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
作者:贠靖
院子外面有一个八角亭,我叫它“听风阁”。为什么叫听风阁呢?因亭子在院子东南角的一隅,那里有一片幽深的林子,极少有人过去。一来有孩子的人家,怕林子里的虫子吓着孩子。二来去的人少,那里便成了鸟的天堂,常有成群的鸟儿飞过来落在亭子的翘角或雕花横梁上。
遇到有人路过,鸟儿便扑棱棱飞起来,抖落一身的灰尘或秽物。而我并不在意这些,闲暇时常出了院子,去那里坐坐,听听风声,看着楼顶的白云挨挨挤挤的,一点点远去,心里常生岀几分惬意来。
或许这就叫“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吧。
有段日子,我因琐事缠身,没去听风阁,心里便觉缺少了什么似的。
那是一片清净的所在。
春天的听风阁,被一团新鲜的嫩绿包围着,在不经意间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透亮的阳光下,我坐在亭内的石凳上,抬眼望去,眼前不觉一亮:一枝鲜艳的桃花从廊柱后面探出脸来,粉扑扑的,裹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沉寂中,我的心里竟生出几分禅意来,不由闭上双眼,听凭一缕裹着花香的风儿轻拂耳鬓。我仿佛感觉到了风儿温热的气息,气若幽兰,在我耳边轻声私语:“呼,呼儿——”它似乎在说:“你瞧,这春天的园子里多美呀!什么也别想,就坐在这儿,听听鸟鸣,嗅嗅花香多好啊……”
生活中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欲望与攀比。无欲无求,所有的烦恼就都随风而去了。
喜欢茶的人都知道,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浮时淡然,沉时坦然。如此,方能品得个中真味。
做人还是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无所谓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却放不下,就会疲惫不堪。
有段时间,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儿,一向沉得住气的我变得十分烦躁。
这时,我就想起了听风阁,去那里小坐片刻。
夏天的听风阁绿荫遮蔽,十分凉爽。我坐在石凳上,一枝婆娑的树影摇曳着投在面前的石桌上。
风从耳边划过,繁密的树叶在阳光下抖动着发出“刷啦,刷啦——”细微的声音,如一泓清泉淌过心头。它似乎在说:“别急,别急,静下来,静下来……”
人和这天气一样,在奥热时,一定要学会冷静。有时给自己泼泼冷水,未必不是件好事。
心静,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心不静,听风不是风,听雨也不是雨了。
说来也怪,听着丝丝的风声,一颗烦躁的心立时静了下来,心底也顿生缕缕凉意。
倘若遇到下雨天,听风阁则是另一番景致。风裹着雨丝,千丝万缕的斜飘下来,如给这片林子披上了一层薄纱。抬头看去,那薄纱正一点点飘起来,飘起来。
细听,刷,刷刷,那是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檐上的雨水,珠帘一般滚落在石阶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是那般的悦耳动听。
夏天的天有时和人一样,喜怒无常,说变脸就变脸。方才还风轻云淡,艳阳高照,一会儿便阴云密布,飓风大作。树枝在风中狂舞着,发出呜呜的怒号。似乎在说:“为什么,为什么——”又似乎在说:“来吧,来吧,让暴风雨来的再猛烈些吧,这才是快意人生!”
狂风骤雨中,我竟忘乎所以,张开双臂喊叫着跑到院子里去,浑身淋得精湿。
往回走时,天开云散,院子里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
秋天的听风阁是多姿多彩的,也是有趣的。林子里的蛐蛐儿欢快地鸣叫着,一树树银杏、黄栌都披上了黄的红的羽衣,似乎在上演一场盛大的舞蹈。
亭子里已有人抢先一步,占了石桌石凳,一边下着象棋,一边赞叹着:“在院子里住了这么久,没发现旁边还有这么安静的一个地方,瞧这景色多美呀!”
他们的到来,并未妨碍我听风的兴致。我靠在树干上,仰起脸,细碎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洒下来,在眼前闪着金色的光斑,如波光粼粼的湖面,又如时光的笑脸,迷离了我的视线。
我闭上眼,就听到风在耳边哧啦,哧啦啦滑过,像似在说:“快看,快看,天高云淡,宠辱不惊,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到了冬天,听风阁一下子安静下来,静得能听得见雪落在地上的声音:“沙,沙沙——”
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才是人生的大况味。
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要学会坦然。平静就是最好的状态。就像这飞舞的雪花,从容、淡定,纯粹、自然,未必不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
听风阁,从春到冬,让我的身心在这里得到短暂的栖息、滋养、舒展。也学会了静听风雨,笑看人生。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这里坐坐吧,听听风声,看看花开,也是一种生活。你来与不来,我都在等你,等你看花开花落,云卷云散。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