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座城的记忆

贠靖2024-02-19 11:09:44

一座城的记忆

 

作者:贠靖

 

过年那几日,西安最热闹的地方,除大雁塔北广场和大唐不夜城外,恐怕就是南门城墙灯展和钟鼓楼广场、回坊街了。

回坊街我去的次数比较多,其与西羊市、广济街相连,呈H形,是这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所在,里边几乎囊括了西安市所有的小吃。而南北大街与曲江、未央相接,一座城的气脉也就贯通了。

要说文化底蕴至为厚重之处,还得是城南的曲江。那里有芙蓉园,是隋唐皇家禁苑。在这座昔日的皇家御苑里,自水边至南岸高地依次建有紫云楼、彩霞亭等宏伟宫殿群。有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

唐代诗人苏颋的《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御道红旗出,芳园翠辇游。绕花开水殿,架竹起山楼。荷芰轻薰幄,鱼龙出负舟。宁知穆天子,空赋白云秋。” 彼时的皇家禁苑景致可觑一斑。如今遗风犹存。

而不夜城则再现了大唐盛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的盛况。

一条东西宽500米的唐文化步行街,北起大雁塔北广场,南至开元广场,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南北长2100米,建有“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贞观广场”、“时代广场”四大广场。其间有“开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群,两边的仿唐建筑群气势恢宏,有“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西安美术馆”、“曲江太平洋电影城”等文化场馆和德发长等中华老字号酒楼茶肆。

都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街区是一座城市的眼睛。能拿出这么大一块寸土寸金的土地来建一条文化街区,也属大手笔了。可见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对文化传承有多么重视。

每到晚上,华灯初上,这里就笙歌曼舞,人流如织。一年四季,几乎没有淡季。尤其是今年春节来的人更多。过年那几日,每天客流量达到60多万人,夜间最高客流达20多万人。

我本来想要去那里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但从网上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拥挤的人流,攒动的人头,就放弃了那一闪即逝念头。

这些年西安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记得三十年前,我还在底下的县城工作,有一年单位组织去翠华山春游,返回时司机师傅说时间尚早,不如带大家去大雁塔看看。

到了那里,下得车来,一座孤零零的塔矗立在面前。前边是几间售票的瓦房,两边有几个报刊亭大小,火柴盒一样的绿皮亭子,在售卖旅游纪念品。周围全是庄稼地,长满了一人高的苞谷杆。

现在变得都不敢认了。

要说西安值得一去的地方,除了芙蓉园、不夜城。东边还有永兴坊,那里的摔碗酒很是有名。

北边又有气象不凡的大明宫、汉城湖。

初五那天,我去汉城湖看了看。那是一条从大汉宫城流过的湖,一条流淌了千年的湖。面积大约是杭州西湖的1.6倍。站在大风阁朝西北方向眺望,烟波浩渺,拱桥飞架。脚下碧波荡漾,画舫穿梭,两岸人声鼎沸。

广场上有集市,也有戏曲大舞台。一曲高亢婉转的秦腔,就将游人带入了千年前的大汉盛世。耳边仿佛有阵阵雄风刮过。心底不由生出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般踌躇满志,豪放不羁的感慨来。

春节期间,感觉到处都是人。晚上似乎比白天更热闹。我不甘宅在家里,有几次想去南门城墙看看灯展,但乘坐地铁到了钟鼓楼广场,那里围得水泄不通,根本就过不去。

南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对外开放的大门。晚上不等白天的喧闹声沉寂下去,城墙上的灯火就亮了起来。抬头看时,城墙上、城墙下到处挤满了人,人在造型各异的彩灯拱门中穿梭,水一样流光溢彩,恍若隔世。

我想,西安能带给你的远不止这些。五千年的积淀,着实是太深厚了些。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