情、一声问候、一句祝福就表达了,再也不是挨家挨户串门了。这不能不说,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过年变得冷清、明智了。

曾经的过年,团聚、欢庆;而今的过年,放假、安宁。有些日子确实再也回不去了,但是过年总能让时光变得浓郁、芬芳、美好。此刻我的内心浸满了思绪,是记忆,是过往,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个人简介:毕文学,笔名学海无涯,山东淄博桓台人,自幼喜欢读书看报,尤其热爱诗词,作品曾发表于省市各类报刊。其中诗歌《母亲,航船》荣获山东省“时代杯”文学艺术大赛优秀奖。性格开朗的我,阳光又自信,愿诗歌陪伴一生。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