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路网宣一路歌

周运曙2024-02-02 15:46:04

一路网宣一路歌

 

作者:周运曙

 图片4

甘当人梯的蔡发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17年5月,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经老同志周世盈、刘子敏、朱能毅等人多年精心策划筹备,披着党的阳光雨露应运而生,是谓一路跋山涉水,一路晚霞满天,锦章篇篇,正能量满满。

年过七旬的退休老干部蔡发祥同志,受当时老干局副局长蔡维,老网宣协会李顺华、陈光新邀请,加入了这支队伍,并担任副会长兼文学创作组组长,协助开展协会会务工作。2000年,原会长李顺华因老伴手术后日常生活需要护理,便辞去会长职务,常务副会长陈光新因身体原因,也辞去职务。县人大原副主任曾燮柳同志接任会长后,邀请蔡发祥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虽然是个副职,“二传手”的位置,但工作担子并不轻松,他要全力支持和配合会长的工作,面向基层,服务市里,甘当桥梁,招凤引凰。

蔡发祥于2011年3月,从县信访局主任科员岗位上退休。他是个文化人,怎么也闲不住,喜欢爬格子,写写画画。他先是被市《企业文化》杂志聘请为文案编辑,后又被《烟雨红翠》文学网站聘为杂文栏目主编,再后来加入县网宣协会。现任会长曾燮柳年轻时与蔡发祥一起在县科委共事,了解他的为人与能力,便把县老年网宣协会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这副工作重担压在了他肩上。

蔡发祥果然不负重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上传下达,接进送出,务实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县老干部网宣协会的工作,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市里的嘉奖,有他的一份付出与功劳。无论常德市老干网宣协会领导,还是汉寿县的基层会员,都认为蔡发祥工作务实,舍得吃苦,敢于带头,有创新力与时代眼光。他的优秀事迹虽然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无不让人深深地感动。国家一级作家杨远新先生,都被他至诚至爱的精神所感动,说是从蔡会长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嘱托笔者一定要为蔡会长写点儿文字,大加肯定和颂扬。

蔡会长早已古稀出头,但工作热情与上进心不亚于年轻人。

他参加工作后,通过刻苦自学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1985年,他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党的人。他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他依然初心不改,担当使命。不负重托与大家经营好县老年网宣协会这一重要红色文化阵地,发挥党的喉舌作用。

他肩头的担子并不轻松,工作上要挑大梁,写作上要作引导,质量上要严格把关,每发一篇稿子,要修改,要编辑。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几乎没有空闲,既要服务于大局,还要服务于群体。新的政策出台宣传,他要带头鼓与呼。好人好事涌现,他要引导推介。一句话归总,他和同仁们为推介汉寿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马不停蹄,责无旁贷。

他为推进县老年网宣工作,使之形成合力,一方面,他积极引导与推荐,让那些有志之士,加盟到县老年网宣协会中来,挥笔创作。在这支队伍中,很多老同志不会上网,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那些老同志发表文章。另一方面,为不影响网宣工作,他自费购买一台手提电脑,以便随时联络和发稿。家里就成了办公室,不分工作日与休息日,不分上班与下班,只要网友发来文稿,他总是及时推荐,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为了改好一篇稿子,有时挑灯夜战到夜晚十一二点。他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修改和完善文稿。另外,他老有所学的精神也十分可贵。有些会员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和屈原文章中的名句时出现了差错,老蔡看后总能及时地很负责地指出瑕疵,予以更正。这种严谨治学的风气无不让会员们深深地感佩。

据蔡会长自己介绍,他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都能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育部、国语委发布的“异形词整理表”,他如今能全部掌握。2012年6月开始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他同样全部掌握。虽然有点儿累,但乐在其中。

他自己也带头创作,积极发帖。常以“龙阳呈祥”网名发稿。最近,他在观看县年货展销会后,及时写出《汉寿2024年货展销会开幕》一文,在第一时间上“正扬网”,获得了网友的肯定与点赞。他的多篇文章,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创作,除“正扬网”外,还在新华网、作家网、散文网、诗歌网、凤凰网和“烟雨红尘”“红袖添香”等网站发稿,有多篇作品被《桃花源》《散文时代》《当代文学》和《常德晚报》副刊采用。

汉寿老年网宣协会立于常德市老年网宣工作靠前方阵,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和红旗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常德市老干部网宣协会系统先进个人。这真是:

 

一路宣传一路欢,

晚霞灿灿向明天。

龙阳宣网多风景,

守土耕耘为党言。

 

2024年2月2日于西洞庭湖畔


图片5

周运曙(后排右二)与家人合影

 

作者简介:周运曙,男,汉族,大专,中共党员,汉寿县周文庙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喝洞庭湖水长大。三尺讲台度春秋。现为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常德市散文协会会员。受父兄影响,酷爱唐诗宋词,经常在《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今日女报》《常德日报》《辽宁文学》《桃花源》《散文时代》《常德诗词》等刊物和“作家网”“正扬网”“走向”等新媒体发表作品,在各类作品评奖中13次获奖。信守格言:看不见山顶也要爬。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